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解釋出生人口下降原因專家呼籲儘快出臺生育友好政策

2020-12-03 東方財富網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

繼2017年全國出生人口比上一年減少60多萬後,這是國家實施全面二孩以來人口出生數量第二次下降,這是否說明全面二孩政策沒有效果?

1月23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該局人口司司長李希如的分析指出,2018年從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數和比重明顯高於一孩。總的出生人口下降,是因為育齡婦女持續減少等因素影響。

「按當前育齡婦女數量、結構和生育水平測算,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會繼續減少。」李希如表示。

2018年二孩生的少了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末中國總人口為139538萬人,比2017年末淨增53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死亡人口993萬人,比2017年微增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4‰,比2017年下降1.49個千分點。

出生人口下降快,是不是政策放開幾年後二孩生的少了?

李希如撰文指出,2018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出生人數和比重明顯高於一孩,「全面兩孩」政策對促進生育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二孩出生數量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一孩出生數量減少的影響,有利於改善人口年齡結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比上一年減少200萬,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育齡婦女持續減少。2018年,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7年減少700餘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減少500餘萬人。

二是生育水平比上年略有下降。「全面兩孩」政策在2016年、2017年集中釋放,2018年政策集中釋放效應弱化,二孩生育趨於平穩,受此影響2018年二孩生育率下降,使整體生育水平略低於上年。

李希如認為,由於我國育齡婦女規模仍然龐大,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接近1億人,按當前育齡婦女數量、結構和生育水平測算,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會繼續減少,但仍將明顯多於死亡人口數量,人口總量仍處於相對平穩的增長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2018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比2017年減少200萬人;死亡人口993萬人,比2017年微增7萬人。2018年末,中國總人口為139538萬人,比2017年末淨增530萬人。

一些機構認為,國家統計局有人口抽樣調查、普查數據,衛健委有出生數據,但這些數據差異較大,到底生育水平如何,國家統計局2020年將進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可能會揭曉真實答案。

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於嘉認為,現在人口出生數快速下降,與女生進入大學後推遲結婚年齡與生育時間也有關。一般女性結婚後生育一個孩子比較正常,現在很多女生因為讀書原因結婚時間推遲,到了一定年齡後就錯過生孩子的最佳時間,最後就乾脆不生了。現在中國的人口轉折不只是生育率下降的問題,而是很多人存在不結婚不生育等新情況。

人口負增長有何後果?

如果生育率持續快速下降,可能會嚴重影響中國經濟,人口總數也會快速下降。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指出,根據測算,目前中國人口增長曲線與經濟增長曲線基本吻合,未來人口如果快速萎縮,對中國經濟影響將非常大。

周天勇認為,人口快速下降後會影響消費,儘管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很多人提出使用機器人的思路,但是這並不一定可行。機器人可以促進產品生產,但是居民工作被機器代替後沒有收入,也就沒有消費增加,這樣產能過剩的問題會更加突出。所以,現在需要儘快全面放開生育。

人口研究學者黃文政指出,按照正常的情況,二孩數應該低於一孩數,現在二孩數多於一孩,說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堆積效應(出臺政策後二孩集中生育)還在起作用,一旦這個作用消失,人口出生數會迅速下降,回歸到正常的水平。

黃文政認為,隨著中國人口進入萎縮狀態,人口將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將會衰敗,而北京、上海將更加擁擠。

目前,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接近1億人,且符合生育二孩條件的父母有近1億對,為什麼2018年只有1500多萬出生人口,這背後有深刻的社會經濟原因。

在1月23日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人口數量與政策建議探討會上,有專家指出,中國城市高房價對青年人生育影響大,特別是一線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的城市,高房價對青年人買房及生育簡直是一場災難。

一些發達國家為了鼓勵生育,甚至給生育孩子的家庭送房子。比如,新加坡對於登記結婚的家庭給予組屋(相當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同時給生育孩子和子女教育的家庭減免稅收,這給中國未來提高生育率頗有借鑑意義。

「實踐證明,結婚生娃送房子對新加坡一度提高生育率作用明顯。」北大社會研究中心博士周羿說。

也有專家指出,現在需要儘快採取鼓勵生育的政策,給予稅費減免,同時給夫妻雙方以產假,儘快出臺生育友好的政策。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相關焦點

