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直到現在才真正感受到,這句話確實不無道理。
做人一定要善良,但也一定要有底線,沒底線的善良,會成為別人肆意揮霍的廉價品,生而為人,誰都是第一次,憑什麼你要無限制的忍讓。
做人一定要有原則,而原則是不能被打破的,一旦打破原則,你也會失去自我,會被生活牽著鼻子走,主動引領生活難道不好嗎?
01
奶奶是村裡出了名的「大能人」,幾乎什麼都會做,而且從來都是有求必應,哪怕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別人。
因此,只要有需要,別人就會來找她,因為他們知道奶奶一定會幫他們。
小時候,我一度覺得奶奶很懦弱,總是被人欺負,但當別人有需要時,還總是伸出援助之手,一次也沒落下。
長大後,我才明白,那種東西不叫懦弱,而是叫做善良!
六七十年代,誰家的媳婦兒要是不生育,要麼準能被人逼上絕境,要麼準能被人戳破脊梁骨,好像是一件多麼抬不起頭的事兒似的。
無論走到哪裡,總能遇到不講情面、不顧及感受的嘲笑與諷刺。
在現在看來,這是一件多麼愚蠢而荒唐的事,各有各的生活,你憑什麼介入別人的生活說三道四。
奶奶剛過門兒的時候,因為好幾年沒生育,村裡的人普遍都認為,奶奶沒有生育能力,也正因為此。
無論走到哪裡,奶奶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短半截,一種克制不住的自卑油然而生。
在這件事情上,對她最殘忍的莫過於大奶奶家,大奶奶其實就是爺爺的大嫂。
大奶奶生了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爺爺奶奶因為自己沒孩子,而大奶奶也不怎麼會照顧孩子,孩子太多,當時的條件,自己也照顧不過來,爺爺奶奶便主動幫他們帶孩子。
對待大奶奶家的孩子,爺爺奶奶非常用心,本來當時食物很缺,平常自己都吃不飽,更何況又加了個孩子。
但善良的奶奶,從來都沒有讓大奶奶的孩子受過委屈,她寧肯自己不吃,也要讓孩子吃飽,她將這個孩子視為己出。
她所做的一切,所有人都看到眼裡,但唯獨大奶奶,她不僅沒有感謝,反而總是嘲笑奶奶不能生育,而奶奶從來不反駁,一直默默承受著。
在奶奶29歲那年,終於生下了自己的孩子,以為終於可以不用再被人嘲笑了,可是事情卻不想她想的那麼美好。
想嘲笑你的人,總是不缺理由!
奶奶生了一個閨女,當時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這又成了大奶奶挖苦奶奶的理由。
到奶奶32歲時,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又是個閨女,也就是我的媽媽,這下嘲笑聲更高了一層。
奶奶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再生了,而這也就意味著,奶奶這輩子只能有兩個姑娘,不可能有兒子。
原本以為生了孩子,奶奶的路會更好走些,可誰知道生了兩個閨女,奶奶的路更難走了。
她走到哪裡,都會被人嘲笑生不出兒子,而她的親嫂子,我的大奶奶,更是將這件事做的淋漓盡致。
仗著自己有兩個兒子,總是欺負奶奶,那會兒的奶奶從來都不會去管這些,只是一個人的時候,總會哭。
奶奶跟大奶奶家年輕時就有恩怨,可誰知道嘲笑人、欺負人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大奶奶家在她年輕時在當時的社會還算可以,可是越到後面過得越差,而我家剛好相反。
因為爺爺奶奶沒有兒子,所以就找了個上門女婿,也就是我的爸爸。
村裡人以為我家生活更難過了,可誰知道爸爸不是爺爺奶奶親生兒子,但卻勝似親生兒子。
而大奶奶有兩個兒子,最後卻倒是淪落為沒人管的下場,甚至於在生命快結束的時候,連一口最想吃的飯都是奶奶給做的,去世時穿的衣服,鞋子也是奶奶給做的。
很早就聽說過他們之間的恩怨,可沒想到,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竟還是奶奶滿足了她所有最後的願望。
果然父母教育還是很重要,這種悲劇又在大奶奶兒子身上重演了。
大舅生活還算可以,但二舅一直都沒老婆,沒孩子,孤苦一人,直到快四十歲了,經別人介紹,來了一位離過婚的女人。
這個女人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她來了之後,二舅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他們一家得罪了所有村裡的人,導致他們無論何時,都只能的靜靜待在自己家裡,因為全村人沒一個喜歡他們。
而善良的奶奶,即使被罵的狗血淋頭,也毫不吝嗇自己的善良,沒逢年過節,總是會送去好吃的,可他們從來不領情,反而讓把這些吃的扔給狗。
有好幾次,我都勸奶奶,不要管他們,可奶奶總是說:「人在做,天在看,該有的善良還是得有,他們只是不明事理罷了,其實並沒有那麼壞……」
直到現在也是,二舅的老婆時不時會跟有病似的,亂罵人,還罵的特別難聽,而且還會誣陷我家裡人偷了她的各種東西。
其實說實話他們家,根本就沒有值得偷的任何東西。
但奶奶卻從來都沒有怪他們,反而覺得他們可憐,無論他們怎麼罵,怎麼誣陷,奶奶的幫助一直都在,但卻從來沒有被他們認可過,反而他們覺得是在討好他們。
人要善良,但善良要有價值,要有底線,沒有底線的善良,只會成為別人肆意賤踏的廉價品,只是委屈了自己,卻沒有產生任何效應!
