你在朋友圈看過這個小視頻嗎?視頻中,一個不敢露臉的人剪開蝦頭後,用牙籤挑出兩條細長的白線,視頻製作者聲稱這是蝦的寄生蟲,並告誡廣大網友以後少吃蝦,還煽情地鼓動大家為了親戚朋友的健康,動動手指把視頻轉出去。
乍一看,白色的線條還真有點像蟲子,而且說得如此專業,著實讓喜歡吃蝦的吃貨們嚇了一跳,那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實際上,這樣的謠言在幾年前就出現過,這次的視頻只不過是謠言的升級版罷了。其實,蝦頭的白線並不是寄生蟲,而是公蝦的生殖腺——輸精管,未成熟的輸精管無色透明,成熟的公蝦為乳白色。此時正是蝦的繁殖季節,公蝦裡含有輸精管就不足為奇了,蝦的生殖腺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完全可以食用。
視頻製作者稱這類寄生蟲叫肝吸蟲,視頻裡的蝦應為南美對蝦,實際上,目前尚未在南美對蝦裡發現過肝吸蟲,而且肝吸蟲在魚蝦肉裡寄生時,肉眼根本看不到,需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視頻裡聽起來很專業的解釋實則是謬論。
活的魚蝦確實可能含有寄生蟲,如肝吸蟲、肺吸蟲、圓管吸蟲等,不過存在感染概率的問題,不可能個個都有寄生蟲,比如淡水魚蝦感染肝吸蟲的概率相對較高,海水魚蝦感染概率低。肝吸蟲主要寄生在淡水魚、蝦、螺的肌肉裡,人食用了生的或未熟的魚蝦肉,就可能感染肝吸蟲病。被肝吸蟲感染的人群,會出現噁心、上腹部飽脹不適、肝部隱痛、腹瀉等症狀,還會增加肝膽癌症的風險,國際癌症中心將它列入一類致癌物名單。
不過,雖然魚蝦裡可能有寄生蟲,但只要我們選擇新鮮的魚蝦,完全煮熟後再食用以及做到生熟分開等,合理的烹飪方法完全可以規避風險,愉快地享受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食。
本文來自:《科技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