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山西省沁源縣南石村發生森林火災,6名消防員不幸犧牲;半個月後的3月31日,在撲救四川涼山木裡縣森林火災時,30名消防員不幸遇難。接連發生的悲劇刺痛國人內心的同時,森林消防員這個特殊的職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森林覆蓋率達23.08%,擁有林地43萬畝的中山,同樣有一支鮮為人知的隊伍——中山市專職森林消防大隊,他們遠離城市,駐守在五桂山腹地,默默守護著我們的綠色家園。這支隊伍成立於2014年11月,目前有森林消防員28人,隊員多為復轉軍人,少數為大專畢業生。過去4年中,他們戰功顯赫,成功撲滅了超過15場森林火災,為中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做出了積極貢獻。4月10日和11日,記者走近他們,記錄下他們的日常和鮮為人知的故事。
1 苦練
平時多流汗 戰時少流血
4月10日早7點,五桂山黃布水庫西側,距城桂公路百米的一處院子裡已忙碌起來。
「集合,出操!」隨著大隊長楊磊的一聲令下,一群森林消防隊員從宿舍魚貫而出,整整齊齊站在了指定位置,森林消防大隊的一天就此拉開帷幕。
出操的主要內容是跑步,所有隊員需一口氣奔跑5000米,這是作為一名合格消防員最基礎的操練科目,不管是大隊長還是消防車司機,誰都不例外。出操剛結束,整理內務,雖然大家早已脫下軍裝,但將被子疊成「豆腐塊」的習慣依舊在延續。
簡單的早餐後,正式操課就開始了。在副大隊長的帶領下,隊員們一遍接一遍不厭其煩地訓練規定動作:穿消防衣,攜帶裝備登車,快速鋪設水帶,一把啟動水泵,以及模擬圍剿林火,清理煙點等,標準不是合格,而是精益求精。
楊磊作為大隊長,曾在北京森林武警部隊服役過兩年。他介紹說,上述訓練對他們森林消防來說只是「家常便飯」,只要不去救火,一年到頭,每天都得操練,目的只有一個: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當然,訓練之外,他們還有一項每天都必須完成的任務,那就是理論學習。「滅火並非全靠裝備,得對火場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判斷,這樣才不至於出現沒有必要的犧牲,想做到這點,就要不斷學習理論。」
2 巡山
人人牢記中山「森林地圖」
4月11日早7點,集合號令再次響起,隊員們照例出操、整理內務、集中早餐,然後操課。不過,操課的內容有所改變,按照早先的安排,他們將走進森林,開展巡山和野外訓練。隊員們穿過逍遙谷,向五桂山腹地一個叫大寮的地方進發。山路崎嶇蜿蜒,總長度超過10公裡,每個山梁都有一道防火隔離林帶,如同我們摩天大樓的防火牆,避免火燒連營。
運兵車突然停在山腳下的大路邊,隊長一聲令下,消防隊員開始沿著一處防火隔離帶向山頂爬。爬到一半時,稍作休息,滅火戰術演練隨即展開。如何圍攻山火,怎樣在火場逃生,隊員們按照提前制定好的戰術要求,認真訓練,誰都不敢有半點閃失。楊磊說,如果不把演練當成實戰,真正火災到來時,你就不知所措、貽誤戰機。巡山的目的是讓隊員們記住山林的特點,包括道路、水源和防護林帶,隊員的心裡需記住中山的「森林地圖」,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可能百戰不殆。「關鍵時刻,你能第一時間趕到著火點,可能會保住一片森林,救活一條生命,這也是森林消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考慮到隨時可能發生的火災和救援任務,巡山不能走太遠,也不可以耽誤的時間太長。午飯前,隊員們趕回了營地。
3 實戰
首次滅火 就有隊員「出意外」
「五桂山南橋村發生山林火災,正在向村子蔓延,請趕緊派人救援!」2015年9月,森林消防大隊突然接到隊伍組建以來的首單救援報警。大隊長楊磊立即發出「緊急集合」號令。「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該到我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大家務必小心,這可是真正的滅火,不是平時的演習。」簡單動員後,隊員們攜帶裝備,登上了運兵車。
「當時的條件非常簡陋,所謂滅火裝備只是一些滅火器、拖把、水泵和消防水帶,運兵車只是一輛改裝的皮卡,沒有消防車。」回憶當時情況時,楊磊說,那時不僅裝備「寒酸」,隊員們也沒有實戰經驗,這讓他非常的擔憂。趕赴火場的途中,他再三叮囑隊員,不可以逞能,一定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大火正猛烈燃燒,山林濃煙滾滾。轄區護林員發現市裡的專業森林消防大隊人馬趕到,前來報告:「你過去看看,三個起火點都在快速蔓延,已經起風了,必須儘快控制局勢。」楊磊近距離觀察了一下,決定將隊伍分成兩個組,按平時訓練的戰術圍剿猖狂的火魔。
