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趕出境」——記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敵後...

2020-12-0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佛教聖地五臺山,五峰聳立、千嶂環護。抗日戰爭時期,以阜平、五臺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創立了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這個「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如一把尖刀插向了敵人的心臟。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挺進華北抗日前線。「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在取得抗戰開始後的首個勝利之後,一一五師主力南下晉西南,而由政委聶榮臻率領的第一一五師一部及軍政幹部共3000餘人則留駐五臺山地區,著手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

1937年11月7日,以阜平、五臺為中心的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次年1月10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河北阜平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共產黨員、國民黨員、各抗日軍隊和抗日群眾團體的代表,工人、農民、開明紳士和資本家的代表,蒙、回、藏等少數民族的代表以及五臺山寺廟的和尚、喇嘛等140餘人,代表著邊區30餘縣的廣大民眾。會議經過民主選舉,成立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這是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敵後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它頒布實施的各項政策法令,穩定了社會秩序,根本改變了國民黨軍隊敗退和政權垮臺後出現的混亂局面,使敵後抗戰力量得到迅速發展。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成立,分局代表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全面領導邊區的黨、政、軍和群眾工作。這年年底,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共轄70餘縣,擁有居民1200萬,武裝力量約10萬人。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創立與發展,引起了日軍極大的恐慌。他們在華北採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相結合的「總力戰」,連續5次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掃蕩」「蠶食」。日軍還製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慘案,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晉察冀根據地進入艱苦困難的時期。

面對這樣的局面,晉察冀分局和晉察冀軍區執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堅持敵後抗戰、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權,實行精兵簡政、減租減息,發展生產。同時,抗日根據地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加強地方部隊、主力部隊和民兵相結合的方法,採取「敵進我進」「向敵後之敵後伸展」「把敵人擠出去」等軍事鬥爭方針。

在高高的山岡上,在密密的叢林中,在遍地的青紗帳、蘆葦蕩裡,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錘鍊出了一整套令日寇聞風喪膽的戰法: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

1945年5月,晉察冀根據地軍民根據中共中央「削弱日偽,發展我軍,縮小敵佔區,擴大解放區」的方針,對日、偽軍發起大規模夏季攻勢,先後發動察南戰役、雁北攻勢、子牙河戰役、大清河戰役、熱遼戰役,消滅日、偽軍2萬餘人,擴大了解放區,將敵人壓縮到鐵路沿線及主要城市。

同年8月,晉察冀軍區在廣大群眾的支援下,對日、偽軍展開大反攻:一部攻奪大同、豐鎮等城,一部進攻太原,一部包圍北平,一部攻張家口、張北、多倫、沽源,一部攻唐山、秦皇島等,一部攻天津、塘沽,一部攻石家莊、保定,攻佔城市70餘座,解放了西迄同蒲鐵路,東到渤海、錦州,南臨正太路、石德路,北至多倫、赤峰的廣大地區,使晉察冀根據地與晉綏、晉冀魯豫、山東根據地和東北解放區連成一片。

「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趕出境。不怕雨,不怕風;抄後路,出奇兵;今天攻下來一個村,明天奪回來一座城。叫鬼子顧西不顧東,叫鬼子軍力不集中……」從晉察冀根據地開始,敵後根據地如同四散的火星迅速形成燎原之勢,為取得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華社太原6月29日電 記者王菲菲)

