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以落實河長制工作為抓手 治江護水換來新動能奔湧

2021-01-10 人民網

人民網長沙1月9日電 「我們深感株洲的轉型升級發展之路,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株洲的生動實踐。」近日,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第一總河長毛騰飛接受媒體採訪時深有感觸地說。

這些年,株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末端治理與源頭防範相結合,以河長制為抓手,深入推動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清水塘地區退出全省重金屬重點防控區,湘江株洲段及洣水水質保持Ⅱ類、淥水水質全面提升至Ⅱ類。

一座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蝶變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中國綠水青山典範城市」「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

「搬遷+治理」 為建設美麗長江貢獻株洲力量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舉全市之力攻堅,實施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破解化工圍江困局,摘除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毒瘤」,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株洲綿綿用力。

前不久,水利部辦公廳、中國農林水利氣象工會聯合下發《關於「助推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長江」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2019年度競賽考核評比結果的通報》,株洲河長制辦公室被授予「長江經濟帶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先進單位」,對株洲河湖治理與保護工作給予極大的肯定。

湘江是長江的「八大主要支流」之一,流經株洲有88公裡,其水質好壞直接關繫到湘江下遊和長江幹流的水質,也關繫到千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湘江治理,最大的難點在清水塘。

以冶煉、化工兩大產業為主的清水塘老工業區佔地約15.15平方公裡,曾是亞洲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株洲工業的「頂梁柱」,一度聚集了261家大小企業,歷史最高年份工業總產值超400億元,佔全市總產值30%以上。然而,這些高耗能、高汙染的重化工產業為國家建設作貢獻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歷史性環境汙染問題。

為了全局事業,為了長遠發展,株洲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實施清水塘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截至2018年底,關停搬遷中國企業500強株洲冶煉廠在內的261家企業,徹底截斷了汙染源頭。

汙染的根子是拔除了,但原來落在地上的汙染怎麼辦?

對此,株洲有序推進排汙口整治、港水截留清淤、施工廢水處理及河堤生態修復、綠化等綜合治理。霞灣港治理工程、老霞灣港治理工程、大湖治理工程等9個項目陸續完工,基本解決清水塘工業區廠區外歷史遺留汙染水體、廢渣等問題。由此,湘江株洲段重金屬汙染徹底消除,清水塘地區也退出全省重金屬重點防控區。

「興水+興業」 水之變帶來城之變

以綠色發展為基,瞄準高質量,將治水管水興水與產業轉型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基地向水生態文明城市轉型的綠色發展之路。

1月5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新舊動能轉換為例,聚焦株洲對綠水青山理念的踐行,講述了過去五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的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以水定城、水城共融,統籌規劃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清水塘生態科技產業新城輪廓初現。

「310家化工貿易企業入駐科技新城的工貿總部經濟園,實際產生利稅突破2000萬元,綠色清水塘重煥生機。」清水塘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曉斌介紹:到2025年末,區域內總投資將達500億元,企業年營收過600億元,年GDP過200億元、年稅收過20億元,入駐各類市場主體5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0家)以上。

以水求變、以水促產,將治水管水興水與產業轉型深度融合。新蘆淞洗水工業園,為洗水行業提供了產業培育平臺、創新推動平臺、資源整合平臺,原本小而散的「黑產業」,變成新而強的「綠產業」。

「這從根本上根治了洗水行業的環境汙染,也助推著蘆淞服飾產業向綠色化、品牌化轉型升級。」蘆淞區政協副主席、區水利局局長徐治江介紹,目前,蘆淞服飾產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服飾技工貿總收入超850億元,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三贏。

放眼看株洲,城市蝶變與產業興旺齊頭並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此生動演繹。

新舊動能轉換在加速,「四新經濟」不斷湧現,以「3+5+2」現代產業為體系的中國動力谷品牌更響更亮。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為2200多億元,同比增長2.9%。

「人防+技防」 構建河湖保護治理大體系

以現代治理模式管護清水塘,實現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數字化,進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和成效。

湘江主幹流,市、縣、鄉、村四級河長與民間河長一起巡河,「4+1」輪值執法船日夜堅守,空中有無人機,岸邊有監控設備,嚴控湘江涉水汙染。

湘江一級支流——洣水、淥水段,入河排汙口整治、河湖「清四亂」、堤防岸線及河道整治、禁漁禁捕、「三無」船隻整治等全面推進,洣水水質持續保持在Ⅱ類、淥水水質全面提升至Ⅱ類。

湘江石峰段,網格員與各級河長管護「無縫對接」,打通了河道治理「最後一公裡」。石峰區結合網格化管理,聘請一批專職網格員,按照河湖管理、森林防火、環境衛生、殯葬改革、控違治違「五員」和河長、湖長、路長「三長」合一模式,整合了人力資源,也提升了管護能力。

