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塊買了一本淘寶銷量過萬的陰陽師SSR抽卡秘笈, 17歲時,B導就不再讀書,開始專職做遊戲商人這一行。由於熱衷於研究遊戲內的商業系統,在玩遊戲的過程中,B導逐漸可以賺一些小錢。到了《劍靈》的時候,情況開始起變化。由於該遊戲的機制與運營策略,初期能花錢的地方特別少,土豪消費多了,很容易買無可買,那麼多出來的購買力便容易通過各種渠道被其它玩家掙去。按照B導的話說,「普通玩家每天「搬磚」,搬一個月也能收入3000」。
B導後來靠這個遊戲賺了一大筆錢。倒不是靠搬磚,而是機緣巧合,囤了一種叫「水月平原之淚」的東西,結果由於官 方改動數值,造成這個道具的價值飛漲。
「當價格是10個銅幣一個吧。我心想,那囤1000個也才1金幣。1金幣不過5、6塊錢而已,囤了N多組。沒想到策劃果然在這個材料上面開刀。產出直接減少90%以上。又大大提高這個材料的消耗量,最初10銅幣漲價到後面巔峰幾十金幣。這個過程中,從最低價到最高價,翻了有上千上萬倍。就是如果你花了1元錢購買這個材料,你最後可以賺幾千元甚至幾萬元。不過不可能有人在最低價買最高價賣,我們是看漲的差不多了就賣了出去 那一次純賺了40多萬」
早年B導熱愛免費分享心得與攻略,「基本玩過每個遊戲都寫過攻略」,但後來就不太喜歡免費分享了。「特別是在貼吧這種地方,寫了一大堆的乾貨總會有那麼幾個自以為是的人出來罵你」。
原本B導把在遊戲裡做商人的經歷發帖去分享,是出於無聊和好玩的原因。但沒想到有很多人喜歡。有人建議他開收費VIP群,給他們寫攻略,後來就順利成章地發展到了淘寶。比如這次的《陰陽師》,因為「預感到會火,也沒經歷為上萬的人開群,索性放在淘寶上賣了」。
在做這一行的過程中,B導理所應當能見到在遊戲裡砸大錢的土豪。起初還覺得新鮮,後來也就見怪不怪了。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玩《陰陽師》的土豪:「初充了40多萬 後來充到了100萬,最後充值充得勾玉突破上限,都不顯示了,打電話客服才解決。」
這讓B導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他對我說:
「我平時喜歡玩單機遊戲,特別國產單機。河洛工作室是我最喜歡的、他們出了一套遊戲銷量才10來萬,一個遊戲50元,相當於500萬人民幣,其中算上代理商的抽成,這個工作室估計只能分到二三百萬。 《陰陽師》一個人的充值就佔據了別人幾年製作的單機遊戲銷售額的三分之一,這個讓我我印象很深刻,覺得這樣下去國產單機肯定發展不起來。」
B導從端遊MMORPG起家,但現在時局已變,手遊為王,端遊止步不前。而手遊的經濟系統和端遊大不一樣,幾乎沒有交易成分,也導致商人在遊戲裡難以生存,更多的是做一些外圍的(如攻略、首抽號)之類的「業務」。
作為遊戲商人的B導,並不喜歡手遊,不只是手遊內缺乏商業環境,還因為手遊的「遊戲性」與他的個人追求並不相符。B導和我講了很多過去的輝煌經歷,末了說:
「我跟你BB這麼多,不是炫耀什麼,是確實挺懷念這種又好玩又能賺錢的時候的、現在能玩的MMORRPG遊戲越來越少。我們後期試過幾個遊戲:疾風、上古世紀、FF14、TERA、天刀,都不太行了。
其實我的想法就是:商人跟工作室這塊肯定是越來越不行。遊戲發展都是有他的規律的。最初傳奇那種時代。別人叫這種遊戲叫第一代網遊,點卡收費。遊戲裡面的經濟系統完全由玩家自己生產,自己消費。在這種時候,形成一個足夠規模的工作室,一個月賺5萬10萬的非常輕鬆,還是十年前。之前史玉柱不是說他玩傳奇一個月花五萬?他覺得盛大隻賺了他幾百塊錢的點卡錢,五萬都是人家代練工作室賺的,然後他覺得盛大不行,自己搞了個《徵途》。 結果是那種道具收費的第二代網遊。以前那種網遊基本快絕跡了,以後網遊基本都會取消交易系統,以抽獎氪金為主題。
但是當我接觸這個圈子以後終於知道為什麼遊戲公司喜歡這樣做了:弄個交易系統,你要防工作室,防商人,還要給普通玩家足夠利益,太難了。弄抽獎(內購),簡單了事。有一個加我VIP群的小孩子,今年13歲吧,我親眼看見他抽獎直接抽了10萬塊錢,為了LOL裡的一個皮膚,我還幫他抽了幾萬。我問他你是不是有點浪費錢 他說他學習成績提高他媽就給錢他。
這便是一位靠寫《陰陽師》攻略賺了20萬的年輕人。最後我問他,現在廠商都去搞手遊了,你不喜歡手遊咋辦?
他說:「這是我比較苦惱的問題,如果沒有前景我就去做別的算了 。」
「那麼《陰陽師》是你們唯一嘗試的一個手遊麼?」我問。
「是的。這個是實在火的不行沒辦法來試試,玩了發現除了燒錢外其實遊戲性還不錯」。
我說;「《陰陽師》的原型是一個韓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