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視界綜合報導】在經歷政策難產、環保查車等一系列事件影響後,低速電動車產業度過了略顯艱難的上半年。在這個過程中,低速車行業也發生了很多變化。作為深耕行業的一份子,小編這段時間也是深入企業和市場進行了走訪。通過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小編整理出來了2017年上半年低速電動車行業的5大熱議話題。一起來看看今年行業人都在關注什麼吧!
NO.1 政策
雖然這個行業的興起與政策沒有半毛錢關係,然而這國家標準就好似孫悟空腦袋上的緊箍咒,時不時的風吹草動就能讓這個行業所有人繃緊了神經。去年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立項以後,行業人盛傳標準將在今年年初出臺。標準工作組神秘低調地召開了幾次閉門會議,更是讓人堅信國家對低速電動車發展的重視。
無論是專家還是媒體,都釋放出標準即將在今年兩會前出臺的信號。然並卵,雖草案已擬,但涉及到各方利益,五部委眾口難調,最終這個事兒又被擱置了,至今未有新動向。但是政策卻像倫敦當年的天氣一樣,成為行業人見面打招呼的必聊話題。
國家方面左右為難,地方政府卻是任性得很。今年3月,濟南市某領導為了向新上任的領導表現,提出濟南交通太亂,都是低速電動車惹的禍。於是乎,濟南市搞起了轟轟烈烈的查車行動,惹得市場一片哀嚎,經銷商痛哭流涕,山東地方媒體接連報導了好幾天。更有甚者,某些行業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眼球,大加炒作,火上澆油,讓查車事件持續發酵。最終,連帶著整個山東的市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經銷商人心惶惶,企業也是憂心忡忡。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主導此查車事件的領導近日竟雙規被抓,低速電動車繼續重出江湖,這一齣戲可謂是唱得跌宕起伏呀。
想想也是,山東省作為低速電動車的發源地,如今又是全國最大的產銷區,在為人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時,還為山東省的GDP貢獻了不少力量,又豈是一言能禁之的。尊重市場,就是尊重百姓,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是我黨的立黨之本。低速電動車的背後是廣大的老百姓吶!
NO.2 鋰電
雖然國家政策尚未正式發布,但是從標準組透露出的風向來看,鋰電池將替代鉛酸電池成為低速電動車的動力源。這個消息剛放出的時候,在低速車行業內引發一陣軒然大波,很多人聲討此種做法不合理,鋰電池成本那麼高,一定會給低速車市場帶來不小的衝擊。所以,關於到底應該使用鋰電池還是鉛酸電池,引發廣泛熱議,一場口水戰打得熱火朝天。
然而,在經過一番激烈爭論之後,可能意識到大勢所趨,很多企業都已經逐漸推出了鋰電款,其中聲勢最大的當屬雷丁。在3月3日的濟南展會上,雷丁在主題為「科技雷丁創領未來」的發布會上,發布了i-VisionDrive鋰電核心技術,該技術成為中國首款針對微型電動汽車研發生產的核心鋰電驅動系統。隨後,雷丁更是以山東區為起點,在低速電動車的主要銷售區域開啟了全系鋰電上市發布會。不得不承認,雷丁作為新的行業領軍企業,確實為低速鋰電的普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此外,小編在走訪企業的時候,也了解到行業內的大部分企業都已經在籌備鋰電版車型,並且很多曾服務於高速新能源車企的電池廠家開始和低速車企頻繁接觸,預計在8月份的濟南展會上,眾多車企都會推出鋰電版車型,屆時低速鋰電將會呈現遍地開花的景象。
NO.3 價格戰
以往,我們總把價格戰認為是一種惡意競爭,但是通過最近的市場調研,小編的想法改變了,價格戰不能說是現象而應該是常態。各行各業的淘汰戰幾乎都是從價格戰開始的,低速電動車行業自然也不例外。
近日,樂唯推出一款終端零售價1.35萬元的車型——蜜罐,讓眾人大跌眼鏡。樂唯曾是御捷旗下的子品牌,這種做法其實也預示著大佬御捷也加入了價格戰的行列。據了解這款車其實就是樂唯V3S的簡配版,但是御捷的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這樣的車型在市場上毫無疑問是一枚重磅炸彈。