相關焦點

  • 到敵人後方去:我黨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主要抗日根據地達到19個,長城內外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接二連三地重創日軍,侵略者囂張的氣焰一次次被打掉。「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趕出境……」伴隨著雄壯豪邁的抗日歌曲,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戰爭,敵後廣大軍民克服極端困難,使創建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猶如一把把尖刀,牢牢插進敵人的胸膛。
  • 為何只有共產黨能堅持敵後抗戰
    共產黨最早認定「到敵後去」的發展方向 遊擊戰是弱軍對抗強軍的有效方式,這一點在近代世界各國已有公論。縱橫西歐無敵的拿破崙被西班牙的遊擊戰爭拖垮,大英帝國被南非的布爾遊擊隊困擾得無計可施,只好妥協,都是西方軍事家推崇的戰例。談起在近代中國進行的遊擊戰,中國共產黨自然是頂級大師,從1927年建軍後就長期依靠老百姓在農村打遊擊。
  • 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
    這是八路軍創建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     「太原失守後,晉察冀三省聯結地區的多數縣城都空了。」晉察冀日報史研究會會長陳春森說,早在1937年10月,聶榮臻就帶領約3000人的隊伍開始創建根據地了。     到曲陽縣不久,八路軍騎兵營就打了一個漂亮仗。他們一舉搗毀日軍的一個兵站。這一仗給了老百姓極大的信心。
  •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常說的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到底是怎麼劃分的呢?
    兩個戰場雖然在地域上相對獨立但二者在總的持久戰戰略方針的指導下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策應,不可分割,共同構成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之總體戰場。正如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時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相負著杭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 八路軍在敵後咋抗戰? 95歲神槍手講述「麻雀戰」
    「麻雀戰」:神槍手領頭 專打日本「太君」  八路軍在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後,經常遭遇日軍的掃蕩。麻雀戰運用最多的就是反掃蕩的時候。  李付勝老人說,敵人到根據地開始掃蕩前,八路軍主力部隊一般會跳到外線日軍佔領區攻打敵人據點,繳獲物資。同時,每個團會派下去幾十名槍法準的老兵到各地,每人帶領一些民兵在根據地搞「麻雀戰」。
  • 留下精神食糧勵志後人——讀《再談(敵後武工隊)和作家馮志》
    《兒女風塵記》的故事記個囫圇吞棗,張孟良的大名至今沒忘。真正了解張老是定居靜海後,在親戚家看到了長篇小說《血濺津門》,有幸把它讀完。我的讀書習慣是索取材料型,一般是不花大氣力浪費時間啃長篇的,《血濺津門》另當別論。《血濺津門》改編成電視劇後,郝明的形象及津郊武工隊深入敵人心臟,摧毀日軍在華北最大的兵站基地,情節驚險曲折,引人入勝的故事,在津沽大地家喻戶曉。
  • 八路軍夜裡行動,村民的狗給鬼子報信,開國中將帶上打狗隊進了村
    百團大戰之後,日本鬼子因為遭受了我八路軍的痛擊,對我軍更加重視起來,決心對抗日根據地發起空前的大「掃蕩」。為了斷絕我八路軍的補給,對根據地的村莊實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後來的開國中將王宗槐,此時正在晉察冀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他看到這些敵後區域很困難,主動要求去這些地方工作。
  • 八路軍冒毒氣戰鬥:鬼子丟下毒氣罐落荒而逃(圖)
    人物小傳:孫新民,山東省肥城市人,1917年生,1933年在家鄉參加共產黨領導的「讀書會」,193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時,在溝北的野地裡,成群的鬼子兵「呀呀」嚎叫著向我營主力部隊衝去。李副營長率領戰士們用密集的子彈和手榴彈回擊敵人,戰鬥呈膠著狀態。王營長立即命令掩護分隊向敵人射擊。敵人遭到我們側擊,調過頭來向村子開槍。趁敵分散之機,李副營長指揮大部隊向東突圍,甩開了敵人。
