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I 川普遭遇「背叛」:最高法院法官為什麼越老越自由派?

2021-01-10 騰訊網

編者按

最高法官的法官們在最近的兩個關鍵案例中都做出了「傾向於自由派」的裁決(1、是什麼使星期一的同性戀權利裁決如此具有歷史意義;2、美國70萬「非法」兒童移民暫免遣返 最高法院駁回DACA終止計劃)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又是什麼力量在影響著法官們的判決呢?一些專家給出了以下理論。

文 | 紐約華人資訊網主筆 詹涓

最近一周,最高法官的法官們在兩個關鍵案例中都做出了傾向於自由派的裁決,在6月15日,最高法院以6票對3票,判決1963年民權法案第七條同樣適用於LGBTQ群體;6月18日,該機構以5票對4票駁回了川普政府推翻「兒童入境暫緩遣返」(DACA)項目的嘗試。

在得知裁決結果後,川普發了條推文,懷疑最高法院的法官們是出於私人感情和政治動機而專門跟他做對,他疑惑地說,「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好像最高法院不喜歡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LGBTQ的裁決中,川普2017年任命的尼爾·戈薩奇(Neil Gorsuch)和由共和黨總統小布希提名的首席大法官小約翰·G.羅伯茨(John Roberts)加入了多數法官的陣營。而在DACA的裁決中,同樣是羅伯茨投出了關鍵的游離票,支持下級法院提出的川普政府做法並不合法的裁決。而且在此之前,羅伯茨也有過數次支持自由派的決定,比如2012年裁定歐巴馬醫改的核心內容合憲,以及阻止政府在人口普查中加入公民身份問題等。

這一點非常值得玩味,因為戈薩奇有「小斯卡利亞」之稱,和已故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同為憲法文本主義者,也就是說他們在解釋憲法時比較抗拒做出寬泛的解讀和延伸,而更注意遵從立憲者的本意;而羅伯茨之前的裁判和法律工作的背景通常都表現出一貫的保守主義的世界觀,2015年甚至還反對過美國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此次投票因此被視為保守派大法官的「倒戈」,可是,如果這只是因為法官們越老越「自由」呢?

有句常被誤以為出自溫斯頓·邱吉爾(實際上這話是法國政治家弗朗索瓦·基佐說的)之口的老話,說的是:「如果你25歲時不是自由主義者,那你就沒有心。如果你35歲的時候不是保守主義者,那你就沒有腦子。」俗話說,一個人應該從左到右,而不是反過來。

但當涉及到最高法院法官時,年齡的增長似乎會激起一種相反意識形態方向的趨勢。這在羅伯茨和戈薩奇身上似乎已經得到了體現。馬丁-奎因評分(Martin-Quinn score)是檢視衡量司法意識形態的重要指標之一,從這個評分中也能看出這種趨勢。這些評分利用大法官的投票來量化他們在左右光譜上的立場。分值越負,說明大法官越趨向左;正分越高,說明他/她越右。分數是根據最高法院資料庫的數據計算出來的,計算時間可追溯到1937年。

在下面的圖表中,每一串連接點代表一個法官的職業生涯。粗線是各位法官的簡單線性回歸結果,其中紅線代表由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大法官,藍線代表由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可以看到,他們的整體趨勢是在向左派移動,而且共和黨提名的法官這一趨勢還更明顯。

數據來源:MARTIN-QUINN SCORES

一個典型的由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大法官,50歲開始時是極其保守的斯卡利亞,做到80歲退休時更接近於安東尼·甘迺迪(Anthony Kennedy)。由民主黨提名的大法官終身看來很穩定,一直趨近於史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

就連這些保守派的樣版法官也在隨著年歲的增長而左移,斯卡利亞在晚年時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他在20世紀90年代末極端保守的立場;安東尼·甘迺迪1988年進入大法院後歷來都是堅定的中間偏右派,但在最後一屆任期內,他第一次稍稍偏左。而布雷耶則是越來越左:從溫和派轉向中間偏左再轉向堅定的自由派。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當一位法官在法官席上的年齡增長時,是什麼力量在影響他們?一些專家給出了以下理論:

