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溫淑
編輯 | 心緣
短短一天之內,有數萬輛渣土車穿梭在北京市海澱區大大小小的道路上,如果不加以管控,揚塵勢必對環境造成影響。
為避免這種情況,北京市海澱區推出AI智慧城市系統,對百萬量級的圖像進行即時處理,輔助有關部門實時作出交通疏導決策。
而這套系統的核心,正是比特大陸的AI算力中心。在全球領先的區塊鏈業務之外,比特大陸正憑藉基於其自研晶片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贏得各地政府訂單。
在這套方案背後,少不了比特大陸AI業務線CEO王俊的身影。2016年,頭頂清華「姚班」光環,身懷網易、谷歌、百度工作經驗的王俊加入比特大陸,參與了比特大陸每款AI晶片的研發、市場開拓工作。
今年一月份,王俊正式升任比特大陸AI業務線CEO。芯東西獨家獲悉,王俊對AI業務的規劃是:「以自研的晶片為核心,打造覆蓋雲和邊緣的高性能AI加速產品矩陣。同時積極與上下遊的AI算法、應用、硬體等廠商進行合作,打造繁榮的算豐生態。」
在即將於12月1日開幕的GTIC AI晶片創新峰會上,比特大陸AI業務線CEO王俊將作為嘉賓出席,帶來《AI晶片和算力,在智慧城市新基建的機遇與實踐》主題演講,分享比特大陸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背後巧思。
峰會在即,芯東西獨家專訪王俊,了解在現有的產品解決方案之外,這位新任「掌門人」將把比特大陸的AI業務帶往何方?
一、AI算力緊缺下的商機
「(人工智慧)市場對算力的需求增長得非常快,但從這幾年算力的滿足程度來說,(算力的增長)其實遠遠不夠。」談到現階段AI晶片市場的發展階段時,王俊說到。
而AI算力的緊俏,王俊早在2016年就已有察覺。
畢業於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後,王俊陸續在網易有道、谷歌、百度工作,積累了大量人工智慧經驗。
王俊向我們分享了2016年時,他作為算法從業者的思考:「大家常常說『人工智慧=數據+算法+算力』。網際網路上的數據很多,這不用贅述;算法方面,幾乎每年各個機器學習領域的國際頂會都有新的算法成果出現;但算力方面,大家用到的基本還是以CPU和GPU為主,缺乏一個大的爆發。」
如何提升算力?答案指向了AI晶片。
但是,推進AI晶片的研發、落地並非易事。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的技術積累、強勁持續的經濟實力等缺一不可。
同樣是在2016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礦機晶片玩家的比特大陸,計劃向AI領域拓展業務,並推出「算豐」品牌。成立於2013年,比特大陸在晶片方面已有積累,但缺少人工智慧方面的經驗。而這成為了王俊的機會。
就這樣,王俊成為比特大陸AI晶片業務初創團隊中的一員。
王俊描述2016年業務初創時的艱辛:「最初的時候我們基本上是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撲。」業務方向規劃、具體產品研發、客戶需求收集分析、市場開拓等各種工作均需從頭做起。
到現在,比特大陸已經推出4款AI晶片量產落地,AI業務研發團隊規模攀升到200餘人。
今年初,王俊升任比特大陸AI業務線CEO。
芯東西獨家獲悉,王俊對AI業務的規劃是:「以自研的晶片為核心,打造覆蓋雲和邊緣的高性能AI加速產品矩陣。同時積極與上下遊的AI算法、應用、硬體等廠商進行合作,打造繁榮的算豐生態。」
王俊向我們解釋道,相比於針對某些項目進行「一次性」的研發和人力投入,聚焦於提升產品質量和打造產品生態更為重要。「我們的人員一定是緊缺的,這樣能把我們所有的人都聚攏起來。」他說。
近一兩年,比特大陸面臨高層的人事更迭,亦引起外界對其AI晶片業務的擔憂。對此王俊回應道:「比特大陸作為一個高速成長的集團,公司內部發生一些人事方面的調整還是比較正常的。而且內部員工並未因此而動搖對業務的信心。我們內部員工受到的影響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同時,王俊亦對AI業務未來發展表現出信心:「相信假以時日,AI業務有望成長為集團中區塊鏈業務之外的另一大支柱。」而比特大陸區塊鏈業務的營收規模在百億級別。
二、新款「雲+邊緣」AI晶片明年見
如王俊所說,目前比特大陸算豐已經基本形成覆蓋雲邊端應用的產品矩陣。
具體來說,2016年至今,比特大陸先後推出三款雲端AI晶片、一款終端晶片。
▲比特大陸歷代AI晶片產品
2017年推出的首款雲端AI晶片BM1680,成為比特大陸的「試水」之作,並未實現大規模商用。
相較而言,2018年發布的第二代雲端AI晶片BM1682獲得了規模化的商業落地,並搭載於比特大陸AI加速卡SC3、嵌入式AI迷你機SE3、高密度AI伺服器SA3等產品。
同年推出的終端AI晶片BM1880,則成為擴展算豐生態邊界的一款產品,在攝像頭等領域實現落地 。
2019年底發布的BM1684晶片面向雲和邊緣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性能和競爭力。
