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福克蘭群島西點島上的跳巖企鵝,它們是企鵝家族中的小家碧玉。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亞平
2月21日,科考探險郵輪駛抵大西洋上的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外圍。探險隊組織對福克蘭群島進行了兩次「登陸作戰」。
出發前,探險隊將所有參戰人員分成信天翁組、企鵝組、海豹組、鯨魚組4個小組。記者被分到「海豹組」。188位探險者和遊客先在裝備室集合,試穿了衝鋒衣和登陸靴。指揮員說,一旦氣候適合登陸,就用廣播通知大家;聽到通知後,要立即趕到裝備室武裝好自己。
據介紹,每次登陸前,先由一批王牌探險隊員下水,試試大西洋風浪的「鋼火」。如果感覺安全,他們會迅速反饋信息到船上,然後探險隊長在廣播裡發出緊急行動的指令。
當天的首次登陸,選擇在西點島。科考船泊在大海深水區,探險隊長駕駛衝鋒舟,輪番將探險者和遊客快速運送到島上。記者靠島時,前來接船並護航的探險隊長索倫雙手壓在船頭,字斟句酌地叮囑大家——
「不準把任何花卉和種子帶上島來,也不準把島上的一草一木帶回去,不準留下任何垃圾!登陸後,行走要慢,腳步要輕,不要大聲喧譁,以免嚇壞了小動物們。」
「我們在島上摸出了一條行走的小路、插上了小紅旗,請沿著小紅旗走。不能逾越這根『紅線』,因為島上小動物多。信天翁是在地上築巢的,此時,它們要麼在建新房,要麼在孵幼崽,要麼在給兒女餵食。一不小心,就會傷害它們。」
「看到企鵝的時候,不要去迎接企鵝;而要讓企鵝來迎接你。」
聽了索倫的叮嚀,大家深受教益,也深受感動。一路上,大家循著紅旗走,個個謹小慎微。
眼下正是當地夏季,相當於中國江南的初春。島上地表幾乎全是鵝黃的野草和各種各樣的苔蘚,只有登陸點的岸邊有一片小叢林,因為風力太大,它們長得東倒西歪、滿面滄桑,當地人稱之為「怪漢樹」。
福克蘭群島是由數百個小島組成的。西點島主要有兩種小動物,一種是信天翁,一種就是大家朝思暮想的企鵝了。
行走了近萬步,大家在一個小港灣裡的灘涂上,發現了多如繁星的信天翁。一半是成鳥,一半是雛鳥。雛鳥是淺灰色的羽毛,要換成父母那種潔白的衣裳,可能尚需時日。
突然,記者發現了疑似企鵝的小鳥,跟洞庭湖的斑嘴鴨大小差不多。來自北京的探險隊員崔巍來過南極3次。他說,是企鵝。
是企鵝小寶寶嗎?「不是的,就是企鵝。」他說。探險隊同聲傳譯陳暢壓低聲音說:「它是跳巖企鵝。」
跳巖企鵝,是企鵝家族中的小家碧玉。
福克蘭群島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下午,探險隊再次組織登陸,既是讓大家盡情觀賞珍稀野生動物,也是為了快速提高南極登陸的作戰能力。
此次登陸點,是一個碩大而潔淨的沙灘。沙灘上布滿了跳巖企鵝和多種其它水鳥。大家即將接近沙灘時,索倫特別強調道:請與小動物保持5米以上的距離。
他似乎不太放心,便安排艾琳等5位資深隊員在沙灘上組成了一道監督哨,隨時提醒大家:保持距離!保持距離!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志願者伍繼志主動請纓,跟艾琳守東岸線。
岸線上也有不少垃圾,構成了一道黑色的岸線,不過它們是海帶皮和海帶根,其間夾雜有一截截白色的木頭。
這裡的鳥兒是不怕人的。我們腳步輕緩地靠近,它們全然目中無人。野鴨在沙灘上覓食,企鵝則在閒庭信步。三五成群的企鵝組成小樂團,引吭高歌。它們的歌聲幾乎跟洞庭湖的白鶴一樣。廣州探險隊員、作家勞小萍告訴記者,它們是在求愛呢。
劈波斬浪,大夥滿心歡喜歸來。此時,夕照大洋滿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