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檸檬被用得最多的是兌水製成檸檬水飲用,其實檸檬還有烹飪,清潔,美容和養生保健等等的用處,所謂全身都是寶。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檸檬,還會提供一款超簡單易做的「檸檬藍莓鬆餅」給大家,美味又健康,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檸檬(Lemon),一般指黃色的果實,與較小的青皮檸檬(Lime)是兩個不同的品種。
檸檬原產自印度,中國的檸檬是由阿拉伯人帶進來的,早於宋朝就記載於唐代開始有人開始種植。
檸檬果實橢圓形,顏色的黃是自然界顏色中最奪目的「檸檬黃」。它氣味芬芳,有強烈的獨特酸性,在被人們發現並開始種植之始就被用在飲食烹飪上,是植物中最高級的酸性調料。
橢圓形的黃檸檬,果肉通常分成8至10段,肉質稀薄且質地較鬆弛。檸檬很少生吃,但可用來調味許多或甜鹹味的菜餚。檸檬的果肉或果汁加入菜餚時,可提供令人愉悅的微酸風味。檸檬的外皮有很多作用,也可以用來增強食品的風味。其鮮豔的顏色,和食物配搭,能襯託出美味的感覺,是嗅覺和視覺的雙重享受!
中餐使用檸檬沒西餐上廣泛,多用於菜式裝飾作用而已。
在印度吃飯,上的第一道菜通常都是醃製過的檸檬,這樣可以迅速打開人的胃口,增加食慾。
中東菜中,大量的肉食要靠檸檬的酸性軟化肉質,以及幫助人們消化。
希臘人則把檸檬汁直接擠進湯裡飲用。他們有種叫Avgolemono的醬,就是用檸檬汁混進雞蛋裡打發出來的,用來佐餐十分的開胃。
用檸檬汁製作美味的飯菜和點心味道令人讚嘆。
將檸檬汁的酸代替白醋烹飪是個不錯的選擇,用在沙拉上的調味更是十分的和諧。而在煮米飯中加入檸檬汁,以使其蓬鬆可口。
還可以用檸檬汁醃製家禽和魚,可以去腥和創造獨特的口感,以及使醬汁具有獨特的氣味。如果要烤整隻雞,可將檸檬切成扇形,然後放進雞腔內一起烤。
用檸檬汁還能防止蔬果變色。檸檬可以作為一種純天然的防腐劑,將檸檬切成兩半,然後榨汁滴到蘋果、花椰菜和牛油果之類的蔬果上,能確保這些蔬果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而不被氧化,顏色歷久如新。
【檸檬原汁提取方法】
本來用榨汁機榨取檸檬汁是最好的,但清洗榨汁機耗時費力,令人頭疼,不符合一般上班族的要求。而用人手簡單操作也能完全勝任。
直接將檸檬對半切開,用手把檸檬汁擠出即可。擠壓檸檬時,請將切面朝上,這樣榨汁時,檸檬汁就會從檸檬的側面滴落下來。
以上不管哪種方法,請先用叉子從檸檬中把核挑出,以避免飲用時這些小核影響口感。
擠壓4至6個檸檬,可產生大約1毫升左右的檸檬原汁。
然後以1比1的比例,將白砂糖和檸檬原汁倒入容器中,將它們攪拌混合均勻即可。
這個比例可以按個人的口味進行調整,如果喜歡酸味淡點的,可以把檸檬汁的比例減少一些。只要做多幾次,您就能掌握最合適自己的味道。
檸檬原汁就算做好了。接下來就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配置不同的檸檬飲料了。
【檸檬水】
檸檬水可口,熱量又低,製作成本低廉,很多餐廳都將它作為免費飲料提供給顧客。
在家自己做,也沒什麼難度。檸檬汁直接兌水是最簡單而健康的方法,但要避免使用熱水,溫度過高檸檬水會變酸,要用溫水或冰水。有什麼能比得上,在炎炎夏日來杯冰凍解渴的檸檬水呢!?
【檸檬蘇打】
這裡建議儘量使用「無糖蘇打水」,這樣既能享受蘇打氣泡的口感,也避免了攝入過多的糖分。
【檸檬泡茶】
在已經泡好的茶中加入檸檬片,喜歡的話還可以加入蜂蜜或糖攪勻,靜置約五分鐘過濾茶葉後即可享用。而檸檬茶加蜂蜜可緩解喉嚨痛。
西洋人最好此物。
【檸檬雞尾酒】
不管是杜松子酒、威士忌或啤酒,只需加入一小塊檸檬能喚出另一種怡人的口感。
檸檬藍莓鬆餅食譜
檸檬可為許多烘焙食品增添風味,以提供清淡、新鮮的味道。
將檸檬皮放入蛋糕、烤餅和紙杯蛋糕等烘焙食品中是一種經典的做法。將檸檬片磨碎煮熟加入麵粉中,這樣烘培的蛋糕會有清爽的檸檬味,可以使糕點增添多彩的風味。
「檸檬藍莓鬆餅」的製作方法
【配料】
2茶匙檸檬皮1個檸檬汁3個雞蛋半杯無糖純酸奶1茶匙香草精1/4杯蜂蜜3杯杏仁粉1.5茶匙發酵粉半茶匙小蘇打1/4茶匙鹽1杯新鮮的藍莓
【製作方法】
將烤箱預熱至180度;在攪拌機中混合前6種成分,混合攪拌約30秒鐘。加入除藍莓外的其餘所有材料,再攪拌約1分鐘。如果沒有攪拌機,也可以使用手動攪拌或其它食物處理器進行攪拌;加入藍莓把麵糊攪拌均勻,倒入磨具杯中,放進烤箱烘烤25至30分鐘即可;將鬆餅移出烤箱冷卻,然後享用!沒有什麼能比得上,早上用香甜蓬鬆的藍莓鬆餅和一杯咖啡來放鬆身心的事了,這絕對是最棒的!
希望您和我一樣喜歡這個食譜!
關於檸檬選購和使用的幾個小竅門
選擇一個好的檸檬,顏色要鮮豔有光澤,檸檬皮一定要薄的,可以榨取更多的檸檬汁。避免檸檬表面有任何綠色,這表明檸檬還沒有完全成熟,會十分酸;還應避免選用檸檬表面有斑點的及過於柔軟的,這些都是成熟過度的跡象,過度成熟的檸檬會失去應有的酸度,並且乾燥無果汁;用剩的鮮榨檸檬汁在冰箱保存最多5天,還是新鮮現榨的最好!本期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對愛美食的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歡迎留言互動交流心得。
如果喜歡我分享的內容,別忘了點讚,收藏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