  • 梁建章:中國出生人口四連降毫無懸念 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迫在眉睫
    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尚未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數據,國家衛健委也尚未公布2020年任何一個時期的全國出生人口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預告,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將舉行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通常這種發布會也公布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數據。比如,國家統計局在2020年1月17日舉行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9年的出生人口。
  • 全國老年人口將破3億 改革開放以來勞動人口首次下降
    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在民政部近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這樣介紹說。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迫在眉睫的舉措是改革我國生育政策,放開生育。」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中國城市百人論壇年會」上呼籲。
  • 去年新出生人口同比減少63萬 生育危機是否存在?
    1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我國2017年比2016年出生人口減少了63萬人,與此同時,2017年一孩出生人數724萬人,比2016年減少249萬人。造成出生人口下降,特別是一孩出生人口下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2017年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近600萬人。  然而小冉雖然處於生育旺盛期,但是依舊不願生孩子。
  • 二胎效果不理想,專家呼籲開放三胎,年輕夫妻:用花唄養孩子嗎?
    文:凱子中國的出生人口持續下降,想要孩子的願望大大降低,老齡化進程正在加速。我們長期呼籲,儘快全面放開生育,積極應對人口少子化老齡化。針對目前關於是否要全面開放生育的爭論,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可以儘快開始逐步開放三個孩子,並觀察效果。
  • 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減少了200萬 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均創下近...
    1月21日,2018年全年人口數據出臺,「年輕人不愛生孩子」的結論已被坐實。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逼近14億大關,達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
  • 為嬰幼兒照護服務注入新動能 構建生育友好社會環境 ——中國人口...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何維在致辭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口發展形勢經歷階段性轉變,對經濟社會發展將帶來深層次的影響。制定和完善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促進人口均衡發展,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必須重點關注和深入研究。
  • 嬰兒潮沒了,光棍潮來襲——未來30年中國人口五大趨勢
    我國人口數量在全球的佔比也將逐步下降,從接近20%左右,逐漸降至本世紀末的10%以下。當然這個預測還很遙遠,幾十年間還有很多政策會調整,真實結果可能和預測偏差很遠,但我國人口佔比下降的趨勢已經開始。但由於人口管理政策的實施、以及各種撫養成本的抬升等諸多原因,我國每年新出生人口數量從90年代以後開始大幅下滑,再沒有出現新的「嬰兒潮」,即理應由第二代「嬰兒潮」結婚生娃產生的新的嬰兒出生高峰並沒有如期到來。
  • 河南出生人口3連降,專家:解決人口問題關鍵在它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河南出生人口數在2016年達到高峰後,2017年即走起下坡路,2019年出生人口已降至120萬人。有人生了二孩直呼自己是沒事找事兒,有人索性壓根就不願意生。是什麼原因讓育齡夫妻不敢、不願生孩子?又如何讓大家從不敢生、不願生裡走出來呢?有專家這麼說。
  • 「人口警報」拉響,二胎效果不佳,催生又無果,專家提出新建議!
    我國人口結構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增加,2019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54億人,2035年老年人口超過25%,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另一方面,出生率不斷下降,新生兒數量減少。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將消失,從而帶來經濟增長、人口就業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2020年討論異常激烈。一些專家建議放開三個孩子解決問題,甚至建議全面放開生育。
  • 人口普查要查房產?房產稅究竟還有多遠
    近日,傳出我國將開展新一輪人口普查的消息。其實,早在今年1月的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便已經指出了要著手準備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近期統計局人口和就業司相關領導更是為了人口普查頻繁開展座談會。21世紀經濟報導發表文章稱,「2020年中國將開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徹查人口出生以及變動,以及房屋情況。本次人口普查,或將為下一步人口政策調整和房地產稅出臺提供依據。」文章一出,一片譁然,這是否意味著普查結束後,徵收房產稅會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實施呢?人口普查查些啥?
  • 社會老齡的加速到來,專家建議:開放三孩政策!網友瞬間炸鍋
