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在現代社會之下一直都是一個很讓家長們苦惱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總會習慣用「為你好」作為一個前提,一不小心就「誤傷」到了孩子們。
現在大家對於男孩子們的教育往往找不到門路,但是有這樣一位「精分姑姑」卻能採用自己的浮誇演技來幫侄子培養成一個暖男!
這位姑姑靠著自己的浮誇教育方式在網絡上走紅。她在社交上一直分享著自己和侄子的日常,其中最惹人注目的還是她那巧妙的教育方式。給大家舉例這位姑姑在這幾種情況下是怎樣去培養自己侄子的。
第一幕:侄子玩完玩具後不收拾怎麼辦
在自己的侄子把玩具拿出來玩弄得一團糟的迎來了該收拾的時候,姑姑便直接趴到玩具堆裡打滾並「崩潰」大哭道:「啊,這些玩具我不會整理嗚嗚嗚」,這一鬧立馬讓正在一邊的侄子「敗下陣來」自覺地進行玩具的收納。
第二幕:侄子不願意上馬桶拉粑粑怎麼辦
這好辦,姑姑直接給孩子演了一出「聲情並茂」的戲。姑姑告訴侄子:剛剛馬桶大哥打電話過來和我說了啊,它說它餓了想吃粑粑,你願不願意拉給他呢?
緊接著姑姑還趁著侄子猶豫的瞬間立馬添油加醋的繼續說道:你不拉給他的話他不僅會難過還會很餓的。
緊接著侄子就乖乖的去馬桶上廁所了。
第三幕:想讓侄子變暖男怎麼辦
姑姑的精分誇張可是名不虛傳的,當喝酸奶的時候不小心沾到了嘴巴上的時候,侄子過來貼心的幫她擦嘴,她就開始了趁熱打鐵,直接誇張的發出「哇」一聲的感嘆,然後開啟尬舞模式還對著小侄子喊著「我好愛你,我真的很愛你」,於是默契的侄子又過去給她更貼心的把還有點奶漬的嘴巴擦乾淨。
這位姑姑對於男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值得家長們去借鑑的,她的適當示弱和恰到好處的分寸,既不會讓孩子感到不理解還能夠讓孩子能夠接受。
其實相比起女孩子以來,似乎對於男孩子的教育更讓人難以捉摸,放縱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野,但是禁錮教育又會讓他們喪失了天性,家長們總是在對男孩子的教育裡走錯路。
家有男孩,家長三個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傷害孩子,早知道早避免
第一:棍棒底下出孝子
很多人都奉行這個理論,特別又是用在男孩子們的身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近期播出的一部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中一節故事就是一個母親永遠在用打來約束自己的孩子。
這位母親在不厭其煩的從小用打來讓這個孩子對自己產生恐懼,甚至在老師來家訪的時候直接把平時自己懲戒孩子的工具遞到老師手裡說:「老師,你打他,你只有打他他才會乖!」最後的最後,孩子直接被逼成了精神分裂。
中國式的棍棒教育真的成功嗎?有過成功的例子,但是真的不應該被現代社會的家長所奉行。相反很多棍棒底下教出的孩子往往會變得暴虐又易怒,兩年前的濟南大學生殺死陪讀母親就是一個鮮血淋漓的教訓。
如果現在的家長還仍在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無疑是用暴力去成就暴力。
第二:在男孩子面前愛要隱藏
很多家長特別又是男性家長會覺得對於男孩子表達愛的話需要的是隱晦又默默的,因為他們總覺得男孩子應該越早的堅強獨立越好,不應該需要當那麼多愛的澆灌。
其實這又是一個誤區。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愛的,沒有來自父母的愛,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總會有點殘缺。
所以在男孩們的童年時期,父母應該要積極大膽地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包圍的,才會更自信,更敢於去挑戰,因為他們擁有父母的愛,他們才不怕輸,不怕疼。
第三:是男孩子就應該做到「初生牛犢不怕虎」
可能是大家對男孩子的看法就是勇敢且大膽的標籤,當孩子還不足以達到一些能力的時候,家長們總強迫孩子去「不害怕」,當發生一些讓孩子抗拒的時候家長總會說「大驚小怪」。
讓孩子勇敢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是因為他們「無知」,不知道前方是危險,甚至還不懂危險是什麼。這樣一昧的強制「勇敢」只會讓孩子在受傷之後變得膽小怕事。
菁媽寄語: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我們都希望孩子勇敢,溫暖,守規矩,而這些特質都需要家長認真的教育。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以下連結:
硬漢姜文:我女兒是世上最漂亮的女人!一看相片,果然名不虛傳
孫儷為女慶生,小花6歲生日願望:媽媽生寶寶!似乎暗示要拼三胎
部分省份明確幼兒園開園時間,特殊時期入園,這些準備家長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