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滄龍與巨齒鯊,很多人是從電影中了解到它們的,二者都給人兇猛巨大的印象,同時也各自擁有了不少的粉絲,某些論壇上有時候還形成兩大陣營,爭論不休,無非就是對於自己支持的一方,不認其為「青銅」,只認為「王者」。先看看下面的兩個畫面,很多人應該熟悉:
圖註:《侏羅紀世界2》滄龍襲擊人類
圖註:《巨齒鯊》中巨齒鯊襲擊主角一行
兩部電影的確都很優秀,兩大史前巨獸也圈粉無數,不過回歸現實來說,二者在電影中都被不同程度的衛星化了,作為電影這樣做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自己可以更科學性的去了解下它們。
巨齒鯊電影中官方給出的數據是最大的90英尺,也就是27.4米,於是它應該是這樣的:
然而根據已有的多項較權威的科學研究結果看,巨齒鯊最大的個體體型應該是這樣的:
巨齒鯊最大19米,或者不超過20米,同理滄龍電影中也衛星了很多,根據畫面中與人的比例看,滄龍體型與現實更是嚴重不符。那麼現實中這兩大史前海洋霸主誰才是王者呢?
要對比二者實力,我們應客觀去看待,更加全面的去評估。首先最基本的指標就是體型。
巨齒鯊生存的年代中,不同的時期也是有差別的,在食物充足的全盛時期,其體型也愈發巨大,雖然科學家給出的最大體型是19米,但這也只是少數,再結合出土的牙齒化石看, 一般的巨齒鯊體長在14-15米這樣。此外古鯊魚與現代鯊魚的相似處很多,用現代鯊魚類推相對來說比較準確合理,綜合來看,推測15米巨齒鯊體重在40噸上下,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數據。再看看滄龍,其中霍夫曼滄龍是最大的一種,於1780年被發現於荷蘭 。其中頭骨最大的為1.63米,體重上以霍夫曼滄龍的頭骨為基礎,並根據其他種類的滄龍與海爬的數據進行分析,制定了多個計算模式,但是無論怎麼算,其體重數據並不樂觀。根據計算,霍夫曼滄龍最大有17.3米,體重16噸,但零星的骨骼推測最大個體可能有19.8米及24噸,頭骨長1.85米。但是其一般個體依舊在12-14米範圍,體重往往在10噸以下,這樣使它獲得了「麵條」的外號。
圖註:加拿大13.1米滄龍骨架
單從體型上來說,巨齒鯊明顯佔優,拉開了3-4倍的差距,但是體型並不是一切。接下來我們對比下咬合力。巨齒鯊的咬合力可以通過幾種最類似的現代鯊魚去推測計算,最終的結論是26-36噸範圍,而滄龍的極限只有8噸。鯊魚的牙口的確好,這點滄龍是沒法與其相比的。
同為海洋生物,但是呼吸方式卻不同,滄龍是用肺呼吸的,所以不適合進去深海或打持久戰,這是一個明顯的弱點。
難道滄龍沒有優勢了嗎?滄龍類有一條約佔身體長度二分之一的長形槳狀大尾,這樣有利於增加其遊泳速度,目前推測的速度最快為48km/h。地球上體重較大的生物往往短時間或短距離中的速度偏緩慢,所以巨齒鯊的速度與敏捷性應該不敵滄龍,推測它的速度為30km/h左右。速度對於追逐或逃跑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是實力對比的決定性因素,雙方的捕獵技巧是其生存下去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隨著現代科學對鯊魚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鯊魚捕獵時懂得隱身和埋伏,會選擇合適的地點,為了針對捕獲率以及與其他鯊魚的競爭進行了優化,而且還是個跳躍健將,比如大白鯊對海豹的水面跳躍攻擊成功率高達48%!