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2021-01-13 關山聽風

生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那時如果是娶妻結婚的男人,恐怕沒有多少人沒有幫丈人犁過地。丈人同樣也到女婿家幫女婿犁過地。

過去,農忙時,因要搶播種和收割時間,農村一般的家庭還很少用請工的方式解決問題,大多是親幫親,鄰幫鄰,或者相互換工(有的農村叫「斢工」)。女婿去幫丈人犁地,屬於非常正常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又說「不犁丈人田」?

其實,農村俗語如果死摳字面的意思,就會偏離俗語的真實用意,很難理解俗語想要給人們講明的道理。「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此句俗與其他的俗語類似,採用一種比喻的手法,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男人不能只寄希望於種別人的「耕地」,或者依靠別人種的「耕地」生活。娶妻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能娶他人之妻,也就是有夫之婦,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1「不犁丈人田」的意思

這句話農村又說成是「人窮不耕丈人田」。從字面上理解,女婿不能靠耕種嶽父家的地,或者女婿再窮也不能靠耕種嶽父家的地。

平時女婿幫助嶽父家的種地,則不在這句俗語的意思內。

記得我剛結婚時,夫妻工作再忙,春耕生產季節,要請幾天假給嶽父幫忙犁田,秋收幫父收割。而我自己在第一輪責任制按累計法承包的責任田,因我夫妻在外無法管理,全由嶽父打理,收穫則歸我夫妻所有。而我們去幫嶽父耕幾天地,收割幾天稻穀,收穫自然要歸嶽父家的糧倉。直到第二輪大田責任制延期,我的責任田被調整出去為止。但春耕和秋收,我們夫妻依舊到嶽父家幫忙。

凡是熟悉農村生產生活的人都知道,女婿抽時間幫丈人犁地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女婿應該做的。過去農村農忙時,親戚鄰裡農忙相互幫忙,是農村傳統習慣,是一種常態。只不過現在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這種傳統習慣少了,人們用請工的方式解決春耕和秋收問題。

因此,這句話不能按字面意思來理解,不要理解成凡是丈人的田就不能犁,這與農村的現實是不符的。

丈人家是一個鍋子吃飯,女婿家是另外一個鍋子吃飯。在舊時,土地是私有制,即便丈人家裡有多餘的地給女婿耕種,歸女婿收,所有權是依然是丈人家裡的,女婿只有耕種權。一旦嶽父家的孩子長大,人口增多,兒子分家時就要把土地作為主要財產分給兒子,舊時女婿是沒有一份的,除非是上門女婿(與丈人的兒子沒有區別)。不是自家的地耕種不會長久,人家說要收回就收回,這是沒辦法的事。只有自家的地,不僅自己能長久耕種下去,子孫也可繼承。

現在有些人把「不犁丈人田」這句話解理成丈人靠不住,甚至理解成丈人看不起女婿。這種想法是很偏頗的,冤枉了丈人。

試想想,如果農村一個家庭分家後,兄弟各自有各自的耕地,哥哥的地讓弟弟種幾年,不等於送給了弟弟,到時還是要收回的,這不就與丈人的耕地是一回事?再比如說,哥哥有空房子,弟弟沒房子住,哥哥讓弟弟臨時住一下,但房子產權還是哥哥的,當哥哥的小孩長大需要房子住,就要把房子收回,弟弟就得搬出去。這就是過去所說的「親兄弟明算財」,不僅指錢上的帳目清楚,也指財產的帳目要清楚。

丈人的耕地,在過去時代,說到底以後還得歸妻兄弟,自己兄弟都得明算帳,與妻兄弟之間就更得明算帳。因此「不犁丈人田」中的「丈人」,只不過是用來打比方而已。不管是哪方面的親戚,「千裡土地各有主」,別人的耕地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種別人的耕地,哪怕就是丈人家的耕地是不靠本,還是自己擁有所有權耕地才是最靠本的。這就是像農村一句老話說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

2、「不娶活漢妻」的意思

農村又把這句話說成「窮死不娶活人妻」。關於「生妻」、「活人妻」,我在2021年1月8日的百家號圖文《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已詳細給予了解答,這裡就不想再重複了。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我的帳號,查看此答題。

