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關於飲食都有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靈魂拷問,比如:
豆腐腦是甜的好還是鹹的好?
粽子是素的好還是應該吃肉的?
芫荽到底是不是香的?
榴槤到底聞著是香的還是臭的?
以及吃麵和吃米,哪個更容易發胖?
經常有人問我,北方人更胖,是不是因為愛吃麵,是不是吃麵比吃米更容易胖?
接下來我們就逐一回答這幾個問題。
北方人更胖嗎?這個答案是確定的。
不管是肉眼觀感,還是科學數據支持,北方人確實是更胖一些。
走到廣東福建的大街上,胖子明顯要比走到北京天津的大街上要少得多。
如果說這樣的說法不夠科學的話,我們就用學術界的數據來證明。
來自學術期刊Ann Intern Med 2020年的一篇新文獻,研究者通過收集174849名成人的數據並進行分析,就用數據證實了這個觀感。
無論是男性或者女性,肥胖和啤酒肚均主要集中於北方地區。不過該文章將原因主要歸因於天氣寒冷,當然也指出飲食結構也是主要影響因素。
而另一篇來自糖尿病雜誌Journal of Diabetes的文章,也許可以從另一側面了解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北方人特別是東北華北和部分西北人更愛吃油炸食品和燒烤,這和肥胖分布地域有很高的重合度。
但北方人愛吃麵食,肯定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那麼:
麵條和米飯哪個熱量高?我們繼續拿出數據來講道理,且看下表。
數據明確顯示,生的大米和麵粉,含有的熱量相差無幾;做成麵條和米飯後,因為吸水量差不多,都在70%左右,所以熱量還是相差無幾。
但饅頭因為含水量高,單位質量的熱量就高多了,同時,因吸水量少,所以同樣麵粉出來的饅頭體積要小。
因此 ,同等質量的蒸熟的饅頭和米飯,自然是饅頭熱量更高,但饅頭也更耐餓。
再來一個表格比較一下。
上面這些食物,都是屬於精製碳水,除了大量澱粉提供熱量和少量蛋白質之外,幾乎無其他營養素。但麵條蛋白質高於米飯,所以同等量的情況下,更耐餓。
其升糖指數都很高,精製米麵的血糖指數都在80以上,長期攝入不利於血糖穩定。
因此,精製米麵都是屬於應該限制長期攝入的食品。
柳葉刀的文章也分析指出,影響中國人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低全谷高鈉低果蔬,因此應該攝入全穀類食品,比如全麥、糙米、雜豆、薯類、山藥等。或者在攝食精製米麵之前,先攝入一些粗纖維的蔬菜或者魚禽類,這樣也可以抑制糖的快速釋放。
到底吃米吃麵哪個更容易胖呢?按一般習慣來講,吃麵更容易胖,因為吃麵時配菜比較少。
比如最有名的那些麵食,如油潑麵、牛肉麵、過油麵,除了面配菜非常少,這樣會導致攝入主食過多。
而且吃麵加料時因為油足口感才好,比如擔擔麵、重慶小面等,在大量攝入碳水的同時,還攝入足夠多的脂肪,甚至是動物脂肪,這才是吃麵容易胖的真正原因。
吃米飯時人的習慣總是有更多的配菜。但如果只是吃蛋炒飯,特別是醬油拌飯類,也是攝入大量的精製碳水,而且因為米飯蛋白含量低,更不耐餓,這樣下來熱量就不低了。
但好在吃炒菜和醬油拌飯的機會並不多。
說到這兒,大家想必已經清楚了。
米飯和麵條,哪個更容易長胖?
答案是:吃多了都長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