格林豪斯效應

據說,由於為了避免招來《紐約時報》前最高法院記者琳達·格林豪斯(Linda Greenhouse)和這份報紙的怒火,法官們可能不會像其他情況下那樣堅持強硬的保守路線。

聯邦法官勞倫斯·西爾伯曼(Laurence Silberman)在1992年一次演講中談及這種推想,他說:「看來,《紐約時報》法制記者的主要目標是向最近任命的最高法院法官施加積極的壓力。」法官們面臨這種「壓力」時間越久,他們就越有可能屈服於這種壓力。後來也有人提到「利普塔克效應」——亞當·利普塔克(Adam Liptak)在2008年接過了格林豪斯的職位——但他的名字沒有格林豪斯那麼吸引人。

雞尾酒會場景

或許法官們想融入集體——畢竟他們也是人。「法官們可能會受到華府雞尾酒會的影響,希望被外界視為理性溫和派,」南德克薩斯法學院(South Texas College of Law)的最高法院學者喬希·布萊克曼(Josh Blackman)分析說。不過他指出,這需要假設這場雞尾酒會的參與者中包含了自由派,比如有法學教授和記者參加。

這樣的情景在華府確實存在,例如,理察·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就明確表示想知道他的最高法院提名人哈裡·布萊克門(Harry Blackmun)能否「架得住華府的雞尾酒會巡迴幹擾。」尼克森的擔心不無道理,布萊克門確實變成自由派了,他在最高法院的20年間,慢慢從一個穩定的保守派轉為了堅定的自由派。

科學

一些社會學研究表明,相對於年輕時的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更加傾向於自由派。主要表現為寬容度增加——尤其是對「非傳統」行為、家庭角色等更加包容了。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發現,年齡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很複雜,從意識形態上來說,不同年代的人是在不同的政治時代中長大的,所以他們在年紀漸長後,意識形態的發展也不同。

歷史聲譽

「歷史很少會友善地記住保守派法官,」哈佛大學的瑪雅·森(Maya Sen)在文章中寫道。「保守主義者寫了一些重要判例中最令人討厭的觀點,例如,在德雷德·斯科特(Dred Scott)案中,保守派法官認為非裔美國人算不上公民,在霍默·普萊西(Homer Plessy)案中,裁決稱種族隔離沒有違憲、在是松豐三朗訴美國政府案(Korematu vs. United States)案中,裁定拘留日裔美國人符合憲法。」

這些案例中的法官會為自己留下惡名。相比之下,像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Brown vs. Board)這種判定學校種族隔離違憲的自由主義觀點卻頗受歡迎。換句話說,或許法官們向左走是為了避免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

國際聲譽

在傑弗裡·圖賓(Jeffrey Toobin)的《九人》(The Nine)一書中,他描述了國際旅行對大法官的影響,尤其是甘迺迪在奧地利的那段時間。最高法院的法官有許多出國旅行和出差的機會,而國際社會的想法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影響。這可能會使他們對死刑等問題的意見傾向於自由派,因為死刑在歐洲幾乎已經絕跡。

經驗

瑪雅·森寫道:「隨著年齡增長,法官會有更廣泛的經歷,包括更多地接觸到男女同性戀職員、女性職員、面臨家庭和職業矛盾的年輕女性(也可能是他們自己的女兒碰到類似問題),以及單身母親。」這可能會使他們的意識形態轉向左翼,尤其是在社會問題上。

歷史方向

所有大法官的職業生涯在馬丁-奎因評分上漸漸向-1分靠攏,這也許這是美國最高法院經歷了一個世紀發展的結果。

馬丁-奎因評分的合著者安德魯·馬丁(Andrew Martin)和凱文·奎因(Kevin Quinn)都觀察到了法官們類似的「意識形態漂移」。他們在2007年的一篇期刊文章中寫道:「法官們在意識形態上並非一成不見,轉向右翼的有之,轉向左翼的更是常態。」

某些法官轉變得十分明顯。1956年被德懷特·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總統提名時,威廉·布倫南(William Brennan)大法官是個溫和派。後來,他成為最高法院的自由派英雄,並於1993年獲得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總統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另一位是布萊克曼,正如馬丁等人在論文中指出的那樣,他在死刑、聯邦制和婦女權利問題上顯著地改變了自己的左翼立場。