這裡還需進一步值得探討的是,現在網絡上把「活人妻」說成是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這種說法,在古代典籍和文獻找不到任何依據,而農村明確說法是:丈夫還活著的有夫之婦。按現在的法律名稱,娶活人妻叫重婚。

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既然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已解除了夫妻關係,如何還以「生妻」和「活人妻」之名?用現在的話說叫「前妻」、「前夫」,男可娶,女可嫁,於法於理沒有任何障礙。

現在一些人認為,古代休妻是封建男權思想對婦女的迫害,反對封建男權思想,這種觀點是對的。但是,這些人又把被休的女人說成是犯了「七出之條」,把這種女人的品行作文章,把她們說得一無是處。其實,他們在不經意間就貶低或傷害了「離婚」女人,給人一種對離婚女人有偏見的感覺。像這種說法,似乎被男人或婆家休妻的女人,都是被休妻女人的錯,男人不會有錯;似乎只要是離婚的女人,都是女人的錯,男人不會有錯。這是一種非常矛盾的說法,說明封建男權思想還殘留今天某些男人的思想裡。

現在夫妻離婚不一定是女人的錯,舊時被休的女人也不一定是女人的錯。古代休妻制度是封建男權思想對婦女的陋習,給處於弱勢地位的婦女定了「七出之條」,公公、婆婆、丈夫隨便找個「七出」中的理由就可把女人休掉。比如,婆婆看兒媳不順眼,可以把兒媳婦休了,古詩《孔雀東南飛》中的焦母就是這樣做的,沒有徵得兒子的同意,就把劉蘭芝給休了,結果造成了女投河,男的自縊的悲劇。古代一些男人,為了把外面相好娶回家做正房夫人,只得找個理由把結髮妻子休掉,其陰謀就可得逞。

也就因為如此,古代為了堵塞法律的漏洞,定了一個「三不去」律條,合起來叫「七出三不去」。「七出」是休妻的理由,「三不去」是不得隨便休妻的規定。

因此,現在有人把「生妻」和「活人妻」強加給舊時休妻女人或離婚女人,既是對史實不尊重,也是對不民俗的不尊重,是用現代的思維,去貶低那些早已作古的舊時女人,實在是不應該。

「活人妻」在舊時就是有夫之婦,娶「活人妻」是重婚,不僅現代法律有重婚罪,古代法律同樣也有重婚罪,都是不允許的。古今律法禁止重婚,就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公序良俗。唐宋時期的律法對重婚要治罪,特別是到了明清兩代的律法,要把重婚的女人判定返還給原來的丈夫。這樣娶了「活人妻」的男人,一方要被官府治罪,一方面娶回家的「老婆」依然不是自己的,這不就是雞飛蛋打了嗎?舊時有一句農村諺語:「不是自己的老婆過不長久」,或者說:「別人家的老婆過不了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總而言之,俗語「不犁丈人田,不娶活漢妻」前半句和後半句所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比喻,後半句才是重點要說明的道理。

犁丈人的田,是給別人犁田,地永遠不可能成為自家的田,人家要的時候隨時收回去;娶「活人妻」,娶的妻子是有夫之婦,不可能真正成為自己的妻子,一旦有人報官,自己被治罪,妻子也要退給原來的丈夫。這句俗語就是要提醒人們,切不可做類似這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事。今天,這句俗語依然有積極意義。