「我們打造的『人防+技防』模式,為河湖管護上了『雙保險』。」石峰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區河長辦常務副主任李陽介紹,他們今年還投入60餘萬元,建設全覆蓋可視化智慧河湖監控系統,使得河湖管護更加智慧。

湘江一級支流白石港荷塘段,因渠施策,黑臭水體轉綠向清。該區分情況進行水下吸淤和幹港清淤,沿岸設置淤泥堆場固化後復綠作為小遊園﹔增設活水管道進入老河道,讓「死水」變「活水」﹔創造性地設置液位控制壩,讓流量和水質保持在良好的狀態﹔結合水體的公園規劃,綜合考慮水質、生態等功能要求,進行生態修復。

「我們把村莊清潔行動、農村『廁所革命』與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確保每根匯入湘江的毛細血管水質達標,讓河湖港塘成為老百姓的幸福地。」荷塘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區河長辦常務副主任譚洪勇介紹。

從幹流到支流,從江面到岸上,從上遊到下遊,從城市到鄉村,從人防到技防,構建起河湖保護與治理大體系。(俞強年 漆小麗 彭磊)

(責編:羅帥、彭應兵)

相關焦點

  • 「護一江四水③」松木經開區:綠色發展 不折不扣落實好河長制工作
    編者按:今年來,衡陽市圍繞打造最美地級市,以全面推行河長制為抓手,明確了3368名河長,健全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責任體系,實現了河流面貌改善、水質提升。6月14日衡陽市總河長會要求各縣市區堅持問題導向,結合當前實際,聚焦重點、補齊短板,抓好落實。4個月以來,衡陽市各縣市區卯足幹勁、加壓奮進,全面推進河長制各項工作。
  • 株洲:肩負管水重任 守護一方碧水
    近年來,株洲市水利局將「強監管」作為水利管理能力提升的主攻方向,堅持問題導向,明確硬指標,建立硬約束,強化硬手段,努力將「水利行業強監管」落實落地,推進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資源「嚴管理」量水而行、節水為重。
  • 綠色嬗變典範城——來自株洲·中國動力谷的系列報導之四
    這是株洲繼獲得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等榮譽後的又一張城市「金名片」。從「汙染名城」到「中國綠水青山典範城市」,這一華麗嬗變,是株洲老工業城市轉型、新舊動能轉換「趕考」的漂亮「答卷」,更是株洲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弘揚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變觀念 ——綠色發展成為主旋律湘水碧透,羅霄蒼翠。冬日的株洲,依然靈動而美麗。
  • 落實「三高四新」戰略 株洲摩拳擦掌
    落實「三高四新」戰略 株洲摩拳擦掌 來源:株洲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06 10:24:02  作者:鄧偉勇  【字體大小:大中小】   奮進新時代,展現新作為。近日召開的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指出,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湖南的新特徵新要求,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
  • 株洲:推動清水塘老工業區轉型升級 決勝「全域II類水」目標
    株洲淥江,滿目望去,一江碧水。紅網時刻記者 李璐 株洲報導近年來,株洲市下大力氣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各類企業綠色轉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無論是決勝「全域II類水」的目標,還是清水塘老工業區「六年大見成效、十年建成新城」的規劃,曾經的「工業之城」有了令人欣慰的變化。
  • 徵集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長制」宣傳標語
    2018-03-05 18:54 | 浙江新聞客戶端為生動詮釋新時代下我省「五水共治」和「河長制」工作的新內涵,努力營造全民參與治水護水的良好氛圍,全面助推「五水共治」和河長制工作「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再上新臺階,省治水辦(河長辦)與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於近日聯合開展了浙江省
  • 「五水共治」進行時 ∣ 桐嶼:加入「綠水幣」護水行動,擴大治水...
    「五水共治」宣傳成效,進一步提升「五水共治」工作在群眾中的知曉度、參與度、支持度、信心度和滿意度,日前,桐嶼街道在小稠村文化禮堂開展「五水共治」政策宣講進農村文化禮堂暨公眾護水綠水幣制度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向來往的村民們發放《「五水共治」市民「六不六要」行為守則》倡議書,進行「五水共治」工作公眾滿意度問卷調查。同時,藉助「五水共治」宣傳扇向村民們詳細介紹了公眾護水「綠水幣」積分小程序的使用方法,邀請村民們參與積分活動,並將「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宣傳資料、滑鼠墊、紙巾等小禮品發給村民。
  • 七星關:禁漁護河 讓綠水青山常駐
    禁漁禁捕,不僅是保護漁業資源的重要舉措,更是守護一江碧水的有力抓手。  2020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長達十年的長江禁漁計劃,範圍覆蓋了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所有天然水域。  畢節倒天河屬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六衝河一級支流,系國家農業農村部和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所規定的水域保護範圍,同時也是禁漁禁捕的重點關注水域。
