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撤村建居」工作開展以來,萬樓街道牢牢把握總要求和目標任務,穩妥推進「農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的平穩過渡,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城市社區治理新途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和」成一種思路,讓居民看到美好前景
首個新建社區的工作應該怎樣做?怎樣保持撤村建居工作做到既平穩又有成果?自2020年8月份正式啟動「撤村建居」相關工作後,萬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組織了專門班子實施攻堅,把此項工作當做頭等大事來抓,黨工委主要負責同志頂格協調、靠前指揮,先後主持召開60餘次專題會議集中研究有關實施方案,建立了「黨工委領導、書記主抓、黨政共管、各方協同」的工作推進機制,從組織架構、村社規劃、人員安排等多個維度進行細緻研究,確保各環節的工作有序紮實推進。
為進一步完善基層組織功能設置,萬樓街道率先從基層入手,了解、聽取居民對社區的期望、想法和建議。結合群眾滿意度工作、人口普查工作開展大走訪大調研,黨員幹部深入村走訪調研,與村民談心談話300餘人次,發放調查問卷800餘份,全面掌握村各村運行現狀、村幹部履職情況以及群眾的期望要求。同時,機關幹部、村幹部、黨員志願者上戶發放各類宣傳資料5000餘份,在重要地段張貼大幅海報600餘份,懸掛撤村建居橫幅70餘條,在群眾當中營造了良好氛圍,獲得了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這期間我們進村入戶了解情況和徵求意見多達幾十次,給每家每戶《致村民的一封公開信》等材料,組織街村幹部一對一、面對面宣講政策,幹部和群眾高度關注的集體經濟、民生保障等一系列問題,讓村民們打消了顧慮,因此,撤村建居實現了平穩過渡。」提起那段時間,萬樓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趙程裡深有感觸。
「改」成一個拳頭,讓組織更加堅強有力
撤村建居,並不只是簡單的人員合併,新的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將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通過「黨建+」模式,推動城市社區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築牢夯實黨在城市社區的執政根基。
「萬樓社區是由原悅星村、文昌村、湘竹村、漁業村、永紅村(先進、仙姬未徵收部分)區域組成,通過此次撤村建居,實現了幾個村人員、組織、資產資金的直接融合,幾個村變為一套組織體系,用一個聲音說話、按一個步調辦事,加快了村居住形態由農村向城市、人文素養從農民向市民的轉變。」萬樓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湯文超談起接下來的組織工作時,信心十足。「下一步,將構建起新時代黨建工作大格局,整合居民委員會、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群團組織、兩新組織等各類組織,抓黨建、抓發展、抓治理、抓服務,打造撤村建居萬樓模式,實現以「黨建領航工程」引領各項工作全面進步。」
「合」成一個實體,讓資產更雄厚壯大
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是撤村建居中的重點。街道幹部深知此事「不能急」,每一步都要「邁得穩」。此次撤銷的7個村,存量資金較多,村民關注度高,資產資金的融合是擺在撤村建居進程中的首要問題。為此,撤村建居工作啟動伊始,街道就成立了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領導小組,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基礎,將資產資金全部評估量化,總計1.1億餘元,理順了資產資金關係,平衡這7個村近1.2萬口人的利益,為成功撤村建居掃清了障礙。
如今,已全面完成推進清產核資及身份界定工作,成立了村集體資產資金管理機構,經過投票選舉設立的理事會、監事會已經開始運轉,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開展各項工作報酬採取誤工記工方式發放。
「並」成一個社區,讓好日子更有保障
撤村建居後,不僅僅是名字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為居民創造更加便利的生活環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據悉,萬樓街道7個村撤村建居後成立的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將充分利用每年近500多萬元的集體收入作為股息分紅給社區居民,讓撤村建居後的「紅利」得到充分釋放。結合新建立的社區和已成熟的五化建設陣地,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思維定式,不斷探索新思路、新舉措、新機制,打造多功能一體化的便民利民惠民的新型智慧社區黨組織,以黨建為引領促進城鄉社區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推動社區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讓居民真正感受到撤村建居後帶來的更多福利和幸福感、獲得感。
「萬樓街道作為雨湖區的經濟前沿的開發熱土,轄區內萬樓片區、火車站片區擁有近3000餘畝淨地可供開發和利用,利用底蘊和基礎,盤活閒置資源,抓好益智建元中學、萬樓碧泉湖文創片區等項目建設是萬樓發展的寶貴機遇,撤村建居後,居民生產生活的變化迫切要求其治理模式也要由農村村莊模式向城市社區模式轉變,為此我們要繼續發揚『團結凝聚、敢於擔當、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萬樓精神,將上級要求和街道實際相結合,探索城市社區新管理模式,為下一步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全面推進『一六二』工程,深化實施刺破作戰方略,奠定堅實基礎。」萬樓街道黨工委書記丁科表示。
(編輯:易陽思 作者:劉豔波)
【來源:雨湖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