與我們想像中的笨拙魯莽差異很大,換句話說鯊魚智商雖然不如哺乳動物,但是它們依舊十分聰明,捕獵更傾向於「鬥智」,如果獵物被巨齒鯊捕獲,強大的咬合力以及牙齒左右式的切割,對獵物會造成致命傷害,在遠古的大型鯨魚化石中發現了很多刺入骨頭的巨齒鯊牙齒咬痕,它們曾咬住鯨魚尾鰭,廢掉推進系統阻止逃跑,既然能長這麼大體型,需要實物量自然比較大,如果沒有豐富的捕獵經驗技巧是不可能維持的。滄龍的牙齒銳利呈圓錐型,彎曲呈倒鉤狀,雙顎在咬合的同時產生巨大扭力可將獵物攔腰咬斷。其上顎內部有一圈內齒用於拖拽食物。滄龍的頭部強壯,下顎骨頭間的關節緊密,使其無法將獵物整隻吞下。科學家推測,滄龍應該是將獵物咬斷或撕裂為適當尺寸再吞下,其進食方式類似科莫多巨蜥,但是不太適合攻擊體型超過一定範圍的對手。此外滄龍擁有敏銳的嗅覺和聽覺,還發現其上顎側面與吻部的一組神經能偵測獵物發出的壓力波,以確定目標的位置,且其速度較快,是一個快準出擊的殺手。無論巨齒鯊還是滄龍都擁有適合自己生存環境中的強大捕獵技巧,但滄龍攻擊大體型對手比較吃虧。
以上我們分析了二者自身的多項指標,但是還是有一定局限性,有時候評判一個人的實力可以通過了解其競爭者的實力側面的去認識,同理我們看看巨齒鯊與滄龍各自生存年代的主要獵物與競爭者情況:
巨齒鯊的獵物:8-10米鯨魚、偶爾襲擊15-20米巨型鯨魚,其他各種海洋生物。
巨齒鯊的競爭對手:15米左右的巨型食肉動物梅爾維爾鯨、6-10米的鮫齒鯨(高智商群居動物類似現代虎鯨)、6-10米的長野鯨(高智商群居食肉動物)、2-4米古逆戟鯨等(現代虎鯨祖先,競爭力小,巨齒鯊末期或滅絕後開始發揚光大演變成現代虎鯨)。
滄龍的獵物:滄龍最主要的食物有蛇齒龍、海龜、薄片龍等。
滄龍的競爭對手:5-8米金廚鯊、4.6米劍射魚等。
可以看出,滄龍的獵物與競爭對手都是非常古老的生物,除了金廚鯊威脅性較大,其他的都是中小型生物,戰鬥力相對較弱。而巨齒鯊這邊,獵物是比自身智商高的哺乳動物,體型巨大,甚至是比巨齒鯊自身還巨大的大型鬚鯨,而競爭對手更是遠超滄龍時期的競爭者。所以通過側面的方式看,巨齒鯊與滄龍不是誰強一些,而是整個級別的差距,青銅級別怎能與王者相提並論。
圖註:滄龍捕食劍射魚
實際上兩種危險性生物相遇時一般都很少發生戰鬥或者規避對方,再說現實與理論也難免有出入。現在我們假設它們相遇,首先滄龍準確的找到並襲擊巨齒鯊,滄龍成功咬上巨齒鯊,但是不能立馬產生致命襲擊,於是滄龍進行撕咬擺動,但是發現非常吃力,巨齒鯊比它重太多,滄龍力量不足,而此時巨齒鯊憑藉較好的柔韌性開始反擊,滄龍感受到危險並成功躲避,立即決定放棄,以較快的速度逃跑,算打平。如果被巨齒鯊反咬可能就沒機會逃了,巨齒鯊勝,如果滄龍操作神乎其神,總是100%襲擊到巨齒鯊,並且躲避一切危險,最終致死巨齒鯊,則滄龍勝,這種概率非常低。
圖註:巨齒鯊攻擊巨型鯨魚尾鰭
假如巨齒鯊偷襲了滄龍,按照巨齒鯊咬斷巨型鯨魚尾鰭的結果看,基本上可以腰斬滄龍,此種情況下滄龍九死一生。如果沒有給滄龍重擊,滄龍反擊一下為自己贏取逃脫機會,則戰平,但是依舊受傷較重,想要繼續反殺巨齒鯊幾乎沒有機會。所以客觀來看,滄龍對決巨齒鯊,巨齒鯊6成勝利,3成戰平,1成滄龍勝。當然滄龍真遇到巨齒鯊,採取相互規避措施的機率在8-9成,和平至上嘛。
相信你已經對滄龍與巨齒鯊這兩種史前海洋霸主有了比較科學性的認識,至於他倆的實力,目前最比較符合科學推論的結果是巨齒鯊強於滄龍,如果巨齒鯊為「王者」段位,那麼「青銅」只能留給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