  • 萬年社區開展愛水護河宣傳
    又是一年四月天,桃李芬芳時,蘇州胥門外「胥江流水清無底」,為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普及綠色文明生活理念,營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圍,4月8日,滄浪街道萬年社區組織開展了「愛河護河」宣傳活動。胥門外沿胥江岸,從泰讓橋到棗市橋,曾經是姑蘇古城不可多得的一條水陸互動的商貿風情街區,這裡有多處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蹟。
  • 巧拼「七塊板」打造幸福河湖新名片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水利局局長 胡久剛  近年來,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以「守護好一江碧水」為目標,以「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為總基調,保護「盆」裡的水,管好盛水的「盆」,在山水之間巧拼「七塊板」,建設山水嘉禾的幸福河湖新名片。
  • 以「河長制」擘畫水生態文明建設新藍圖
    金山村位於大別山高山地區,境內溝壑縱橫交錯,竹根河支流南流河穿村而過,千百年來哺育著境內優秀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景觀。近年來,金山村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積極踐行新時期治水管水工作總基調,全面推動「河長制」生根見效,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 倡導愛水護水惜水 建設美麗幸福平溪河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6日訊(畢如欣)為紮實開展2020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主題宣傳活動,3月24日,禾灘鎮鎮村兩級河長帶領「集中整治突擊小隊」和「護河愛河宣傳小隊」,開展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的活動,向群眾傳遞愛護河湖、珍惜用水的意識,營造保護水資源、合理利用水資源的良好氛圍
  • 績溪: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 全力打造美麗幸福河
    河長制水生態田園。大源河孔靈段。為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績溪縣委、縣政府緊密圍繞「生態爭樣板、發展爭上遊、工作爭一流」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持續提升河道治理能力和管護成效,按照「河暢、水清、岸綠、魚躍、景美」建設目標,全力構建美麗幸福河,不斷開創治水管水興水新局面。
  • 湖南邵陽:民間護河志願者群英素描
    紅網時刻12月10日訊(通訊員 張雪珊)在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邵陽大小江河湖庫邊,常年活躍著一支民間護河志願者隊伍。他們主動利用雙休日巡河護河,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反映,並督促及時整改落實。
  • 一江清水出廣元!連續6個月Ⅰ類水質的南河是如何做到的?
    馬家溝本來是一條發源於南山上的小溪溝、洩洪溝,流經南河壩片區後進入南河,但隨著城市發展,南河壩建起很多房子,一些居民的生活汙水直接排入馬家溝,從而也影響了南河水質。在廣元城區周邊,像馬家溝一樣的黑臭水體有19條。「要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還南河一江清水,造福市民。」廣元市委書記王菲表示。
  • 從「綠皮車」到「動車組」,「株洲火車頭」迭代升級再回眸
    近三年來,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株洲市先後關停了1300多家企業,實際影響GDP超過500億元。直面前所未有的轉型陣痛,株洲市審時度勢選擇了一條新路徑:緊扣「一帶一部」戰略定位,驅動「一谷三區」新引擎,補位新動能、涵養新動力。這座由「火車拉來」的城市,因鐵路而興。如果說,株洲的昨天像一輛「綠皮車」,那麼,株洲的今天就是一列動車組,風馳電掣、鏘鏘有聲。
  • 「綠水青山大聯動」暨「有禮衢州公眾護水活動」在柯城信安湖畔啟動
    活動上,工作人員在「衢州公眾護水平臺」發布石樑溪、廟源溪、信安湖巡河任務,各地市、區各地公眾護水藍馬甲巡河志願者隊伍根據指令開展巡河。活動還舉行了「智慧河長」(無人船)出徵儀式。據了解,2019年,衢州市「五水共治」考核總分985.7分,比上年提高3.31分;全市水環境質量實現5個100%,出境水全部達標,繼續保持全省領先;群眾治水滿意率繼續保持全省第一。
  • 龍崗河百人公益徒步護河尋「寶」
    前,深圳龍崗河坪山河流域管理中心、共青團深圳市水務局委員會聯合金地物業管理公司等,在龍崗河邊舉辦一場百人公益徒步護河行暨水環境保護知識科普宣傳活動——龍崗河尋「寶」記。據介紹,這次活動主要包含三個環節:一是參加徒步的市民沿河尋「寶」「找茬」發現問題並拍照取證上傳到河道諮詢服務平臺;二是河道治理水環境保護知識問卷答題活動;三是河道沿途垃圾清理。活動現場,智慧機器人——「小金」向市民宣講龍崗河尋「寶」記活動內容以及龍崗河護水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