川普在遭遇了大法官的「背叛」後,在推特上稱將在9月1日前提出保守派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的新名單,並表示這樣的決定對第二修正案、生命權、宗教自由等至關重要。但新的保守派法官就不會出現意識形態的漂移嗎?誰也不知道。

相關焦點

  • 深評|推特臉書封禁川普帳號侵犯言論自由嗎?
    繼臉書宣布將川普的帳號至少封禁至1月20日以後,推特直接將他擁有8800萬粉絲的帳號永久封禁了。川普又說了什麼導致帳號被封?網際網路平臺的做法是否算妨害言論自由呢? 憲法規定的言論自由的界限,在最高法院歷年的判例中已經有詳細的解釋。
  • 彭斯背叛川普?講故事的人還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彭斯背叛川普?講故事的人還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川普敗選,不是在11月6日,是幾個月前就已經塵埃落定。川普腦洞大開到想讓彭斯推翻選舉結果,彭斯為什麼要照做?總統大位是你又不是我,我為什麼要陪你一起瘋?推翻美國建國以來的選舉制度,就為了再幹一屆副總統?
  • ...助力鄉村振興——銅梁法院駐派法官吳宇到慶隆鎮開展《民法典...
    【銅法動態】保障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銅梁法院駐派法官吳宇到慶隆鎮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 2020-10-16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普與匿名者Q
    人們普遍認為Q是若干個處於美國政府內部的人,他們能接觸到美國最高保密等級,即Q等級的機密信息。Q迷們相信川普和Q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甚至很可能就是成員之一。Q指出,希拉蕊母女都戴過反基督的倒十字架項鍊。
  • 替川普翻盤大選結果,共和黨竟要起訴副總統彭斯
    美國總統川普的選舉訴訟屢戰屢敗,翻盤機會渺茫。不過,現在共和黨眾議員使出奇招,打算對同黨的副總統彭斯提起訴訟,藉此訴訟要求聯邦法官推翻1887年《選舉計票法》,以授權彭斯推翻2020年選舉結果,使結果有利於總統川普。不過,此策略的成功率相當低。
  • 反同反墮胎的福音派就會支持川普嗎?
    他們認為婚姻的概念不能被最高法院的裁決改變,真正決定婚姻或家庭概念的應該是《聖經》。而從《創世紀》到《啟示錄》,《聖經》記述的婚姻都是由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組成的。即使不得不承認LGBT運動已經在文化意義上改變了美國社會,他們仍堅持教會不應該受到文化的影響,只應將《聖經》當作絕對權威。另外一個表現就是反墮胎。
  • 喜拿超音波照,驚見「寶寶像川普」,英國媽媽哭笑不得:太可怕了
    文章導語:喜拿超音波照,驚見「寶寶像川普」,英國媽媽哭笑不得:太可怕了....英國一名31歲孕婦日前前往產檢,拿到寶寶的超音波照片時相當開心,但越看越不對勁,因為她發現照片中的寶寶側面竟然和美國總統川普非常相似,讓她哭笑不得,直呼「真的太可怕了!」
  • 董法|川普賴著不走怎麼辦?
    要說,最了解川普的還是他的對手們:拜登,早在今年3月就預言:川普必定會「耍賴」,包括可能提出推遲大選。希拉蕊也神準,8月就斷言:如果川普輸掉秋天的總統選舉,她相信川普不會「靜靜的走開」。他將試圖迷惑我們,他將提起各種訴訟。
  • 唐駁虎:拜登兄弟和兒子都被FBI調查,川普要大翻盤?
    這也就意味著川普從最初指控「大規模造假」,到希望共和黨控制的各搖擺州州議會強行劫持選舉人的戰術都失敗了。4. 美國的紅藍大戰一片混亂。12月8日,德州總檢察長帕克斯頓由於希望獲得川普對自己被舉報性騷擾事件的赦免,代表德州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廢除喬治亞州等4個州的62張選舉人團選票。
  •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加州政府對教會的禮拜禁令無效
    ,美國最高法院於12月3日又為加利福尼亞教會帶去了希望。法官們在一頁未籤名的命令中,做出了撤銷了由下級法院自9月起對加州所在教會做出限制的判決,而這也正是豐收教會(Harvest Church )和豐收國際教會(Harvest International)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的內容。
  • 人真的是越老越糊塗嗎?年輕人的聰明與老年人的智慧有什麼區別?
