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1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量突破80萬輛之後,今年這一數字有望跨越百萬輛。這讓歐美汽車巨頭有些按捺不住,紛紛將目光鎖定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
青年參考·汽車周刊3月7日報導 近日有外媒報導,中國汽車在南美市場正以價格優勢「挑戰」通用汽車。這條消息有些誇張——中國汽車海外擴張尚處於起步階段,且力量相對分散,還不到與跨國汽車公司放手一搏的程度,但進步是顯而易見的。這就好比拳擊比賽,作為輕量級選手的中國汽車不時打出幾記漂亮的「左勾拳」。
繼2011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量突破80萬輛之後,今年這一數字有望跨越百萬輛。這讓歐美汽車巨頭有些按捺不住,紛紛將目光鎖定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
海外市場布局加速
儘管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但對於自主汽車來說,國內競爭的壓力讓它們有些喘不上氣來。隨著合資品牌的價格不斷下壓,自主汽車的市場份額持續下滑。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佔整個乘用車銷量的份額為42.0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96個百分點。
為應對這一嚴峻形勢,越來越多的自主車企將目光轉向海外,通過直接出口或者在當地CKD組裝的方式拓展市場。據統計,1月份汽車出口5.63萬輛,同比增長8.32%。
今年2月21日,長城汽車保加利亞工廠正式開業,組裝從中國運來的散件,供應保加利亞國內市場,預計未來可以出口到其他東歐國家。
2月23日,吉利汽車與埃及GB Auto公司籤署了CKD供貨組裝合作協議以及埃及總經銷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埃及CKD組裝吉利產品,首款車型為帝豪EC7,初期設計年產能為3萬輛,預計將於2012年7月份在GB Auto開羅工廠下線。
由於埃及本國汽車工業薄弱,政府對外來的投資比較重視,一般會給予比較優惠的政策,奇瑞汽車是最先布局埃及市場的國內車企。截至目前,奇瑞已經在埃及成功投放A5、東方之子、瑞虎、A1、A3五個車型9款產品。
奇瑞在埃及是中產階層的首選品牌之一。通用克魯茲在埃及的售價折合人民幣為13萬元,奇瑞A5的價格為11萬元。在這些海外新興市場上,中國自主汽車與歐美巨頭的差距日益縮小。
中國品牌或遭「圍剿」
經過幾年的精耕細作,除了埃及、俄羅斯之外,南美也成為中國汽車的重要市場。巴西和智利對中國汽車的認知度非常高,一汽、東風、陝汽、福田、長安、奇瑞等十多家自主車企的產品在這裡都有銷售。這足以引起跨國汽車巨頭的重視。
眾所周知,早在去年8月,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CEO馬爾喬內就拋出「中國汽車威脅論」,認為中國車企將與西方競爭,中國汽車出口已然威脅到菲亞特在巴西的地位。很快,巴西政府採取提高整車關稅政策,把工業產品稅平均稅率提高30%,達到37%~55%。在南美市場上,中國自主品牌與跨國巨頭硬碰硬的較量似已不可避免。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表示,「中國汽車威脅論」將造成世界對我國自主品牌的圍剿,例如,通用寧讓薩博破產,也不同意中國企業收購薩博,其戰略意圖就是阻止自主品牌汽車走向世界。
不僅如此,歐盟即將討論除針對航空運輸徵收碳稅之外,醞釀再徵航海碳排放稅,樹立新貿易壁壘。此舉將對中國出口到歐盟商品產生巨大影響,對躍躍欲試的中國自主品牌出口歐洲發達國家,無疑是一個巨大障礙。
在逆境中成長對於自主品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今的跨國汽車巨頭都有數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對於年輕的中國自主品牌,正如託爾斯泰在《苦難的歷程》所說,「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經歷了與強者的交手,它們才能成長。
自主車企必須抱團出海
有人說:「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當中國自主汽車集中湧向一個國家或地區時,將面臨以往家電等行業走出去的老問題,就是把國際競爭演變成國內競爭,大打價格戰,相互內耗 「窩裡鬥」。
在巴西的中國客車大戰中,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一個訂單如果被老外奪走了,那沒什麼,但如果被國內的競爭夥伴奪走了,就非常不樂意。為了拿單子,中國車企內部大打價格戰,犧牲質量和利潤,到最後誰也賣不好,而且會砸了中國汽車的牌子。 因此,中國車企在走出去時應該多向日本汽車學習,抱團出海才能有更大的競爭力。
豐田、日產、本田在其海外市場通常都是共同進退,在中國市場,豐田與本田都是廣汽的合資方,日產和本田也是東風的合作夥伴,當日本兩家企業高管出席一個會議時,不是相互迴避而是交流經驗。
豐田汽車服部悅雄顧問曾對記者表示,豐田與日產是競爭對手,但是豐田從日產身上看到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日本車企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係。我們很難見到兩個日本車企在價格戰中爭得你死我活。因此,對於在國內習慣了價格戰的企業來說,這一老問題很有可能演變成新問題,擺在眾多自主品牌面前。
一方面,這需要國內車企儘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另一方面,政府或相關行業協會要制定相應的法規和制度,建立協調機制,引導自主品牌在海外發展。
時至2012年,自主汽車揚帆海外是一個熱門話題。中國汽車大批量走出國門,是國內自主車企實力提升的佐證,但能否走得更遠、更紮實,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