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打分視頻:假如滿分10分,你會給自己孩子打幾分?孩子會給媽媽打幾分?媽媽對孩子總有幾分不如意,反觀孩子直接說出媽媽的優點,並給媽媽打滿分,知道真相的媽媽有點慚愧。觀看過程中我也曾淚目,受到觸動。
孩子在媽媽眼中,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並不完美。深究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
1、 對孩子期望太高,其實孩子將來會和我們一樣平凡,過著普通的生活。作為家長孩子的監護人,應放平心態、尊重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未來。我所能做的就是儘早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使命(我認為使命就是自己熱愛並一直喜歡做的事情),盡力協助。
2、 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平等相處,換位思考。既不能太優待,又不能太苛刻。縱觀和孩子相處的這5年,和孩子發生的那些不愉快,大多數自己當時太累、情緒不好,故而把戰火發洩到孩子身上。比如孩子不小心把飯撒一地,我開心時,會小聲對驚慌失措的孩子說:沒關係、下次注意就好。並和他一塊收拾戰場,在收拾的過程中順便了解事情的原委,並幫助孩子學習下不撒飯的技巧。同一件事情,撒飯那天我工作一天很累,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心情很煩。看到孩子撒飯,直接動怒發火呵斥孩子:你不會好好吃飯,弄一地,多難收拾,你不知道媽媽很累嗎?孩子嚇得哇哇大哭,孩子的內心此時是無助的。家長帶著自己的情緒,管教孩子就很危險,因為你管理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情緒的宣洩。後來意識到問題後,孩子再犯錯誤時,首先要先平復自己的情緒,再面對孩子。或者直接對孩子說:媽媽心情不好,需要平靜一下,等媽媽心情好點再處理你的問題,好嗎?孩子聽到後就能理解,有些問題不等我處理,孩子自己就解決了。
3、 孩子知道我是他的媽媽:無論是剛剛批評了他、懲罰他一周不準吃零食、規定時間內吃完飯、反覆練習…孩子都乖乖照做,雖有委屈,但事後總甜甜地喊我媽媽,不跟我計較,跟在我屁股後面,在孩子眼中媽媽就是最好的,穿衣服好看、做事情厲害.可是只有媽媽們自己知道,有點自嘆不如。只要媽媽在,孩子就很滿足。媽媽哪?滿足嗎?
因為孩子的到來,讓我們重新認識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辛苦、有付出,看似我們一直用心教導孩子,實際上孩子對我們的反饋更真實。
孩子,我會試著放慢自己的腳步,陪你慢慢走,並隨時停下腳步。觀四季不同、看繁花似錦、察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