    人們常常用「越老越糊塗」來形容老年人,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1.吃香的「老年人」 如果你細心留意歷史,就會發現世界各大文明中都有「尊老」的傳統。
  • 扼殺低薪者美國夢,工作籤證高薪優先,遭法官駁回
    今年10月,川普政府宣布更改H-1B工作籤證規定,取消原本的抽籤制,改以薪水高低作為核發標準,從事低薪工作的外籍人士獲得籤證機會受到大幅限縮;這項新規1日遭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法官懷特(Jeffrey White)駁回。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病逝 選戰、政壇面臨...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8日說,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病逝,終年87歲。金斯伯格生前多次與癌症抗爭,奪去她生命的是胰腺癌引發的併發症。金斯伯格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於1993年由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任命。
  • 川普打輸了官司,最高法院為什麼總和美國總統過不去?
    撰文 | 李永博總統與最高法院的權力博弈與制衡,一直以來都是觀察美國高層政治的一個窗口。就在上周,美國最高法院駁回了川普關於總統在任職期間不能接受調查的說法,為紐約檢察官傳喚川普的稅務記錄鋪平了道路。
  • 川普南瓜、川普骷髏、川普橘皮假髮!這個萬聖節,美國人把川普玩瘋...
    身體力行地詮釋了「越努力,越幸運。」比如這對雙胞胎姐妹,就cos了政壇的兩位大熱頂流——川普和拜登。事實證明,美國人在模仿川普這件事上的想像力是無窮的。這個裝扮穿上,你就是人群中最閃亮的川了。每一個cos川普的人都不忘橘色美黑是真的。
  • 兒媳送婆婆到法院告自己 法官用一年時間調查她孝不孝
    26日,幾名法官悄悄走進彭州丹景山鎮新春村4組,訪鄰尋裡地打聽一對夫妻有沒有信守承諾的恪盡孝道。去年5月底,這對夫妻因為被101歲的母親狀告,成了村上名人。「太丟人了,那是一個下雨天,她堅持要到丹景山法庭告我們,我怕她摔了,還騎著三輪車送她去告我。」兒媳陽玉說。之後,在彭州法院家事審判團隊的調解下,雙方消除誤會,母親撤訴。
  • 美國最高法院的逆風生長:無為而治以小制大,川普也無法挑戰
    自馬歇爾之後,美國上下都承認「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無效或違憲」,默認行政特權在具體運用時,對其有最終裁決權的,是最高法院,而不是總統。  但僅僅馬歇爾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夠的,是通過眾多大法官的努力,眾多案件的積累,才使美國最高法院逆風成長為真正獨立的司法機構。到最後,即便大法官是總統任命的,但總統也無法命令大法官。
  • 東京周邊近郊遊 小江戶川越網紅星巴克打卡 太愜意了
    在東京呆久了,不知道去哪裡玩,今天若菜給大家介紹一個離東京市區搭電車不到一小時的城市-川越,川越老街、冰川神社來祈求姻緣、等都是川越的熱門景點。這篇遊記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東京前往川越的交通方式、怎麼買套票以及好玩的景點。 QA部分 川越在哪裡?
  • 美媒:川普最後的日子,靜靜地離開,對大家都好
    據美媒NBC當地時間2021年1月8日報導,自1月6日川普總統支持者暴力入侵國會大廈後,美國各界罷免川普的呼聲越來越高。多位白宮官員辭職或即將辭職,川普總統面臨「眾叛親離」壓力,目前已經乘坐空軍一號離開華盛頓。
  • 拜登提名新一任司法部長,川普陣營一片哀嚎,白宮內瀰漫絕望氛圍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8日的報導稱,經過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的確認,拜登已經正式成為了當選白宮負責人,他於1月7日提名了,美聯邦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院長梅裡克·加蘭擔任司法部長的職務。知情人士稱,梅裡克·加蘭與川普的關係並不好,他成為司法部長之後,很可能會重啟針對川普通俄門等事件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