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早高峰,在山東棗莊的部分路段,市民正小心翼翼地前行。可即便如此,還是有騎車人接二連三地滑倒在地。
路面結冰了?是的。據報導,當地氣溫驟降,被灑水車清洗過的路面變成「溜冰場」,過路市民叫苦連連。對此,當地「深表歉意」,表示將密切關注天氣情況;氣溫低於2℃時,全面停止灑水作業。
灑水、結冰、滑倒,事情並不複雜。質疑、報導、回應,也皆為「常規操作」。但以小見大,這隻麻雀還是值得解剖一下。
首先,誤解應澄清。作為城市管理的標配,灑水車功勞不小,但也沒少惹是生非。近年來,從雨天灑水到冬天灑水,相關爭議並不少見。必須承認,其背後有誤解成分。其實雨天也好、冬天也罷,灑水作業都有必要性。衝洗地面、澆灌草木、治理揚塵,不一而足。網友之所以「想當然」,跟信息不對稱有關。此外,就棗莊的案例而言,零下4度灑水車依舊「敬業」工作的滑稽場景,並不存在。從官方回應來看,灑水是28日晚,由於當晚氣溫驟降,才致使第二天連累行人。
當然,即便如此,也不能脫責,更不能少了反思。對於「寒冬灑水」,最該反思什麼?答案不複雜——管理僵化。也就是說,重點不在於何時灑水、能不能灑水,而在於如何「正確」地灑水,避免把好事辦砸。
近來,關於城市治理,我們常強調「繡花功夫」,強調精細、精準、耐心、巧心……道理並不高深,共識早已形成,但具體執行起來可能繁雜瑣碎、千頭萬緒。就以灑水來說,所謂「繡花功夫」,一項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因時因地制宜。管理,應該是動態的;反應,應該是靈敏的。尤其在氣溫不穩定的冬天,更要做好預判,更要避免循規蹈矩、教條主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治理涉及多元主體。比如不少地方的環衛作業已外包給保潔公司,並對次數、是否按時等進行量化考核。職能部門、購買服務、「繡花功夫」——如何共同繪好「工筆畫」,需要意識真正「升級」、管理進一步優化。
城市品質源於精細化管理。
文、編/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