    根據任澤平的表示,中國的出生人口在持續下降,生育意願的大幅度降低,老齡化的加速到來,烤爐到當前各界對是否全面開放生育的爭議逐漸增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可以儘快開放三孩,開始逐步推進觀察效果。
  • 三大「討妻」政策出臺,光棍不再「遍地走」
    文:夜梟雖然早在2016年,我國就已開放二孩政策,鼓勵已經有了孩子的家庭生育二胎,以提高出生率。而從目前來看,我國出生率並未得到顯著的提升,反而依然呈下降趨勢。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生兒數量僅為1465萬,出生率下降到10.48%,降到了自194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五年:年輕人為何不願生孩子了?
    數據均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全國年度統計公報》。「全面二孩」政策已實施五年,我國的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並沒有得到想像中的提升。中國人向來有「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但為何在放寬政策限制後卻仍然難以實現?人口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楊成鋼指出,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數量的比例達到59.5%,一孩所佔比例僅為40.5%。他分析,這樣的數據說明二孩政策已發揮了應有的效應,但一孩的出生比例「太低了」,即人們生育一孩的意願已經在明顯下降。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歷史積累的二孩生育意願釋放完成後,如果繼續維持現有的生育意願,未來的一孩和二孩數量都會加速下降。
  • 任澤平、馬光遠呼籲放開生育背後: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已經過去
    今年11月,知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在其文章《「十四五」期間儘快全面放開生育》中,也提出「十四五」期間,中國在人口周期上,將歷史性進入下降周期。同時,中國也將史無前例的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和人口下降將對經濟、產業發展和養老產生巨大影響。
  • 2020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出生的人口大概是多少?
    所以不出意外,2020年人口出生人數應該在1,400萬到1,500萬之間。最後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最近幾年各大城市出生人口逐漸減少呢?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大家的生育積極性是非常高的,所以人口增速非常快,一個家庭有四五個孩子都很正常,所以為了控制人口,我國推出了計劃生育政策,這對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二胎效果不佳,催生又無果,專家提出新建議,7億人要中招?
    一些專家提出了放開三胎來解決問題,甚至還有人建議全面放開生育。國家層面也看到了一些調整,在十四五規劃中去掉了「計劃生育」字眼,並且明確提出「優化生育政策」,這代表著生育政策調整已經是大勢所趨。二胎效果不佳,催生也無果「計劃生育」國策執行近40年來,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中國少生了4億人口。如果不加以控制,今天可能就是18億人口,那將面臨很多問題。
  • 「00後」性別比例失衡加劇:男多女少 結婚率會繼續下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2010年出生的總人口大約1.46億,其中男生7952萬比女生6688萬,多出1264萬。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認為,正常情況下,出生性別比在106,也就是100個活產女嬰,大概對應於106個活產男嬰。但中國的出生性別比在1980年代以來逐漸升高。
  • 韓國2020年出生人口數僅為27.58萬 首次低於死亡人數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韓聯社報導,韓國行政安全部3日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的死亡人數首次超過出生人數,這給這個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敲響了新的警鐘。2020年韓國的死亡人數首次超過出生人數在韓國,2020年只有27.58萬名嬰兒出生,比2019年下降了約10%。同年死亡人口約為30.78萬,同比增加3.1%。自有記錄以來,韓國首次出現死亡人口多於出生人口的情形。截至2020年12月31日,韓國戶籍登記人口約為5182.9萬人,同比減少2.08萬人。這些數據促使內政部呼籲對其政策進行「根本變革」。
  • 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衡 我們該怎麼辦?
    近日,黑龍江省統計局發布了《同江市2018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統計監測報告》。儘管同江市只是一個小小的縣級市,但其中披露的一項數據,卻讓許多人都向這座黑土地上的小城投去了關注的目光。據統計,在2018年內,同江市新生人口的男女性別比較往年大幅飆升,達到了116.9∶100(男:女,下同)。
  • 生育率跌破警戒線,該考慮中國的「人才移民」政策了|新京智庫
    生育率走低,我國人口危機警報拉響 「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這一論述給人石破天驚之感,然而,我國出生人口數量連續多年下降,早已是不爭事實。總和生育率,指每個育齡期婦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數。但是,隨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和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堆積效應逐步消退,從2017年至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連續下降,2018年和2019年的生育率為1.495和1.47,已跌破警戒線。預計未來幾年,我國的出生人口仍將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