相關焦點

  • 老人說的「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老人說的「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是什麼意思?有志氣的人自古以來都不缺少,即便在貧苦的農村,也不能夠小覷人們的志氣,他們的性格也比較剛硬,從這樣一句俗語中就足以看得出來:「餓死不吃嗟來食,窮死不娶活漢妻」。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可窮死,別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首先為親們解釋一下「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可窮死,別娶活漢妻」的意思。順帶一說俗語是上輩流傳下來的,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上面的幾句話放在古代是有道理的,放在現代有待商榷。語境變了,有些俗語並非適合當下的情況。
  • 「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下來的俗語除了教人做事做人外,還有很多俗語是以物喻人或借物觀察天氣變化的,這些俗語相信老農民心裡都很清楚,在小編當地,也流傳著許多經典的俗語,比如說反應人情世故的俗語「人窮不走親,沒錢莫攀貴」,還有四大俗語等等,這些俗語蘊含哲理,通俗易懂,也具有趣味性。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俗語聽起來怎麼這麼彆扭呢?人都要死了,還不讓種田,種點糧食救命。還不讓吃點蘿蔔,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們始終相信,祖先流傳下來的俗語,一定有它的含義在裡面,而不是信口開河。
  • 農村俗語:「餓死不吃報窩雞,娶妻不娶活漢妻」,為什麼這樣說?
    「餓死不吃報窩雞,娶妻不娶活漢妻」,意思很簡單,即使你快餓死的時候,也不要吃正在孵化小雞的母雞,即使你光棍很久,也不要去娶剛離婚,丈夫不是自然死亡的女人結婚,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餓死不吃報窩雞」,眾所周知,雞能夠通過孵化小雞而出現更多的小雞,但是如果吃了正在報窩的老母雞,那就「賠了夫人又折兵」,既沒有得到馬上出窩的小雞,也沒了應該得到的雞蛋;「娶妻不娶活漢妻」,如果娶的妻子是二婚,而且丈夫沒有去世,那就非常有可能出現舊情復燃的情況,可能會給男方帶綠帽子,還有一種可能,女性在上一段出現婚姻不軌的情況,所以不能娶「活漢妻」。
  • 「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不娶活漢妻」,有啥道理?
    「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不娶活漢妻」,有啥道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語充滿意味深長,成語更是我們漢語的精髓!所以也是我國數與眾多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俗語兒,這就屬於寧讓狗咬,別讓鵝豚寧願窮死不取活旱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什麼意思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啥意思?有道理麼?有些食植物,有些則食魚;有些只能漂浮在水面上,有些則擅長潛水;有些是飛行能力最強的鳥類之一,有些則不善於飛行。有幾種天鵝如疣鼻天鵝和大天鵝是體型最大的遊禽,也是體型最大的飛禽之一。疣鼻天鵝也是最優雅的鳥類,常見於歐洲的公園中,但是中國不太常見。駱賓王曾做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拂綠水,紅掌撥清波。"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年少時候的駱所做,足以見其才氣。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什麼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比如「不見棺材不掉淚」形容一個人固執,非要看到了壞的結果才肯罷休;比如「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說的是作為晚輩,應該照顧到長輩的感受,如果酒桌上胡言亂語,父子關係就變得十分尷尬;再比如「朝裡無人莫做官」,說的是沒有靠山事情就很難辦成。俗語文化可謂是走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什麼意思,啥是仰頭女?
    俗語「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漢」什麼意思,啥是仰頭女?文/農夫也瘋狂結婚生子這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的過程,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了。在古代還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後代,那就是最大的不孝了。
  • 俗話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到底有何寓意?
    眾所周知,俗語並不像它們看起來那麼簡單。它們往往都蘊含著極其深刻的道理,是老祖宗們的經驗之談。若是我們能將它們的意思和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搞懂的話,就很有希望憑藉其達到少走彎路的目的。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跟「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有關。
