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為2-4級失能老人提供新的服務...

2021-01-09 瀟湘晨報

家家有老人, 人人都會老

養老服務事關千家萬戶

上海長護險試點一經推出就倍受老人歡迎

市醫療保障局局長夏科家今天在做客《2020上海民生訪談》節目時透露,本市正積極實現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相關工作,助力機構-社區-居家養老的梯度協同發展,為2-4級失能老人在居家上門照護外,提供新的服務模式選擇。

通過近年來的試點,長護險在本市取得了較大發展。 2019年,本市接受長護險服務人數為49.3萬人,其中接受養老機構照護11.3萬人(佔比22.9%),接受居家照護38.0萬人(佔比77.1%)。 從享受年齡來看,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0歲。

從護理內容來看,生活照料佔服務量總數的86%,醫療護理佔服務量總數的14%。各類定點護理服務機構1161家,其中提供居家照護的420家,提供機構照護的698家,既提供居家照護又提供機構照護的43家,長護險護理人員共有6.1萬人。另外,有定點評估機構37家,評估人員0.56萬人。

長護險居家服務具有流動性高、服務分散、外地護理員較多的特點,而全市38萬居家失能老人又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點防護對象,市醫保局根據疫情防控的階段性變化,及時指導各區長護險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

減流動,由護理機構和老人及家屬協商一致後,暫停上門服務,儘量減少流動性。

強防護,堅決做好護理員測體溫、戴口罩、洗手消毒隔離等安全防護,並對服務對象做好體溫監測。

重安全,對回滬的護理人員,特別是疫情重點區域的人員,進行認真排查和14天隔離,確保安全後再行上崗服務。

截至目前,疫情期間,上海未發生一起護理對象和護理員確診或疑似病例。

疫情要防,剛需也要保,對於獨居、孤寡、高齡、殘障,以及其他亟需照料的重度失能老人,在尊重本人意願,做足防護措施的前提下,仍繼續安排上門護理服務。在疫情防控最嚴峻、最緊張的階段,長護險服務始終沒有中斷。

市醫保局根據疫情的發展,及時動態更新工作提示,連續制定推出三輪工作提示,及時為基層開展長護險服務提供指導,疫情期間服務仍維持正常情況下的約50%。實現護理人員和服務對象「兩個零感染」,服務疫情防控和服務老人剛需「雙滿意」。

長護險聚焦的是長期失能人員,為他們提供基本的身體方面的生活照料和適宜居家開展的醫療護理,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都有嚴格的界定,要把有限的社會資源用到真正需要的失能老人身上。

需要提醒的是,長護險不是簡單的家政服務,不能把一般意義上的養老服務全部囊括。

為了實現對失能老年人需求的精準對接,也是為了長護險健康有序發展,隨著疫情防控轉向常態化,市醫保局進一步完善了評估和服務兩個關鍵環節的工作:

嚴把「入口關」

嚴控「申請關」。重點規範反覆申請評估等無效佔用社會資源的行為,確保評估的公信力。

嚴控「評估關」。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示,讓廣大市民、居(村)委共同監督。

嚴控「標準關」。經過去年一年的研究論證,由衛生健康部門牽頭制定的新的評估標準即評估標準2.0版,也已升級上線。

(民生訪談照片)

持續提升護理服務水平

本市積極實現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相關工作,助力機構-社區-居家養老的梯度協同發展,為2-4級失能老人在居家上門照護外,提供了新的服務模式的選擇。

加強服務監管,結合新修訂的《上海市基本醫療保險監督管理辦法》,將長護險納入專項治理工作中,確保基金安全。

和民政、衛健、人社等部門一起,持續推動護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優化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加強服務質量管理,提升長護險照護服務的專業性。

