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相當於現在多少本書?

2020-12-05 黃門左侍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代的萬卷書,相當現在多少本書?

學生時代,語文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常常這樣諄諄教導我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其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並不是哪個語文老師的發明,它的版權要歸於唐代著名詩人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出自杜甫的五言古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唐天寶六載(747年),唐玄宗下詔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入京赴試,杜甫也應邀參加了這場國考。但是,那是唐朝歷史上最奇葩的一場考試,在奸相李林甫的主導下,所有應試之人統統不予錄取,並上賀朝廷演出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那一年,杜甫已經36歲了,應試落第,困守長安,心情落寞。

時任尚書省左丞的韋濟,很賞識杜甫的詩,並曾表示過關懷,雖然杜甫也向韋左丞寫詩毛遂自薦,希望得到他的提拔,但是,也未能得到實際幫助。一年後,杜甫想離京出遊,但又心有不甘,以告別之機,又寫詩向韋濟訴說苦悶。杜甫的這首《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全詩二十二韻、四十四句,是文學史家公認的杜甫最早、最明確地自敘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裡誰能馴?

作者在詩中陳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負:「我先後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我的辭賦能與揚雄匹敵,我的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尋求機會要和我見面,王翰願意與我結為近鄰。自以為是一個超異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然而,現實卻如此殘酷,有才難展,有志難伸。韋濟雖然很賞識杜甫的詩才,卻沒能給以實際的幫助,因此杜甫又寫了這首「二十二韻」,表示如果實在找不到出路,就決心要離開長安,退隱江海。杜甫自二十四歲在洛陽應進士試落選,到寫詩的時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別是到長安尋求功名也已三年,結果卻是處處碰壁,青年時期的豪情,早已化為一腔牢騷憤激,不得已在韋濟面前發洩出來。詩人在詩中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況,於現實之黑暗亦有所抨擊。

杜甫說自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是說,自己年輕時便讀了很多書,文採很好,下筆如神。杜甫這樣說自己不是自吹自擂,他從小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七歲就寫過歌頌鳳凰的詩,九歲就能寫很好的大字,十四五歲時就能寫出像樣的文章,二十歲時,杜甫的學問已經很淵博了。那麼,杜甫詩中的「讀書破萬卷」,到底有多少本書呢?

「讀書破萬卷」中的「卷」字指書籍的冊本或篇章。如果僅僅以數量而言,這個數目的確不少,而實際上萬卷書並沒多少內容,因為卷本指串起來的竹簡。古人一卷書的篇幅,只相當於現在的一章。一個人從七歲起每天讀三卷書,到不了二十歲就能讀萬卷書。至於讀書的種類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大概除了四書五經等基本的書目外,可看的書的種類得視家中藏書情況了。中國古代能讀過百種書以上的讀書人,就算是很博學了。

這樣說,有人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老黃就再給諸位一個例證,那就是西漢大臣、辭賦家東方朔「公車署上書」的故事。

漢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更是寫了三千片竹簡的內容上書漢武帝推薦自己。據史料記載,東方朔的這些竹簡,要兩個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則花了二個月的時間,才將他讀完。

在東方朔的自推薦書中,就有關於自己讀書的陳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他十三歲開始讀書,經過三年的刻苦,讀的書籍已經夠用;在十五歲時學習擊劍;十六歲學《詩》、《書》;閱讀量達到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又開始學習兵法和做戰常識,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

武帝初即位,徵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數,其不足採者輒報聞罷。朔初來,上書曰:「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漢書·東方朔傳》)

漢武帝正是被東方朔的博學所打動,讓他待詔公車署,並最終步入仕途,官至薪俸一千石的太中大夫的。

四十四萬字的書籍是個什麼概念?在此僅以四大名著舉例,大家都可明白:《三國演義》約七十三萬字、《西遊記》約八十二萬字、《水滸傳》約九十六萬字、《紅樓夢》前八十回約六十一萬字,全本約一百零二萬字。另如,1978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為三百零三萬字。