距離起火點最近的水源是600多米外的一個小水溝,一組由副大隊長帶隊,快速鋪設水帶,把水溝裡的水引到起火點;另一組由楊磊帶隊,每人攜帶兩支滅火器,一條拖把,直奔起火點。火勢很猛,隊員們拔出保險插銷,一頓噴射,不到1分鐘,手上的兩支滅火器都變成了空瓶。沒了滅火劑,隊員們只好靠近火場,利用手中的拖把扑打火苗。
一名隊員救火心切,突然就跳進了火場,直取火點。楊磊嚇出一聲冷汗,扯開嗓子:「趕緊出來,這是命令!」隊員快步跳了出來。「要是突然起風,你就被火包圍了,我們是救你還是滅火?」魯莽的隊員看了一眼火場,沒敢再吱聲。
平時的苦練在戰時派上了用場,十多分鐘後,水帶就接到了火場。高壓水槍發力,隊員們奮勇扑打,連續3個小時後,3個著火點陸續被殲滅。隊伍再次集結,清點人數後,一個都不少,楊磊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林火被徹底撲滅了,看著隊員們布滿汗水和煙塵的臉龐,楊磊沒忍心批評個別犯火場大忌的隊員,直接收兵回營。
風向突變 新隊員差點沒了命
劉利濤原是一名海防兵,2008年從海口市復員來到中山,進入國防教育基地,成為一名教官。市專業森林消防大隊組建時,他毫不猶豫報名加入。
「5個年頭,我們大隊參與全市森林滅火,包括馳援其他城市滅火的數量在15起左右,最多一年有5起,但是記憶最深刻是2017年神灣山林火災。那次,我是嚇得腿都發抖。」 提及這次滅火,劉利濤至今心有餘悸。
2017年4月的一天,劉利濤駕車,一名副大隊長帶隊,總共5個人,森林防火常規巡查開始。到大湧牌坊時,他們接到大湧林業站求援,轄區山林著火了,鎮裡處置不了。劉利濤不敢怠慢,一把方向打向著火的方位。山坡上,一名副鎮長帶領民兵展開滅火。
山林沒有路,車上不去。副大隊長一聲令下,5人各提4支滅火器往著火點跑。
火借風勢,攻城略地,已經佔據了兩個籃球場大小的地盤,正向山頂的高壓電塔靠近。劉利濤等趕到後立即展開撲救,精疲力竭的民兵暫時退下陣來,歇一口氣。山上沒有水源,滅火器的乾粉很快耗盡,消防隊員只好揮起拖把扑打,攔截火魔爬上山頂,可怕的一幕就此出現。
一名新隊員沒有火場經驗,圍撲著火點時,風向突變。新隊員有些慌張,撤退時,腳下一滑,人和拖把瞬間滑進火場。「我心想,完了,這小子肯定沒命了。」聽到尖叫時,劉利濤心頭一震。幸運的是,千鈞一髮之際,隊員奇蹟般地站住了。一名隊員飛奔過去,伸手抓住了隊友,然後大家一起手拉手施救,最終將新隊員拉出火場。
大火依舊在蔓延,副大隊一邊招呼喘過氣來的民兵,希望送上來更多的滅火器,一邊返身繼續對抗火魔。兩個多小時後,火勢最終被撲滅,5名衝在最前線的森林消防隊員變成了「黑人」。
4 堅守
24小時備勤 多數隊員沒有女朋友
消防大隊的營區雖然距離主城區也就10公裡的車程,出入算是比較方便,不過,準軍事化的管理和24小時備勤的需要,使得隊員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較少,找女朋友成了隊員們最大的難題。性格開朗的劉利濤說,他們總共28名隊員,平均年齡26歲,現如今,大多數的隊員還沒有找到女朋友呢,結婚的更是寥寥無幾。
「你找到了嗎?」劉利濤有些不好意思,輕聲回答,「還沒有,不好找啊!」劉利濤說自己出生於1985年,今年34歲,早已是隊裡的「困難戶」了。「有人介紹過,女方知道我的職業需要24小時備勤,隨時可能趕赴火場,而且收入也不高,就打退堂鼓了。」
劉利濤說,在森林消防大隊,已經結婚的基本都是沒有進入消防大隊前成家的,找到女朋友的,基本都是家在本地的隊員。「他們回家方便,接觸社會的機會要多很多。哪像我們這些異地青年,在中山既沒有房子,也沒有親人,只有戰友。」 說這話時,劉利濤哈哈一笑,倒也輕鬆,「每天都能呼吸新鮮空氣,還能鍛鍊身體。在森林裡走走,心胸也變得寬廣了,什麼煩心事都沒了。當然,關鍵是自己喜歡這個職業。」
中山市森林消防大隊的隊員們在進行日常訓練。 本報記者 繆曉劍 攝
單調寂寞 有人堅守有人離開
喜歡森林滅火救援這個職業的不只是劉利濤一人,還有許多人一直在堅守,彭文豪就是其中之一。彭文豪的老家在梅州,父母早年來到中山。2017年,彭文豪大專畢業後,親友們給介紹了幾份不錯的工作,但最終都失之交臂了。
去年,彭文豪從網上看到中山市專業森林消防大隊招人,沒猶豫,直接報考了,沒想到當年4月,他的夢想就變成了現實。「說實話,森林消防是我夢寐以求的職業,第一次穿上橙色消防衣時,我興奮不已。似乎說不上工作的好壞,就是因為喜歡,所以沒打算離開。我會像一些老隊員一樣堅守下去。」年僅23歲的彭文豪對自己的想法非常確定。森林消防員的生活單調而寂寞,有人堅守著,有人為了生活而不得不離開。楊磊說,隊伍剛成立時,大隊招募了20位退伍士兵,可能是因為生活過於單調、薪酬太低、找對象難,滅火時有生命危險等原因,絕大多數隊員慢慢流失了。「有去城市專職消防的,有去公安機關做輔警的,真正留下來的,也就我們這些老教官了。」
按照機構編制,市專業森林消防大隊應有35人,可是從未招滿過。現在,楊磊最擔心的是,現有的28人恐怕都很難留住。「大多是95後,遇到合適的職業,難免會有離開的想法,誰想幹一輩子森林消防呢?」
盧興江 盧泓宇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責任編輯:王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