  • 古人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真實意思是什麼?
    古人有兩句話:「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可能聽說過這兩句話的人不多,小編也是最近翻閱到古代歷史資料才得知的,乍一看,第一句還好理解,就是再窮也不要耕種嶽父大人的田,後面的一句就不知道怎麼解讀了。急的小編趕緊查閱歷史資料,勢必想弄個清楚。
  • 古代「娶妻不娶活人妻,種地莫種河灘地」,是什麼意思?為什麼?
    「娶妻不娶活人妻,種地莫種河灘地」,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俗語諺語,是運用帶經驗式的比興手法說理,目的以俗語勸告警誡世人。「活人妻」的意思在古代是說離了婚的妻子,還有另一層的意思是指被休了的妻子。因為前夫還活著,所以叫「活人妻」。因為古時代,女人是沒有權力離婚的!
  • 農村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可窮死,別娶活妻」,啥意思?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可窮死,別娶活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寧讓狗咬,別讓鵝啄狗和鵝可是農村人最害怕的三霸之二,農村三霸的名聲不是白來的,因為不管是狗,還是鵝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強,別說小孩子害怕了,很多大人也很害怕這兩種動物。
  •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何為出妻?娶了會有什麼問題
    今天就來說一句關於男子娶妻的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都說男人的成熟是從組建家庭開始的,古人認為先成家再立業,家庭是一個男人堅強的後盾,所以古代對於娶妻的要求很高。寡婦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那麼「出妻」是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的經驗「寧娶從良妓,不娶過牆妻」啥意思?你知道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一句話老話,「寧娶從良妓,不娶過牆妻」。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說。那麼為什麼古人寧願娶風塵女子為妻,也不要「過牆妻」呢?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道理。寧娶從良妓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男子都是三妻四妾的,因為中國古代的人都覺得擁有更多的孩子,會讓整個家族興旺,所以他們會娶很多的老婆。
  • 農村老話說「風不刮,樹不搖,老鼠不咬空心瓢」,這是啥意思?
    1.風不刮,樹不搖,老鼠不咬空心瓢 農村老話說的好,沒有風,樹就不會搖,老鼠是不會去咬空心的瓢,因為咬不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 2.種差了田,窮一年,娶不到好媳婦,窮一生 田地沒種好,可以來年再種,但如果媳婦沒娶對,家裡整天雞飛狗跳的不得安寧,一輩子都沒好日子過。老話說,娶個好妻子,幸福三代人,說的一點也沒錯,孝敬好父母,服侍好丈夫,教育好子女。
  • 《說文解字》第137課:成語「犁庭掃穴」的「犁」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芻呢?我們前面在「艸」部已經學過,《說文》給的解釋是「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就是割草之後,綑紮起來,後來也指給牲畜吃的草料。因此犓的本義就是用草料餵牲畜(不僅是牛),如圖:(羅敷採桑圖)本義而外,另有常用義如下:(1)犁同時又指耕翻土地的農具。我國在春秋時已經開始用牛耕,出現了木犁。後來又發展成鐵犁。《玉篇.牛部》:「犁,耕具也。」《廣韻.齊韻》:「犁,墾田器。」
  • 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希甫不樂,乃棄其母妻,變姓名,亡之鎮州,自稱青州掌書記,謁趙王王鎔。鎔以希甫為參軍,尤不樂,居歲餘,又亡之易州,削髮為僧,居百丈山。莊宗將建國於魏,置百官,求天下隱逸之士,幽州李紹宏薦希甫為魏州推官。……莊宗滅梁,遣希甫宣慰青齊,希甫始知其母已死,而妻袁氏亦改嫁矣。希甫乃發哀服喪,居於魏州,人有引漢李陵書以譏之曰:「老母終堂,生妻去室。」時皆傳以為笑。「老母終堂,生妻去室。」
  • 娶妻不娶仰頭女,嫁漢不嫁低頭男
    「仰頭女」,指的是那些仰著頭走路,一副趾高氣昂,看不起人的女人,給人的感覺就是盛氣凌人,目空一切,如果遇到這樣的女人,一般都不會有人喜歡。而這種女人的性格,往往都是比較霸道,脾氣比較暴躁,不講道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說了算。「仰頭女」,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仰著頭走路,目空一切,看不起人。這種女人,有點兒像我們現在說的「女強人」,現代的「女強人」是很受人尊重的,獨立自信的女性在現代這個社會並不少見。
  • 「寧繞百裡路,不渡七尺河;願娶糊塗妻,不要麻纏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寧繞百裡路,不渡七尺河;願娶糊塗妻,不要麻纏婆」。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雖然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寧繞百裡路,不渡七尺河所謂的「河」,就是指的河流。河流是由於降水或由地下湧出地表而匯聚於低洼處而流動的一種水。按照類別區分,可分為內流河和外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