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2016-05-3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
愛打洞的細尾獴,萌萌的耳廓狐,可以飼餵的小羊和小雞,上海動物園改建的「兒童動物園」在六一兒童節之前正式亮相了。除了與小動物的親密接觸,兒童動物園還新增設了滑梯、蹺蹺板等遊樂設施,供孩子們玩耍。
「丁滿」私挖「地下王國」被「強遷」走進新改建的兒童動物園,便是細尾獴展區,細尾獴嬌小的體型十分可愛。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細尾獴,身高只有30釐米左右,動畫片《獅子王》裡面丁滿的原型就是細尾獴。
其實,「丁滿」小朋友最厲害的不是賣萌,而是打洞。就在前幾日搬家的過程中,有隻「丁滿」竟然想做「釘子戶」。原來,細尾獴不滿足動物園提供的「豪華地堡」,非要「私挖地下王國」。偏偏搬家遇上下雨,它們的「違章建築」成了「危房」,它們也深知危險,就都乖乖地在官方建築裡躲雨,飼養員正好藉此「拆違」,填住所有洞口。可偏偏有一隻細尾獴趁飼養員不備,重新挖開了洞口,躲了進去。飼養員只好小心翼翼地慢慢刨開洞穴,實施「強遷」。
在新家,這些小傢伙看來還非常滿意,不時在這個洞口探探頭,那個洞口望望風,還出去串個門遛個彎,下雨也無所謂。鑑於其天生好打洞的天性,園方在展區地面底部鋪設混凝土作為保護,其上鋪設泥沙及人工布置的通道,並在場地上留出多個入口,增添觀賞的樂趣。細尾獴展區內兩個人工山洞還是兩個溫控房間,颳風下雨或降溫時成為它們安全的家。
飼養員為它們準備的食物是熟牛肉末、生雞蛋和麵包蟲,都是高蛋白食物。
耳廓狐。李淳 圖隨著《瘋狂動物園》的上映,片中萌萌的耳廓狐受到小朋友的喜愛。耳廓狐入住兒童動物園,也是首次在上海動物園展出。
耳廓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動物,既怕冷又怕熱,低於20℃或高於35℃都不合適它們生存,因此,園方為它們在室內展區準備了保暖用的地熱、暖氣和防暑降溫用的空調。而室外展區模擬其自然生境,地面底下有網片,其上再鋪設沙土。
跟細尾獴一樣,耳廓狐也喜歡生活在洞穴中,因此,貼心的飼養員在新家為它們準備了木質的「洞穴」巢箱,它們時而鑽入巢箱中,時而簇擁在巢箱旁警覺地豎起大耳朵,打量著在玻璃房外探視它們的小朋友。它們的飲食也是「小兒科」似的,有熟牛肉末、切成小塊的蘋果、生雞蛋、犬糧和麵包蟲。
細尾獴。李淳 圖英文名Meerkat,食肉目、獴科,別名貓鼬,也叫灰沼狸、獴哥、海島貓鼬。是一種小型晝行性獴科動物。體形纖細,毛色灰黃帶紅,背部有深色橫紋。鼻子、耳朵和眼睛周圍都是黑色。肚皮毛色淺而且毛髮稀疏。每腳腳趾四個,爪子很堅硬。尾巴細和身體一樣長。雌性比雄性略大,有三對乳頭。成年體長30釐米,尾長20釐米,體重不超過1公斤。
細尾獴為非洲群棲性最強的哺乳動物之一。生性警惕,群體中常有一些站立起來負責警惕的"哨兵"。實際上只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納米比亞、波札那和南非的開闊的平原和巖石地區。成年細尾獴習於群居,會挖洞,住在大型的地底有著數個入口的網狀洞穴,一個群體的個體數量少則3隻,多則可達40隻,其中往往有一雄一雌處於統治地位,其他個體則負責協助養育其後代。它們在龐大的地下迷宮般的洞穴中棲息、產仔。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耳廓狐食肉目、犬科,(學名Vulpes zerda)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動物。巨大的耳朵易於鑑別,耳長約15釐米,耳朵與身軀的比例在食肉動物中首屈一指。耳廓狐的大耳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逐步形成,通過耳朵散熱,以適應沙漠乾燥酷熱的氣候,同時又能對周圍的微小聲音迅速作出反應。耳廓狐生活在非洲北部和西亞沙漠一帶。通常夜行性。食性廣泛,包括水果、種子、小嚙齒類、鳥類、卵、爬行類和昆蟲。棲息於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偏好易打洞的穩定沙丘。耳廓狐是單配製動物(交配期一夫一妻制),1-2月交配,3-4月生育,雌狐發情期僅數天,每一年經過約50天的妊娠期後,雌狐通常一窩產下2-5隻幼崽(重50克)。9到11個月長成進入性成熟期。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物種(LC)。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兒童動物園,細尾獴,耳廓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