再看看東方朔的四十四字,就會發現,古今讀書人的閱讀量,相差是非常懸殊的。當然,這之間是沒有可比性,古人讀書,讀的都是經典,並不是大部頭的演義小說。比如,一部《論語》,全文共有11705個字,大約相當於現今對開報紙一個版面的容量,但是,要想讀懂,普通人不下個幾年工夫,是難整明白的。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吳其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破」字的理解與英譯
    張文中對杜詩此句「破」字的解釋,基本上沿用了《詩詞曲語辭彙釋》。張相先生列舉了「破」字在古詩詞曲中的五種含義,其中解釋「讀書破萬卷」中的「破」為「盡也;遍也。」「破萬卷」,猶雲「盡萬卷」或「遍萬卷」也。再引宋代邵雍《秋懷》詩:「良月滿高樓,高樓仍中秋……照破萬古心,白盡萬古頭。」指出「破」與「盡」互文,「照破」猶「照盡」。
  • 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我想這句話,恰如其分的囊括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1、 萬卷書裡有什麼,值得我們去讀?世間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謀讀與耕。讀書,看來是古今通用的最硬核的生存方式。為什麼要讀書?大家耳熟能詳:粗獷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常讀書,能提升你的氣質。
  • 新松恨不高千尺,杜甫的這個詩詞名句,如何理解
    大詩人杜甫的詩歌裡有很多經典名句,給我們欣賞閱讀時增加了很多驚喜。如著名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
  • 世界讀書日|讓孩子在快樂中讀書
    以書為友世界讀書日,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和「書」有關的有趣活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認真讀一本書讓孩子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全身心地投入書的世界,來一場或溫馨、或刺激、或奇幻的心靈旅行,跟著主人公看別樣的風景,感受不同的人文風情。繪本推薦孩子們可以向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最喜歡的繪本。
  • 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杜甫:狂傲、要官、恃恩放縱
    課本插畫杜甫史書也說杜甫,歷經戰亂,卻保持節操不被汙損;寫作詩歌,感傷國勢消弱,不忘忠君報國。同時也說,杜甫性情「傲誕」,驕傲而又放誕。杜甫確實有驕傲的資本。杜甫的狂傲體現在他的詩歌之中杜甫有一首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充分體現了杜甫驕傲,甚至是狂傲。摘句如下: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這首詩是杜甫自敘生平的一首重要詩作。他說自己少年的時候,就被邀請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
  • 天寒,不妨以讀書取暖
    有人說,天寒,讀書是最好的取暖。我覺得這話多少有點嬌情了,一個愛閱讀的人,和季節的關係真的不大。不過,古人不這麼看,比如杜甫,他就覺得冬天是讀書的好時節。他在《柏學士茅屋》一詩中這樣寫道: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 既悲涼,又豪放,醉酒後的杜甫寫下一首詩,讓人心疼,更讓人欽佩
    杜甫是我國唐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生活在唐朝最為動蕩不安的時代,經歷了著名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前,杜甫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安史之亂後,給唐王朝和當時的百姓帶來了空前沉重的災難,也讓杜甫飽受長期流離轉徙的痛苦。
  • 杜甫有一首詩對李白極盡稱頌,還成了珍貴的史料,史學家如獲至寶
    文/灞上桑唐代最負盛名的兩位大詩人李白和杜甫,年齡相差了十一歲,但兩人頗為投緣。「李杜之交」傳為千古美談。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與杜甫在洛陽相識,一見如故結為好友。兩人曾經攜手遊山玩水,飲酒賦詩,切磋學問,度過了一段十分快意的日子。
  • 罵人的最高境界是誇人,杜甫的這首「諷刺」詩,被多少人用來誇人
    唐朝是個包容的朝代,也使得詩歌在此間大放異彩,唐代可以說是詩歌的盛世。像王楊盧駱、七絕聖手王昌齡、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佛王維等文學史上著名的文人,也大多集中在唐代。上面所列舉的這些文人,也都寫過很多諷刺朝政、抨擊時局的詩詞,且都成為了經典,讓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了史冊之上。
  • 憑什麼奠定了杜甫詩聖的地位?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所相信的朝廷竟然如此對待他的百姓,他所熱愛的土地上百姓卻在流離失所、哭天嚎地。「三吏三別」就是他內心懷疑的寫照。在《新安吏》中,臨到末了,他還安慰那些被抓壯丁的人,「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明顯地在為朝廷說好話。
  • 讀書好段
