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檔Hip-hop文化推廣節目《中國有嘻哈》在愛奇藝獨家播出,走進公眾視野的嘻哈,在一片熱議聲中,如同穿上新裝的皇帝。
嘻哈音樂在中國能否興起?嘻哈背後的這門生意有沒有的做呢?
Freestyle讓嘻哈飛起來
Freestyle隨著《中國有嘻哈》第一期的播出已經飛滿天,伴隨著節目爭議也讓這檔定位垂直音樂選秀的網綜一波一波在發酵,這些衝突讓#中國有嘻哈#的話題在微博上的閱讀量已經達到了6.6億,有接近490萬條評論。當然,《中國有嘻哈》的第二期觀看量也已經快達到1.5億。
吳亦凡一句freestyle帶火了《中國有嘻哈》,也讓嘻哈這個小眾音樂成為一頭風口的飛豬。
席捲全球的嘻哈風暴就在我們不遠處
6月30日,嘻哈說唱大佬JAY-Z攜其第13張錄音室專輯《4:44》強勢回歸,發行不到一周時間銷量就突破百萬張,獲得了RIAA白金唱片銷量認證。
5月,美國《福布斯》雜誌2017年度全球百位名人榜上,美國說唱歌手Puff Daddy(吹牛老爹)憑藉1.3億美元的收入名列榜首。
同樣是在5月,說唱巨星Drake憑藉專輯《VIEWS》狂掃 billboard公告牌音樂頒獎禮13個大獎,打破了Adele於2012年創造的獲獎紀錄(12項)。
嘻哈在它所誕生的那塊大陸上,早已成為主流音樂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美國,嘻哈從70年代的黑幫文化開始到登上正式舞臺,經過20多年,才在90年代迎來了第一個黃金年代,從東海岸一直燒到西海岸。
等到Eminem橫空出世打破黑人在嘻哈說唱的一統天下後,徹底打破嘻哈的人種疑問,標誌著嘻哈文化接納了白人,如同貓王將搖滾從黑人普及到白人,嘻哈開始真正席捲全球。
而以嘻哈音樂為基礎,延伸的多個領域的嘻哈潮流文化和產品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又將嘻哈巨星們推上神壇。
看看嘻哈在全球的巨大影響和商業價值,是不是把我們虛火過旺的freestyle一下拉回到現實世界?
中國最大的嘻哈廠牌才剛起步
「Hip-Hop早前雖然是窮人玩的音樂,但是現在不一樣,歐美排行榜上大部分都是Hip-Hop,反觀我們華語音樂大部分還是主流的情歌,要死不死的,很無聊。」
《中國有嘻哈》製作人之一張震嶽曾經說過的這段話倒是很真實的反映了中國嘻哈的現狀。
去年11月,摩登天空宣布成立Hip-Hop廠牌MDSK,並接連籤約了國內Hip-Hop金牌製作人Soul speak和在《中國新歌聲》節目上嶄露頭角的嘻哈歌手萬妮達。隨後陳冠希籤約被認為是Hip-Hop在中國興起的標誌。截止今年4月,MDSK已經籤約了七八組嘻哈音樂人。
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看到,中國的Hip-Hop音樂人缺一個超級明星, 「嘻哈得有自己的明星,現在這個階段還是循序漸進吧。」
作為中國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對音樂趨勢和市場的判斷還是有其依據的。摩登天空副總裁烏莉雅素曾表示,在此時切入嘻哈領域,一方面是因為嘻哈在國外已經成為主流,另一方面國內也出現了國蛋、Lu 1等很多嘻哈新人,觀眾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
去發現在說唱上有天賦、有可能走上主流市場的年輕人,商業上取得成功也就順理成章。沒有商業上的成功,嘻哈只能在看不見的地方野蠻生長。
當我們看到800多組Rapper參加《中國有嘻哈》海選,那些從地下一下暴露在光圈中的稚嫩面孔,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嘻哈的希望,也讓我們看到這朵努力向陽生長的嘻哈小花還很嬌嫩。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嘻哈
「生命像海浪一樣有時高有時低,你是否告訴自己堅強渡過各種時期,我從命運的天台放眼卻看不到星空,漆黑的天空壓在頭頂使我不得輕鬆,Life's a struggle! 日子還要過,品嘗喜怒哀樂之後又是數不盡的troubles。Everyday有多少問題要去面對,有多少夜痛苦煩惱著你無法入睡」——《Life's a struggle》
如果你沒聽說過宋嶽庭,並不奇怪,因為2002年在他23歲的時候就因骨癌去世了。
2004年第15屆臺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頒給了這位華語嘻哈音樂鬼才。陶喆曾說「Shawn的過世是亞洲樂壇的損失,如果他還活著,絕對是一個重量級,有影響力的音樂家與Rapper!