02
婆婆是一個極度自私,而且很看重金錢的人,當初能看上公公,並不是圖感情,而是因為公公當時挺有本事的,各地做生意,看起來很有前途。
可誰知道有錢了以後,公公染上了壞習慣,開始賭博,家庭矛盾不斷。
最後公公帶著婆婆去北京做生意,婆婆以「身份證丟了,要去辦身份證……」為由,偷偷地拿走了他們幾乎所有的積蓄,並且拋棄我老公,帶著她的小女兒離家出走了。
在河南一個農夫家裡落了戶,這個農夫為人善良,忠厚老實,辛辛苦苦幫她帶大了女兒。
一起生活了將近十年之久,可後來婆婆因這個人不會說話,又離家出走,去了烏魯木齊。
在烏魯木齊又遇見了一男的,這個男的是個水電工,長年在烏魯木齊,妻子當年因難產而亡,留下個女兒,他跟女兒相依為命。
很快他們就在一起了,可是慢慢地婆婆發現,這個男的有胃病,長年需要吃藥,並且家裡沒存多少積蓄,又開始籌劃著離開。
本來她收拾好東西,已經離家出走了,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又被那個男的帶回去了。
每次見面,她總會說,那個男的渾身是病,應該時間不長了。
我心想「好歹也一起生活好幾年了,而且你也50多歲了,咱能不能不折騰?」
而且在我跟老公談婚論嫁的時候,我們家已經因為老公家庭的現實原因,讓了很多步,老爸老媽只希望我幸福,根本就沒對他們提出什麼要求。
公公因為生活的打擊,很頹廢,一個五十來歲的人,整日遊手好閒,連自己的溫飽都成問題,還能指望他什麼呢?
即便是這樣,婆婆不僅對我沒有任何歉意,反而讓我無休止的讓步。
一次我們見面,老公去廁所了,婆婆竟然讓我告訴我爸媽,不要要彩禮,而且還要給老公資助一部分,並且我們買的房子,家具等由我爸媽買。
我聽到這裡,簡直太委屈了,感覺特別對不起我爸媽。其實我爸媽壓根就沒想著要彩禮。
我爸媽能答應我跟老公的婚事,是老公人品不錯,而且很有上進心,他們不想因為家庭的原因一票否決老公,而且爸媽還年輕,他們覺得,公婆靠不住,我還有他們。
婆婆很偏心她的女兒,一次婆婆帶著女兒來家裡,做了一盆大盤雞,她女兒一直玩兒手機沒吃,就老公一人在吃,然後婆婆使勁兒往女兒碗裡夾肉,還不聽地說:「快吃,快吃……」
其實說實話,一隻雞,根本吃不完,她完全不用這樣的。
因為我們之間從第一次見面開始,她就沒給我留好印象,而且懷孕、生孩子、坐月子都是我爸媽支持我,照顧我,所以我並不怎麼喜歡她。
但她確實挺可憐的,跟女兒相依為命,可女兒快出嫁了,女婿能接受她?估計可能性不大,畢竟她那張嘴,很少有人喜歡。
而老公這邊,她從小就拋棄了,已經沒多少感情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但是自私得有個度!
要是當初婆婆沒走,公公可能就不會頹廢,老公家會是幸福的一家四口。要是婆婆走了,但卻一直就留在河南,或許那個男的會感激她,婆婆也不至於遭受一直顛沛流離的苦。
可人生沒有那麼多或許,已經發生了的,誰也無法撤回,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做人要有原則,不能一直隨心所欲,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的合適,每個人都有稜角。
生活是一種磨合的過程,不要以為放棄這一個,就一定能遇到更合適的,或許不改變自己,永遠也無法遇到最合適的,因為那個最不合適的,其實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