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ish ,中國第一份專業的手機水族雜誌。免費為您推送全球最前沿的專業水族資訊。關注我們妥妥的沒錯!
原文標題:
Pleco Rescue on a Javan Fish Farm
爪哇繁殖魚場的異型援救大行動
拉讓塔(Rajanta Sinardja Rahardja)和他太太朱麗葉(Julia)在爪哇經營著一家熱帶魚繁殖場——Bellenz魚場。多年來他們繁殖了大量的坦鯛供應國際市場。後來,外形美麗的熊貓異型吸引了他們的注意。2002年,他們決定購買11隻野生的熊貓異型,並試著繁殖這個品種。這在當時還是可行的,因為那時巴西還沒禁止出口這種甲鯰屬異型。
受巴西水電建設而瀕危的熊貓異型
自2005年以來,熊貓異型就被列入了巴西政府的瀕危物種保護的「紅色名錄」裡,禁止捕撈和飼養,甚至連人工繁殖都被禁止,除非取得巴西政府頒發的許可證。非常荒謬的是,巴西政府同一時間批准了在申古河的Belo Monto河段修建一座水庫。而這一河段正是熊貓異型的主要棲息地,這一水庫的建設不是衝毀這個河段,就是截斷水流令它旱透。
巴西政府嘗試了多種方案,試圖把修建水庫所在河段的一千多種物種遷移到河上遊的另一段,但不幸的是,這些遷移方案無一見效。一年後,在這些上遊河段並沒有發現有熊貓異型的蹤跡。顯然,熊貓異型只適合於阿爾泰麥拉鎮的沃爾塔河("Big Bend" in the Volta Grande)特有的河床環境生存,它們無法適應上遊河床的不同的巖石構造。
因此,遷移計劃對熊貓異型毫不起作用,它們也許註定要在自己的原生棲息地滅絕了。實際上,不僅熊貓異型的生存受到水庫建設的威脅,還有好幾種甲鯰屬異型和其他適應了急流環境的品種也深受影響。這些只能在特定水域環境中生存的物種往往是自然棲息地被破壞時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這對於拉讓塔來說,情況變得很清楚了,大規模的熊貓異型繁殖項目就變得非常有意義了,不僅因為熊貓異型的棲息地被毀壞,而且也有商業上的價值。為了保證繁殖項目的成功,他們投入很大,當然現在有了回報。無論是外界人士,還是業內行家都對他們繁殖出來的數量感到驚嘆。
他們追加購買了56條野生的熊貓異型以及德國繁殖的人工魚,與第一批的魚一起,組成了繁殖種群。他們並沒有將繁殖出來的第一代拿來出售,而是把它們保留下來,從而建立未來龐大的種魚群。這個魚種需要1年半到2年的時間才能從孵化長到性成熟。
親魚和幼魚
對於那些在家庭魚房裡繁殖1-2個品種的繁殖愛好者而言,他們繁殖魚的方式跟專業的繁殖場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專業的繁殖場必須確保在任何時間都要有一定數量的魚可以出售。
首先,繁殖業者要收集到比較大量的種魚,並把它們養在獨立系統的魚缸裡,這樣可以遠離危險和疾病,保證最優的狀態。對於並不高產的熊貓異型而言,拉讓塔建立了一個1000隻種魚的繁殖種群。它們全都飼養在獨立房間裡的繁殖缸裡。每個魚缸的尺寸是120 X 50 X 50釐米,鋪著底沙,有躲藏的地方,以及適合產卵的洞穴。每個繁殖組都由1-2隻公魚和2-3倍數量的母魚構成。
在建立這個種魚群的時候,他們採用了跟親魚反交(backcrosses with parental animals)的方法。而血統則是越遠越好,以保持最大的基因庫。最難找的是那些能護幼的可靠的公魚,這比找到好的母魚更為重要。魚卵和剛剛孵化的小魚苗都會留在產卵的洞裡,公魚則在旁照顧。當卵黃被吸收完了後,他們就會把這些小魚從洞裡抖出來。這些每天收穫的成果則會被轉移到育成魚缸裡。
種魚飼養在幾百個魚缸裡,總水量達到47,000升。每周,這些擁有良好過濾系統的魚缸,會換掉80%的水。水溫穩定在30℃,酸鹼度(pH值)7.5-8,硬度7-8°dGH。跟申古河相比,這裡較高的pH值對於這些魚來說並不是個問題。因為它們很快就準備好要繁殖產卵了。更為重要的是保持穩定的水質指標,尤其在飼養幼魚的階段。