    我從讀書中得到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難怪人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啊,我實在不能不高聲歡呼:讀書真好!  12、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每當我讀一本新書,獲一份知識的時候,我心中的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如培根所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從杜甫到北島,我們今天如何讀詩?|世界讀書日
    或者說,如果一首詩與現實相關,我們應當如何理解詩歌與現實的關係?借著近期出版的幾本書,我們來談談如何讀詩。杜甫的價值:《詩的引誘》《詩的引誘》[美]宇文所安 著譯林出版社 2019年7月姜濤在評述中國新詩時,有意將之與中國古詩做對比,那麼,如果說中國古詩確實內在於政教系統,與社會政治關係密切,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 從杜甫到北島,我們今天如何讀詩?| 世界讀書日
    或者說,如果一首詩與現實相關,我們應當如何理解詩歌與現實的關係?借著近期出版的幾本書,我們來談談如何讀詩。拆解詩的標準:《什麼算是一首好詩》在《詩的引誘》一書的「杜甫」一節中,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提出,杜甫許多詩作都是對於重要政治歷史事件的反應,遠遠超過同時代大多數詩人,正是這種與歷史的契合度——具體到對安祿山叛亂事件的記錄——為他贏得了「詩史」的稱號。宇文所安從對杜甫的生平追溯中得出了這位詩人關注政治歷史的原因,杜甫出生於京城地區的一個古老而有名望的家族,家族與京城地區的聯繫加強了他對於國家的關注。
  • 關羽是「漢壽亭侯」,一年的俸祿相當於現在多少錢,說了別不信
    那麼,我好奇心的是,關羽這一前將軍一年的俸祿多少錢呢?折合成現在的貨幣還是多少呢?要想把這個事兒說清晰,大家就得對三國時期高官的俸祿有一定的掌握。依據《三國志》的記述,關羽那樣的前將軍能夠領二份俸祿。其一,關羽是蜀漢政權的前將軍,每一年能夠從劉備那邊領取8000石黍米的俸祿。
  • 我讀書,我快樂。我寫作,我開心
    我們經常也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增加讀書的數量,是否會提高寫作水平呢?在我看來,首先,我們要明確閱讀的方向,找準分類。我們愛詩歌,讀詩歌,就會把李白的豪放灑脫,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也會融入到我們的文字中,讓它更加的靈動、大氣。我們愛數學,學數學,就會把數學中縝密的邏輯思維帶入到我們的文字中,讓它更加的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我們愛哲學,讀哲學,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就會把古代先賢的思想融入到我們的文字中,就會增加我們思想的深度。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PPT讀書筆記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看看同處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人如何看待閱讀以及做筆記這件事,希望各位可以有所收穫。作者介紹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大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 50 萬冊。
  • 通過讀書積累素材,你可以這樣做!
    顧炎武微微一笑,說,這可是我的無價之寶。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箱子裡裝的全是書籍。顧炎武學識淵博,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沉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讀書對於我們寫作者來說,讀書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想要創作作品,就只有不斷的持續的輸入,整理歸納,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寫出自己的作品。
  • 現在的100萬,十年前值多少錢?
    那麼,按照這個數據算,現在的100萬人民幣,在2009年相當於多少錢?直接用100萬除以1.32——76萬人民幣。也就是說,你在2009年用76萬能買到的東西,在現如今你要花100萬才能買到同等價值。換一種算法不過,官方給的CPI數據畢竟比較保守,如果要更貼近真實的通脹率,可以用另一種算法來計算。
  • 市圖書館開展「共讀一本書」讀書沙龍第十六期——《如何說孩子...
    12月20日下午滁州市圖書館聯合樊登讀書在成人部一樓多功能廳開展了「共讀一本書」讀書沙龍第十六期——《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授課老師朱敏把整本書分解為幾部分進行解說,首先圍繞「如何說」「怎麼聽」,從六個方面和讀者進行了探討,分別是: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3、代替懲罰的方法;4、鼓勵孩子自立;5、恰當地讚賞孩子;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然後朱敏老師讓讀者根據這幾個方面開始情景表演,動靜搭配讓讀者們可以把書中的技巧爛熟於心,並靈活運用。
  • 淄博三所「黃金小學」,孩子能在這裡上學,就相當於贏在了起跑線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孩子選擇一所重點小學對孩子來說將會受益終生。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山東淄博當地的三所重點小學。01淄博市淄川區實驗小學淄川區實驗小學的前身為1949年3月份創辦的「淄城東街初級小學」,距今為止該校的辦校歷史已經有71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