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多,河西走廊的天還沒有透亮,32歲的張曉龍和同事一道從縣城出發,駕駛警車向荒無人煙的「野駱駝」家園奔去。1個多小時後,他們進入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始執行巡護任務。
1月8日,安南壩分局民警在巡邏途中。
新華社記者杜哲宇 攝
張曉龍是甘肅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安南壩分局的一名警察。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面積達39.6萬公頃。然而,這個「人類生命的禁區」,卻是野駱駝、雪豹、野驢、鵝喉羚等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其中,野駱駝比大熊貓還要稀少,全球不足千隻。
作為一位野駱駝「衛士」,張曉龍如數家珍:我國約有420至470峰,全國超三分之一的野駱駝棲息在這一片戈壁上。
張曉龍所在的安南壩分局共有14人,人稱「沙漠鐵騎」。他們像野駱駝一樣,常年行走在戈壁灘的「搓板路」上。「顛簸」「遊蕩」「張望」,是張曉龍過去6年的工作常態。
張曉龍曾兩次報考公務員,如願穿上警服,但工作地點卻是離家900多公裡的戈壁灘。
「剛開始真不適應,每次到保護區巡護,少則兩三天,多則一周,風餐露宿是常態。」張曉龍說,「我在工作前從未完全脫離過城市生活,而保護區幾天都見不著一個人影,一開始確實很孤獨。」
1月8日,安南壩分局民警李維桐在巡邏途中。
新華社記者杜哲宇 攝
一次例行巡護改變了他的想法。2018年2月,張曉龍與同事在巡護時發現雪地上有可疑行跡。他們循著足跡,發現冒著熱氣的鵝喉羚內臟,又找到一輛汽車和一張鵝喉羚皮。「當時我們斷定是獵捕鵝喉羚的人,於是擴大搜索範圍,將兩名不法分子抓獲,查獲一支槍和31發子彈。」
張曉龍坦言,當時覺得沒什麼,現在想起來有點後怕。「我和同事既沒帶武器也沒穿防彈衣,當時就想著把問題查清,沒想過危險。」他說。
「這麼大一片保護區,這麼多野生動物,一定要有人保護。」張曉龍說。
36歲的「警花」齊金花也有類似經歷:剛來時「心理落差很大」,現在「覺得自己離不開這裡」。
「冬天最冷時,保護區氣溫低於零下30攝氏度,換個輪胎的工夫,雙腳就被凍僵了。夏天,在戶外工作兩個小時,皮膚就會被曬傷。被野生動物攆著跑、被毒蟲叮咬都是家常便飯。」條件的艱苦讓齊金花心裡犯起嘀咕。
1月8日,安南壩分局民警在巡邏途中吃午飯。
新華社記者杜哲宇 攝
一次巡護中,她遇到一隻懷孕的野駱駝,當時它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同事告訴她,很多野生動物生性膽小,偶爾遇到越野車,就會亂跑亂撞,很容易受傷,這峰母駱駝有可能因為受到驚嚇而早產。從此,攔截「非法穿越者」成為齊金花堅守無人區的重要動力。
「我們希望給野駱駝一個安靜祥和的家園。」齊金花說,「我們的每一點努力,都是希望野生動物能生活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裡。」
在安南壩分局,幾乎每個人來之前,都曾懷著不同的夢想,但都在這裡實現了新的夢想。
這是1月8日在甘肅安南壩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鵝喉羚。
新華社記者 杜哲宇 攝
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張曉龍和同事們用堅守崗位的實際行動歡慶節日。
「沙漠戈壁雖然荒蕪,生命卻都倔強,我們努力工作,野駱駝們就會有一個平安、安寧的家園。」51歲的民警海拉提·胡斯曼說。
(記者張百慧、馮亞松、楊雅婷、龔哲、杜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