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條熱搜本雞條女孩應該還在期待著今年極限男人幫的生賀微博。
Whisper by Miro
03:49來自貓哥在大學
文編-瓦蒂薩
圖源-網絡
1
《極限挑戰》算得上是東方衛視的王牌節目了。
由6位固定MC(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本雞條女孩只承認前四季的存在)黃渤、孫紅雷、黃磊、羅志祥、王迅、張藝興組成的「極限男人幫」是曾經絕對的亮眼存在,2015年6月14日首播之日起就以橫掃千軍的架勢霸榜收視。
主創走心,節目精彩,口碑爆表,死忠不少。節目是優秀的,MC們也是相當能打的,一個個有梗有料、火到出圈,業務能力沒話講,百億票房先生+金馬獎影帝渤哥 is watching you.
廣為大眾所認可的《極限挑戰》巔峰之第二季,最後收官集的公益演唱會可是我高中時期反覆重刷的top1,「小豬」羅志祥和Jolin蔡依林的《夠了+Play》舞臺燃到我至今難以忘懷。
然後呢。
畢竟,距離2015年6月14日,已經過去了整整1775天啊。
2
其實也不能說是「房子塌了」,畢竟我真是個陳舊粉,標題寫得清清楚楚。
但越是陳舊的粉越是真情實感地放聲歡笑過淚流滿面過悉心珍藏過——雖然是為了這六個人之間的羈絆而感動,而並非死盯著今天——2020年4月23日——內娛八卦實實在在的主角,羅志祥先生不放。
作為一個雞條女孩,並不能說很了解他,他的一些不太好的過去,真的是想著過去也就過去了。在看一個真人秀的時候,作為綜藝的觀眾其實又有誰會去了解某個成員的全部呢?
更尤其是,當好感濾鏡已經層層疊疊的時候,就更不會想要知道例如「羅密歐組合」的「截胡女友軼事」。因為看得太明白就不會再笑了,更何況再深挖也不可能摸個透徹。
關於「羅密歐」(羅志祥與歐弟的古早組合名)的一些舊事
包括這個劈腿故事的女主角周揚青,其實我也是在看了《極限挑戰》後才認識的她,也知道些許他們之前分分合合酸酸甜甜的愛情故事。可是說到底作為一個節目觀眾、一個普通網民,我對他們的了解也就僅僅局限在節目組呈現出來的內容和微博上爆炸的信息而已了。
看似充量的信息在無時無刻滿足著人們的需求——十幾條熱搜,千萬條微博,鋪天蓋地的營銷號通稿、團隊公關和各路吃瓜人士的吐槽謾罵,其實人們又能從中了解多少呢。
3
當某些見不得人的秘密沒有被真正捅破。「陽光燦爛,不見陰霾。」
……好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啊?
難道不是如此嗎?九年來周揚青也不是一無所知,但她好像之前迷迷糊糊也快樂過一陣子,她說她覺得自己是被愛著的;
自家的偶像浪了大半輩子,黑料一大把洗白無數次,粉絲也不是完全沒聽說,但絕大多數還是滿不在乎互相鼓勵高呼「打榜快樂」。
當我大早上被熱搜榜敲懵、被女方的聲明震驚時,有那麼一瞬間,我居然真心希望她沒有爆料,我竟然寧願一個已經荒廢了九年青春的姑娘甘心接受「好聚好散」,明明根本一點也不好。
我沒有為羅志祥事件而十足心寒,雖然他實在大錯特錯,觸及底線。大致了解後我反而沒有了反應,甚至平靜得可怕,默默讀完了羅志祥的回應微博,默默走開,除了系統會記住我的ip瀏覽,不再留下任何的痕跡。
如果純粹美好能再持續得久一點。可惜虛偽必將破碎。
我竟然不是很希望她說出來,我也很訝異自己怎會有這種想法,但我的確因這一念而深感悲哀,為自己,為這一念。
好在最後,周揚青她沒有那麼乖,她說了出來,儘管已經浪費了九年。
4
熱搜有在降,這是肯定的。他當然不會像劉陽一樣直接退出公眾視野,畢竟段位要更高一些。
也許?
微博反覆上線四十餘次,發布模稜兩可的回應,收穫無數憤怒表態,卻也只能如此而已。估計他的團隊在忙著新一輪保資源,然後指望「網際網路特色——七秒記憶」。
其實最近羅志祥的資源不錯,《創造營2020》導師、《這就是街舞3》《東方衛視極限挑戰6》第六季等都有他的一席之地,人設卻崩了個稀碎。說來早就沒有什麼人設了,深扒一下還是能翻出不少舊帳的,只是有些力量實在強大,有些看客一時間無心去尋求答案。
作為曾經的雞條女孩,一直在等原班人馬重聚的我,其實還記得很多很多的故事,就最近還有不少溫情互動呢,但我也不想再提起了;「柯祥」「朱碧石」,都不會再回來了,但我似乎也不會忘記,不會忘記他們,在我心裡留下過深刻印象。
以後如果再打開《極限挑戰》相關的內容,可能彈幕就不會那麼好看了,曾經的和諧不再,實屬正常,是應該的。羅志祥的道德底線,網民們似乎是看明白了,那其他的呢?
難道那些吃瓜熱搜、營銷通稿,賺黑錢的蹭熱度的亂站隊的,搞顏色的打擦邊球的就很光明?
娛樂圈亂象不在少數,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明星們展示在公眾面前的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其實都未可知,更別說他們的真實面目了;
又或者,把範圍擴大到每一個人都是合理的,畢竟想要看清一個人,說到底還是天真的念頭。
可這是我的雙眼。我堅定地想要用好我的雙眼。
5
有人說,你看這娛樂圈烏煙瘴氣,總有翻船的可能,還是得嗑紙片人,安全第一,乾乾淨淨。
當然啦,除非你家房子是《我英》。
其實作為雞條女孩
真的不太希望
有人拿「那句口號」開玩笑
—END—
你看最後兩個字,像不像上次欠我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