無數華語說唱歌手是因為聽宋嶽庭的歌開始創作的。如果宋嶽庭還在,或許我們就不用等這麼久了。
嘻哈音樂在中國已經發展十幾年,2001年臺灣的MC Hot Dog憑藉四張EP一鳴驚人,很多人把這一年當做華語嘻哈音樂的起點。同期北京也出現了隱藏組合,包括隨後的竹遊人、Dumdue、龍門陣唱片都成為早期嘻哈音樂的重要力量。
之後2005-2008年期間嘻哈音樂在中國內地又帶來一次小高潮,現在比較火的小老虎、南徵北戰那時候開始嶄露頭角,陰三兒、隱藏、爽子等已經非常活躍。雖然嘻哈音樂在國內發展歷史很長,但一直處於地下狀態,流行程度甚至不如搖滾。
好作品一直都是音樂能夠流行起來的前提。
「嘻哈音樂人想有主流影響力,首先作品得打動很多年輕人。」李宏傑作為曾經中國第一家嘻哈廠牌「龍門陣」的主理人,多年後反思,也認為嘻哈能否成為爆點取決於有沒有好的作品。
幾次的高潮都沒有出來爆品,也就沒能幫助嘻哈成長為一個大生意,嘻哈也就一直蟄伏在地下。
皇帝的新衣能否真的有裡有面呢?
伴隨著一片爭議聲《中國有嘻哈》火了,曾經蟄伏地下的嘻哈音樂也突然登錄朋友圈話題榜。
然而面對《中國有嘻哈》各種商業元素和娛樂剪輯的過渡包裝,以及對嘻哈音樂略顯粗暴的態度,有Rapper不甚委屈和憤怒:「這種文化寧願生在地下,也不能讓他變成畸形的花。」
其實對於蟄伏多年的嘻哈音樂,有人花大力氣做一檔嘻哈選秀,無論成敗都是值得鼓勵的嘗試。
推動嘻哈文化是愛奇藝和《中國有嘻哈》的最終目標。 「我們不是投入兩個億舉辦一場三個月的選秀。我們會和行業裡最好的合作方一起,建立廠牌,建立潮牌,建立音樂節品牌,建立大型賽事品牌,把人、廠牌、音樂以及選秀整合在一起。」 在《中國有嘻哈》總製片人陳偉的藍圖裡,中國嘻哈音樂處在即將爆發的前夜。
嘻哈音樂是否即將爆發我們難以判斷,但我們知道嘻哈這門生意要想轉起來,仍然要回到音樂本身。
看一下美國嘻哈巨頭們,無論是Jay-Z還是Dr. Dre,都是在自己的音樂得到認可後才進行的商業化探索。
被MTV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說唱歌手」的Jay-Z,成名後建立了體育明星經紀公司Roc Nation Sports,擁有音樂流媒體平臺Tidal,自創潮牌Rocawear,儘管大部分投資與說唱沒有什麼關係,但都是嘻哈精神的延伸。
Dr. Dre早期通過自己的西海岸匪幫說唱成名後,退居幕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經營唱片公司和發掘新人上,捧紅了白人說唱巨星Eminem、Snoop Dogg、50美分、Game等,以及正在英美兩國屠榜的說唱新星Kendrick Lamer。當然,還有他創立的已經賣給蘋果的耳機品牌Beats。
另一位說唱巨星Drake也有自己主理的服飾品牌October’s Very Own。
美國嘻哈商業的成功告訴我們音樂才華和嘻哈巨星的重要。
然而,儘管我們無法預判中國的嘻哈神曲何時能夠出世,但我們確實看到摩登天空對嘻哈音樂人的推動,也看到三十多家嘻哈廠牌正在崛起;我們看到草莓音樂節已經增加了嘻哈舞臺,也看到越來越多嘻哈歌手巡演公告;我們看到街舞、塗鴉越來越受歡迎,也看到圍繞嘻哈文化的潮牌也正在成長為不錯的生意。
陳冠希作為中文嘻哈音樂與潮流文化推廣的先驅人物,深諳街頭文化玩法,也一直經營嘻哈潮牌生意,在2015年11月Vice出品的《觸手可及:一部關於陳冠希的紀錄片》中,他說 「現在我們每年都有1000萬美元的營業額。」
儘管嘻哈音樂在中國依然沒有呈現足夠成熟的產業基礎,然而隨著嘻哈文化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群體,在這個主流、小眾界線越來越模糊的時代,嘻哈這門生意或許真如陳偉所言「急需臨門一腳」。
我們也期待這一腳真的能夠踢出嘻哈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