再說雷丁,旗下的比德文、寶路達等分品牌的產品,都出自比德文集團製造,質量上自然也不差,價格上卻低得讓其它企業喘不過氣來。還有近半年來快速崛起的漢唐,就是依靠超高性價比在銷量上實現突飛猛進,品牌知名度也開始打響。還有同在濰坊的瑞馳、眾新,價位都屬於比較低的,這些產品的市場表現均不錯。甚至在走訪經銷商的時候,小編也發現,經銷商門店的競爭也在以價格為主導,價格比較低的產品確實比較走俏。就連曾經堅持高端價位的企業也悄悄地降了價,通過各種各樣的促銷團購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總體看來,行業內的價格戰越來越火熱,以前是小作坊與品牌企業之間的戰爭,現在是大品牌與新品牌之間的戰爭,可以說是從未間斷。除此以外,目前眾多新能源車車型已經將價格下壓到低速電動車領域,如北汽新能源EC180,補貼後價格為4.98萬元。而低速電動車車型想要與新能源汽車保持5000~8000元的價格優勢,必須進一步下調價格。另外,在價格下限方面,還要與三輪車等競爭。說到底,行業格局未定,價格戰必將是一場持久戰。在政策尚未出臺、有些無序的市場競爭中,需得通過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進行內部洗牌。最終留下來的只能是綜合能力皆強的實力派。在這個過程中,低速車企將會背負很大的壓力,行業格局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
NO.4 高速車企下探
除了內部競爭的激烈,更要命的是,低速電動車產品競爭對手不僅包括傳統的A0或者A00級別的燃油車,還包括車企正在推出的微型電動車。政策的限制要求低速電動車進行轉型,傳統車企的純電動微型汽車的產品市場下探更是對低速電動車直接形成市場空間擠壓。
中高端低速電動車終端價格都在2-4萬元左右,動力配置是10塊以內鉛酸電池。但是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微型電動車的售價不斷接近這一價格區間。以微型車作為主打產品的眾泰、吉利康迪等車企產品售價已經達到3-4萬元,已經和低速電動車形成正面競爭。
其它新能源汽車企業也看好微型電動車市場,開始布局這一市場。2017年北汽新能源重點推出的微型電動車EC180的最低售價僅為4.98萬元。江淮汽車2017年全新iEV6E時光版售價4.95萬元。上汽預計在2017年年底推出的微型電動車上汽五菱寶駿E100,據內部人士透露市場終端售價甚至在4萬元以內。在此種形勢下,一方面對低速電動車企業直接形成市場競爭壓力,另一方面也促使低速車的規範標準要求會進一步提升。
NO.5 資質
5月1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了廣東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地方舟)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第14張牌照首次被一家低速電動車企業「攬入懷中」。業界紛紛猜測低速電動車企業的轉正通道是否已經打開。
對低速車企而言,隨著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規範的發布,低速車將迎來新的市場競爭環境,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即將到來,為了增加籌碼,各大低速車企開始在公司發展上尋求新的突破。實際上在陸地方舟之前,有不少低速電動車企業已經開始籌劃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申請。
低速車企這種濃濃的緊迫感來源於2016年底國標委對低速電動車的正式立項。其實早在2015年,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就聯合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低速電動車管理有關問題的請示》,提出了「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
從已經獲取資質的十四家企業看,除了傳統車企申請資質外,其他大部分企業都是零部件企業、汽車設計企業等,低速電動車企業和這些企業比較還存在一定的優勢。和傳統車企相比,低速電動車企業在成本控制、精細化上更具優勢;和新進入者相比,低速電動車在整車製造、供應商管理上也具備一定的差異化優勢,所以通過申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資質,有望成為低速車電動車的轉型方向,這也是眾多車企目前努力的目標。
但也應看清,獲得生產牌照只是擁有生產資質,並不等於就有了制勝法寶,想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立穩腳跟,低速車企還要在產品上多下功夫。對於新晉低速車企來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綜上所述,低速電動車行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遠遠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在才疏學淺的小編看來,低速電動車畢竟是有著廣大群眾基礎的,現階段的艱難正在是促使企業們加快轉型升級,提升自身實力,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未來,低速電動車將以星火燎原之勢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綠色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