為了保證幼魚的健康成長,除了冰凍血蟲,投餵高質量的人工飼料就非常重要。在專業的繁殖場中,穩定的指標和常規的維護,對魚只和設備的監控就是成功的基石。
辛勤的工作
拉讓塔和朱麗葉是繁殖場質量控制的主要負責人。而其他僱員則負責換水、餵食、育成缸的日常清潔等。
對種魚的打擾越少越好,除非是要對繁殖洞穴進行常規檢查、維護和餵食。種魚的房間都沒有開燈,光線昏暗,只有一些陽光透過窗戶照射進來。而幼魚育成缸則每天需要檢查數次,100%換水,餵食數次。需要小心呵護,才能維持一個穩定、不受汙染的水質。
每個職業的異型繁殖者都認為,良好、穩定的水質是成功飼養和繁殖異型的關鍵。
在這個魚場裡,這些熊貓異型和其他甲鯰屬的育成系統由420個魚缸組成,水量達到33,000升。每個育成缸都有貼紙,記錄著一些關鍵數據,包括幼魚的年齡和數量,來自哪個種魚的魚缸。透過這些記錄,拉讓塔和他的妻子就可以分析出來哪些種魚、在何種情況下是最高產的,從而在未來的繁殖中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幼魚定期按照尺寸進行篩選。偶爾他們也會發現一些發育不良的後代,就會剔除掉。拉讓塔在幼魚中沒有發現「mop heads」或者有相似殘疾的個體。
這裡的繁殖效率變得非常高。2013年,每月平均產出368隻熊貓異型。另外,夫妻倆還成功繁殖出了其他來自申古河的甲鯰屬品種。特別是那些「坦克類」異型(Pseudacanthicus,偽棘甲鯰屬)和「孔雀類」異型(Scobinancistrus,銼鉤甲鯰屬)能長得較大的品種,也被他們繁殖出來了。
通過他們努力的工作和堅強的毅力,即使是困難重重的、低產的品種,比如申古河的甲鯰屬異型,都能繁殖出來,並且獲利頗豐。在Bellenz魚場繁殖出來的幾千條幼魚中,出現了一些很特別的突變型,包括一種類似黃化的色彩變異(xanthoristic)和一種有著非常漂亮條紋的個體。當然,拉讓塔努力把這些特殊型態的個體篩選出來,並相互交配,希望可以創造出新的型態。
20年前,絕對沒有人會相信這種來自亞馬遜的、稀少並瀕臨滅絕的熊貓異型,居然會被遠在爪哇這個遙遠世界的、專注投入的觀賞魚繁殖者手中得到拯救。
Hans-Georg Evers現居德國的漢堡,並且從很早以前就是一位忠實的水族愛好者。到目前為止, Hans在他的魚缸裡已經飼養繁殖超過350種不同的淡水魚。其中主要有一部分是來自112種不同種類的老鼠魚,另外還包含超過40種以上的異形魚。近幾年來,彩虹魚和來自蘇拉維西的淡水魚則是他另一個最愛。Hans Evers是一個忙碌的旅行家,一口流利的英語、葡萄牙語和一些西班牙語,使他能夠造訪許多熱帶國家,為水族愛好者們搜尋到許多新奇及有趣的魚類,並將這些新奇且美麗的魚種跟無脊椎動物帶回來。
因為這些相關的經歷和發現,他出版了10本書籍,像是他和他的好友Ingo Seidel合著的《Mergus Catfish Atlas》、和Ian Fuller合作的《Identification Guide to Corydoradinae Catfishes》,以及在全球的水族雜誌中發表超過650篇的文章等。2005年他擔任德國著名水族雜誌《AMAZONAS》總編輯,從2012年開始,《AMAZONAS》也正式發行英文版本並造成巨大的迴響,使全球水族愛好者都能認同這本同樣由水族愛好者所製作的雜誌。
圖片說明:Hans(右)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與當地人合影
© 原文刊在《亞馬遜雜誌》(Amazonas)英文版2015年3/4月刊,由作者授權ifish翻譯刊登。中文版權歸ifish所有,未經授權,其他公眾號和媒體不得編輯和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分享好文,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