  • 抗戰老兵馬扶增:大掃蕩後 他在敵後秘密抗戰三年
    1941年上半年,16歲的馬扶增到活躍在冀中地區的八路軍第三縱隊參軍。「日本鬼子天天掃蕩,三裡一崗樓,五裡一據點,家裡實在待不下去。加上我兩個哥哥在抗戰初期參加了八路軍,我也就參了軍。」馬扶增說。  1942年5月,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五一大掃蕩」。
  • 對越自衛反擊戰第一個犧牲的女兵,轉運傷員時中彈殉國,年僅24歲
    古時候北宋著名女將佘賽花等,到抗日戰爭時更多。她們有的可能沒有直接上戰場,而是在後方照顧傷員、負責後勤,但她們的貢獻不容忽視。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負責後勤等事務的女兵,也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第一個女兵。1955年,郭容容出生在山東福山縣。小時候,她經常聽老一輩人講當年解放軍是如何英勇作戰,如何趕走小鬼子的。時間久了,她非常崇拜軍人,立志以後要成為一名女兵。
  • 日本鬼子為什麼愛搶老鄉家裡的雞?
    尤其是晚上站崗的時候,肚子餓得特別難受,一般都是兩人站崗,肚子餓時一個站崗,一個人到外面街上去找東西吃。」 1942年1月18日的《晉察冀日報》報導: 在糧食給養上,敵人就更加狼狽了。據抓去的民夫談敵人每日三餐均吃雜米飯(即少許大米拌上高粱),而且每人只限吃一碗,當然吃不飽是事實,於是便只好出來搶劫。敵人曾經為了搶一個老太婆的窩窩頭和大豆而打起架來,而菜蔬則以搶來的老百姓的南瓜和山藥充之。
  • 「屎尿罐」炸日軍工兵 地雷埋進鬼子據點
    ★讓雷追著敵人跑「我從小就喜歡纏著爺爺,是聽著他的傳奇故事長大的。」于濤告訴記者,爺爺把「飛行埋雷」發揮得淋漓盡致,每次發現敵人後,迅速分析判斷敵軍行動的路線和方向,搶先埋設地雷,讓雷追著敵人跑。一次日軍到文山村「掃蕩」,于化虎背起地雷迎著敵人跑去,在日偽軍必經的道口埋設,十幾分鐘後地雷爆炸,傷敵7名。
  • 唐殿誥:在炮火中打退了敵人九次衝鋒
    「八路軍是毛主席領導的軍隊,是老百姓的軍隊,在部隊裡官兵平等,還可以學習文化知識。」當時,12歲的唐殿誥還不知道共產黨,也不知道毛主席,卻被這樣的標語深深地打動了。「我想,有這麼好的八路軍,人人平等,還可以學文化,就跟整天一起玩的一個小夥伴商量,咱們去當兵不行嗎?他說好。就這樣,我們兩個人就跑到了八路軍那兒。」 站崗的八路軍問:「幹什麼呢,小鬼?」
  • 地雷戰:「屎尿罐」炸日軍工兵 地雷埋進鬼子據點
    ★讓雷追著敵人跑  「我從小就喜歡纏著爺爺,是聽著他的傳奇故事長大的。」于濤告訴記者,爺爺把「飛行埋雷」發揮得淋漓盡致,每次發現敵人後,迅速分析判斷敵軍行動的路線和方向,搶先埋設地雷,讓雷追著敵人跑。  一次日軍到文山村「掃蕩」,于化虎背起地雷迎著敵人跑去,在日偽軍必經的道口埋設,十幾分鐘後地雷爆炸,傷敵7名。
  •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2.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是新時代黨的地方組織選舉工作的基本遵循。
  • 盤點《抗戰》精妙武器:成鬼子大掃蕩夢魘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com...
    在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中,抗戰軍民創造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遊擊戰爭,在廣闊的敵後戰場上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中國抗戰前線網遊《抗戰》再現歷史遊戲戰術,還原著名的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譜寫人民戰爭的光輝篇章。
  • 八路軍在敵後戰場呈幾何級數增長,晉察冀軍區從2千增至120萬
    ▲抗戰初期形勢圖 1937年夏天抗戰剛剛爆發時,蔣介石在廬山舉辦的暑期訓練班上講話,提出要「在抗日戰爭中削弱共產黨力量五分之二當時,根據國共雙方合作抗日的協議要求,集中在陝甘寧根據地的紅軍主力剛剛完成改編,共有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4.5萬人左右,加上改編為新四軍的南方紅軍遊擊隊1萬餘人、留守陝甘寧根據地的3萬餘人,中共領導的所有正規軍堪堪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