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知道虎皮鸚鵡也許是中國市面上最便宜的一種鸚鵡了(雨衣、大頭品種除外),其實我們現在飼養的五顏六色的皮皮們都是人工飼養的,虎皮鸚鵡原產於澳大利亞,其實,原始狀態的皮皮的模仿能力是非常驚人的,但是經過數十年的人工飼養,像這種只為繁殖而圈養虎皮導致皮皮們的模仿基因逐漸消失,學話能力逐漸退化,才會導致現今很多人都會認為虎皮鸚鵡不會講話,因此很多飼主純粹把皮皮當做觀賞鳥養了,事實上只要掌握部分飼養和訓練技巧,讓虎皮鸚鵡講話還是有一定的機率的,雖然機率較低,說話的清晰度也取決於所訓練皮皮的天賦,當然天賦這種事是勉強不來的,就像人有聰明的也有笨的同理而已,但對於一位皮皮愛好者來說還是不妨一試的。

講話的皮皮有什麼特點呢?虎皮鸚鵡講話的都是年齡在40天以內開始訓練的,因為皮皮都是20天開始學習語言,舉個例子,一對中國夫妻的孩子在美國出生,沒有特殊情況下,子女的英文會講的比中文溜;都是一樣的道理,皮皮在沒有受到鳥類語言的薰陶之前而接觸到人類語言,它會把這種語言當成母語來學習,因此皮皮學習人話的機率又增加了不少。

講話的皮皮基本是公的,很多人可能會問難道母的不會叫嗎?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其實公虎皮在追求母虎皮時,會展現出各種不同聲音夾雜的一段叫聲,行內也稱花叫(其實極小部分母皮皮也會);花叫是虎皮鸚鵡學人話的最基本的要求,因為皮皮只是模仿人類講話,因此有的皮皮模仿的並不是太清晰,因此也需要同一句話反覆訓練幫皮皮加深記憶。

皮皮講話需要長時間陪著它,的確,任何的成功都需要代價,想讓皮皮講話,就必須天天磨著它,這樣的機率會非常大,而且需要單養皮皮,讓皮皮信任你,粘著你,只有皮皮不懼怕你,它才會把你當成同類,才會和你溝通,為什麼要單養呢?其實問題很簡單,如果它和同類呆的時間比你和它呆的時間還長,你說它會更親近誰呢?(當然部分粘人的手養鳥除外,但此類鳥的繁殖會成為一大難題,繁殖問題可借鑑文章虎皮鸚鵡的繁殖常規)
上述觀點可能並不完美,還需各位虎皮大佬指點,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