【來源:上海新聞廣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長護險醫療護理員上崗 服務項目增加繳費不變
    2個小時的時間裡,醫療護理員張瑩為王瑩詳細確認了各項身體指標,又幫助王瑩偏癱一側的手腳做了專業、詳細地康復訓練。居家機構醫療護理員張瑩告訴記者,所有的數據都會上傳到系統,對於參保人來說會給他建立健康檔案,如果發現一段時間內他的血壓不正常,血糖偏高系統都會報警就會做出提示,會對老人的家屬提出警告,希望他們到醫院就醫。
  • 膠州市全面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向基層延伸 失能失智群眾享長護...
    當前,由於農村地區傳統觀念、受教育程度等原因,長期護理保險服務觸角在農村地區延伸力度不足,特別是目前農村地區留守老人增多的現實情況加劇了照護需求缺口,膠州市通過推動農村長護市場發展,有效解決了失能失智人員「養老機構不能醫、醫療機構不能養、家庭成員無力護」的困局,全年提供長護服務達5萬小時。
  • 老人護理成為剛需 發展護理保險擴大服務供給
    放在老人床頭的一張護理服務計劃執行單顯示,老人每天都會享受口腔清潔、頭面部清潔梳理、手足部清潔等27項專業照護。姚靜芳享受的是當地試行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長期護理保險簡稱長護險,是在老年人出現重度失能時提供護理保障或者經濟補償的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最早於2012年在山東省青島市探索,2016年在全國15個城市試點,還有近50個城市陸續自願試點,為失能老人提供護理保險服務。
  • 天津5家日間照料中心推出無償「問安電話」服務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喂,楊奶奶,我是日間照料中心的劉穎,咱們聊會兒天兒。」每周,家住南開區龍興裡社區的81歲楊奶奶,都會接到金融街日間照料中心工作人員打來的「問安電話」。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在中度和重度失能人群中,空巢率分別為 3.6%和 6.2%,而調查樣本整體空巢率僅為1.7%。也就是說,在嚴重的失能人群中,有著比例更高的空巢老人。 《報告》顯示,有93%的中度失能老人接受過一種以上護理服務,有95.4%的重度失能老人接受過一種以上護理服務。子女、親屬、保姆等非專業人員是主要的服務供給者,但服務中心隨失能程度的加重逐漸向專業機構轉移。
  • 什麼是長三角養老機構長護險費用延伸結算?哪些機構納入?如何辦理...
    根據規定,由本市定點養老機構負責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統一向所在區醫保中心辦理異地登記備案手續。經登記備案後,失能老人即可在長三角異地連鎖養老機構享受長護險養老機構照護費用的延伸結算。政策出臺後,市民在交口稱讚的同時,希望了解更多細節和操作規定,市醫保局今天出臺《本市老年人入住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長期護理保險費用延伸結算試點政策問答》,回應市民關切。
  • 廣州社區護理站是做什麼的?護理站服務內容一覽
    護理站是以維護社區人群健康、滿足社區人群基本醫療護理需求為宗旨,以護士為核心的各類護理人員組成的團隊,在一定社區範圍內,為長期臥床老人、患者、殘疾人、臨終患者和其他需要護理服務者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臨終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營養指導、社區康復指導、健康宣教和其他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
  •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對重度失智老人應有大病醫療託底救助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1月23日報導:老齡化,是上海這個城市發展中難以迴避的問題,而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失智老人的比例也在逐漸增加。據2017年出版的《上海藍皮書》記載,上海失能失智和半失能失智老人約佔滬籍老年人口的6.7%,共有失能失智老年人約41萬名,其中17萬名失智老人,他們中50%的人患病程度已達中度和重度。
  • 北京豐臺區試點「喘息服務」兩年 累計服務失能失智老人1萬人次
    原標題:豐臺區試點「喘息服務」兩年 累計服務失能失智老人1萬人次 家庭照料者可「歇」32天政府掏錢請護工 老人臉上綻笑容
  • 成都社區養老模式走出新路子 日間照料中心成老人們的第二個「家」
    四川文明網成都訊(郭屹)近日,位於成都市金牛區撫琴街道光榮北路的「愛老之家」日間照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這是撫琴街道探索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模式結合的一次全新嘗試。在試運營的幾天內,日間照料中心受到了諸多老人的好評。
  • 一號護工攜手北京市社區服務協會普及「北京通」惠民服務
    9月7日上午9點,在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街道公共服務大廳門前,由西城民政局主辦,北京市社區服務協會協辦的「愛在西城 惠民服務進社區」如火如荼的舉行著。本次活動,北京市社區服務協會特邀一號護工為社區居民提供肩頸按摩並聯合西城區開展針對北京市市民社會服務一卡通(以下簡稱北京通)關於養老護理方面的講解工作。一號護工工作人員與北京市社區服務協會工作人員北京通是由北京市政府發放給北京市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集金融、公交、醫療、養老、繳費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一卡通。
