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8月13日電(張梓妤)兩年前,兩隻受傷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黿在上海被發現,曾經牽動許多上海人的心。如今,在上海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士的精心救治下,兩隻黿已經脫離危險,生長狀況良好。
黿(yuán),被列為世界瀕危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黿的種群數量日趨減少,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2018年5月,上海市漁政部門接到市民電話反映,發現兩隻類似黿的動物,一公一母,分別重16公斤和8.7公斤。兩隻黿的狀態極差,眼睛無法睜開,體表有多處腐皮及傷痕,腹甲處傷口已經開始潰爛。
兩隻黿很快被送到上海海洋大學進行緊急治療。經上海野生動植物鑑定中心專家現場鑑定,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黿,大的一隻10歲左右,小的一隻6歲左右。隨後它們被移至上海水生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浦東基地進行飼養。
為了救治這兩隻「水中國寶」,上海市漁政部門組織人員考察學習黿飼養、繁育經驗,邀請相關專家上門指導。具體承擔這項救護行動的上海市阿順特種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組成了以總經理黃順良為首的救治團隊,花大功夫專門營造了模仿黿日常生長環境的專養塘,提供精美食物,盡力為黿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經過一系列救治措施,目前兩隻黿的狀態有了極大的好轉,生長發育狀況良好,體重分別增加到20公斤和10公斤。
據悉,我國高度重視黿種群恢復和重建,2019年11月國家農業農村部專門發布《黿拯救行動計劃(2019-2035)》,在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行動目標等方面提出了意見。
「目前全國登記在冊的野生黿只有15隻,其中兩隻在浦東。」黃順良表示,「我們將進一步擴大浦東基地的黿繁育研究種群的基礎,為保護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做出新的貢獻。」
來源:新華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