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方興未艾,兩岸關係前景令人不安,中美兩強不斷在臺灣島周邊與南海展現肌肉,意外衝突隨時可能爆發,臺灣身處衝突熱點,戰爭陰霾令人窒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專訪時卻表示,臺灣在承受大陸第一擊後,希望其他國家能夠站出來對北京施加壓力。
現代領袖必須具備指導戰爭的智慧,方能裁斷和戰策略,承擔興亡之責。假若對戰爭的開啟與結束沒有全盤、可行的計劃,輕易走上戰爭之路,並將開啟戰端後的命運,寄望於他國的幹預與救援,那不是沒有政治智慧與擔當,就是徒逞口舌之快。
蔡英文是否思考過,若臺海發生軍事衝突,我們追求的戰爭目的為何?是要讓大陸蒙受嚴重損失,讓北京感受到對臺動武是不可承受之重,或是使其無法達到「併吞」的目標?究竟是要在戰爭過程中獲取軍事勝利?抑或務實地能讓臺灣不至於被迫屈從大陸意志。
知如何收場,通常就不會魯莽動手;不知何處下車,絕對不會有人盲目搭車。因此開戰指導就必須依據終戰指導,以便與其能夠相互配套。若是貿然挑起戰端,到最後完全無法收場,就是因為邏輯思維上產生訛誤,未能牢記「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的基本道理。
身為「三軍統帥」,決定走上戰爭道路前,必須先有清晰的戰爭指導,否則不能輕易言戰,若只是逞口舌快意,卻未負責任地思考如何準確指導戰爭,就是暴虎馮河,匹夫之勇。臺海發生戰爭是兩岸所有人的悲劇,我們無從預知大陸將如何應對中美不斷升高的摩擦,也無從推測兩岸是戰是和,但和平是臺灣生存發展的基本方針,需自助方得人助。若本身未能盡責維護和平,豈能寄望鄉親和其他國家付出子弟鮮血,來收拾錯誤導演的失敗殘局呢?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