▲比特大陸第三代雲端AI晶片BM1684
王俊向芯東西透露,相比業界同類產品,比特大陸AI晶片具備三大性能優勢。
首先,算力利用率領先業界。比特大陸的AI晶片搭載了較大的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以儲存更多的模型和數據,進而實現更好的層間融合,大量減少數據的搬運,提升算力利用率。
王俊稱,與業界領先企業推出的某款旗艦GPU產品相比,比特大陸的BM1684晶片產品額定算力不夠高,但因為更高的算力利用率,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更高的吞吐量和實測算力。據悉,在很多場景下,BM1684的算力利用率可達到80%左右。
其次,在晶片上用硬體直接實現某些深度學習操作,以降低功耗,得到更高的算力功耗比。
另外,比特大陸AI晶片集成度較高。考慮到不同落地場景的需求,在為AI晶片產品集成深度學習計算模塊之外,比特大陸團隊還為AI晶片設計了大量硬體加速單元,以高效實現圖像的前後處理、編解碼等非AI的操作。
此外,王俊稱,AI算法更新迭代速度較快,因此在研發過程中進行預研預判,控制好發布產品的節奏亦十分重要。「我們不會好幾年才出一個晶片,我們一般是一年多會出一顆晶片。」他說。
基於上述思路,比特大陸最新一代「雲+邊緣」AI晶片BM1686正在穩步推進研發,不同於前代產品在NPU單元中採用2D計算架構,BM1686將在NPU單元中採用3D架構,以實現更高計算密度。此外,BM1686還支持了更多的計算精度,並且針對實際場景中部分常用算法進行硬體加速,以提升整體運算速度等。
此前,比特大陸方面曾預計BM1686將於今年發布,但實際發布時間略有延遲。王俊透露,BM1686預計將於2021年中發布。
三、切入智慧城市,打造AI算力中心
對於AI晶片玩家來說,實現領先的產品性能的下一步,就是找到適宜的落地應用場景。目前,比特大陸已經為北京市海澱區、福建福州等地區打造了「智慧城市」、「城市大腦」解決方案。
在王俊看來,智慧城市憑藉三大特點,成為比特大陸AI晶片良好的落地市場:
1、智慧城市對AI算力需求強烈。城市各類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比如,北京市海澱區各類攝像頭每天可收集數以億計的圖像,比特大陸AI算力中心可以為這一量級的數據處理提供高性能的算力支撐。
2、智慧城市建設具備良好的可複製性。王俊認為,各個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中有共通之處,標杆案例具備良好的可複製性;
3、智慧城市是人工智慧新基建的「集大成者」,是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的解決方案。基於大量傳感數據,比特大陸聯合合作夥伴打造的AI解決方案,能夠對數據進行及時感知、全時響應,並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在精準研判的基礎上,完成提前的預測。
在推進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比特大陸採用與合作夥伴協同的模式,側重於投入AI算力中心的建設。
以比特大陸為北京市海澱區提供的城市大腦解決方案為例,這一實踐中,比特大陸與百度達成合作,使比特大陸的BM1682晶片與百度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PaddlePaddle形成了良好的底層適配,保證百度的各類AI算法能夠高效運行,進而滿足海澱區有關部門在交通、環保等方面智能化治理的需求。
我們了解到,在安防、泛安防等場景之外,比特大陸亦已在新零售、電力、工業網際網路、物流等多行業場景實現AI解決方案落地。
結語:AI晶片市場方興未艾
作為2016年就開始布局AI晶片市場的國內玩家,比特大陸的AI晶片布局正日漸清晰。
在比特大陸等率先入場的玩家之後,還有更多AI晶片玩家正湧現出來。僅以國內為例,在企業信息平臺「企查查」檢索「人工智慧晶片」關鍵詞,搜索結果返回7000餘個結果。
不僅如此,近期,市場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發布《2020上半年中國人工智慧晶片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預計,到2023年,AI晶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AI晶片市場的「熱潮」背後,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交通……AI晶片正切實成為種種場景智能化轉型所需要的核心硬體支撐,亦為各個玩家提供市場與舞臺。
「越來越多的公司湧進這個賽道,這也說明我們選對了市場。相信大家經過發展沉澱之後,最後這個行業會趨於穩定。」王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