  • 蕪湖專業失能失智老人院怎麼樣_合肥市蜀山區光明老年護理院
    說實話,這家養老院真不錯,不論是大夫,護士長,護士,醫務人員還是護工,都很負責,也很有耐心,當然個別的人也存在著問題,但是我能理解,再好的地方也都有這樣的人。我家老人住的這個區,失能失智的比較多,不是老年痴呆就是無法自理躺在床上,她算非常好的,腦子清醒,還能扶著助行器到處活動。
  • 長期照護險管啥? 4類31項服務從洗漱進食到臨終關懷
    成都市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今年7月就啟動試點啦,許多長期重度失能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者,已經第一時間進行了長照險的申請。經過第三方專業機構的初評,專業審核和公示等環節,符合條件的首批申請人員即將享受到長照險待遇。但是,長照險究竟都提供哪些服務項目,成功申請到長照險的參保者又該怎樣選擇服務類型呢?
  • 融創中國首家國際康養中心開業,定義失能失智長者照護新標準
    合作共建的「融創美邸國際康養中心」正式啟幕,為廣大失能失智家庭解開困局,提供了科學專業的解決方案,填補了高端失能失智照護機構在青島市的空缺。『從事長期照護業務的機構』為會員單位的地方性行業組織,青島長護險的終極目標是將全部失能者和失智者的醫療護理及其生活照護納入基金支付範圍。
  • 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看電視打電話養老服務送到家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本市將擴充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功能,將其改造成具備呼叫、配餐送餐、家政服務、便利店等功能,目前已選取部分社區作為改革試點,試點成熟後將逐步推廣到全市各個社區。據社區工作者介紹,所謂「智能電視」其實和普通電視一樣,只是安裝了一個如同機頂盒似的伺服器,利用電視點餐或是預約家政服務如同看電視換臺一樣,進入服務界面,選中相應的需求,然後確定下單,若是不會操作,老人們也可以給居委會打電話,我們會把老人的需求轉告給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他們會派人提供上門服務。
  • 助浴服務 讓老人沐浴幸福
    這兩天,到和平區南營門街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的老年人逐漸多了起來,原來這裡為轄區老年人提供了「助浴」服務,這樣的服務讓老人及其子女吃下了「定心丸」。記者碰巧遇到了社區居民潘大爺,老人告訴記者,冬天在家洗澡,地方小,保暖做不好容易感冒。
  • 求解失能失智老人養老困局
    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172.3萬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15.36%。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77萬,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失智老人。  當你老了,如何安享晚年?為破解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困局,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探索推進康養聯合體建設。隨後,我省在杭州、寧波、溫州、嘉興4地開啟康養體系試點工作。  失能失智老人當前的養老現狀如何?康養體系建設能解決什麼問題?
  • 張喆人委員:建議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照護失智老人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民政部數據顯示,約有18.3%的老年人為失能、半失能狀態,總人數超過4000萬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張喆人提交了《建立失智失能老人長期照護體系》的發言,建議建立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參保者經評估達到一定照料和護理需求的,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費用主要由長護險基金支付。
  • 數千萬失能老人怎麼照料?大小便護理床解決養護難題!
    中國當前有約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為幫助這些家庭緩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現實困境,長壽老人全自動大小便護理床,以滿足失能老年人對專業醫療護理和照護服務的剛性需求。數千萬失能老人怎麼照料?大小便護理床長壽老人全自動大小便護理床考慮到了各種細節上的小問題,包括以上提出來的一些護理需求。為給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更好地提供服務,大小便護理床主要有以下功能特點。1、床中間有臥便儀,可自動感應收集大小便並進行清洗、烘乾,護理人員無需參與,無需接觸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