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傅家墳:傅氏家族英才輩出,無愧齊魯文化世家

2021-01-09 騰訊網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說起傅家墳,聊城人都知道,這是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的桑梓。明清時期,聊城有五大名門望族,分別是任、鄧、朱、傅、耿。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傅氏家族,傅家墳便為傅氏家族文化的發源地。據了解,傅家墳原名「大興村」,因村內有一座傅家陵園,村民習慣上喊「傅家墳」。於是,「大興村」約定俗成更名為「傅家墳」。

傅家墳位居城南,地處湖南路與聊陽路交叉位置,是一個擁有五千餘人口的大村,傅姓佔據半數以上。從外觀上看,傅家墳與普通村落相比,並無與眾不同之處。但翻閱歷史,你會發現,傅家墳文化底蘊豐厚,因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成長於此,後世家族子弟多有當朝為官者,使得傅家墳村由古至今都散發著內在的貴族氣質。

據《東郡傅氏族譜》記載,傅家始祖傅回於明成化年間由江西吉安永豐縣至山東東昌府冠縣任知縣,七世祖傅以漸是清朝開國狀元,康熙皇帝的老師,尤受順治皇帝器重,歷任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等官職。在聊城古城北門裡路東相府街有傅以漸的府邸——相府,因此傅以漸家族還被稱為「北門裡傅」或「閣老傅」。

史料記載,明萬曆三十七年,傅以漸生於山東聊城,幼時聰明過人,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他少時雖家庭貧窮,但勤學不輟,終成大器。清順治三年,清廷舉行開國後第一次殿試,傅以漸中進士,奪清代首科殿試狀元。又有史料載,順治帝破格提拔傅以漸為兵部尚書,眾皆贊同,一致認為,選擇得當,用人適時,宮廷和睦,天下太平。

傅氏家族非常重視文化教育,讀書重文的優良家風世代傳承。同時,傅氏家族善於修身,為官者勤政愛民,兩袖清風。從傅以漸、傅繩勳、傅繼勳到傅斯年,都是當時著名的清官,傅氏家族無一貪官汙吏。安貧樂道,輕財好義,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傅氏家族具備的所有優良品質在近代著名學者傅斯年身上體現得更為充分。

▲ 傅家享堂

據介紹,「閣老傅」家族共考取進士6人,舉人10人,其中一名為武舉人,有姓名可考的秀才有119人,其中武秀才12人。正七品以上官員有23人,包括正一品官一人、正二品官一人、從二品官1人等。從明清時期延續到近現代,傅氏家族真可謂名人輩出。2014年,聊城傅氏家族被評為山東省「齊魯文化世家」。

▲ 傅氏陵園

來到傅家墳,傅氏陵園值得一去。置身其中,你可以看到林立的碑石和各異的石獸,甚為壯觀。塋地南北長三百六十米,東西寬一百二十米,佔地約八十畝,塋牆外四周有護塋地四十畝,總計號稱一百二十畝。塋門有二,東西並列,間隔五十至六十米,北向而立,均為單簷歇山頂,高約一丈五尺,一洞,北向砌石,南面敷磚。西門鐫石門額為「傅氏先塋」,東門鐫石門額為「傅狀元塋」。

▲ 傅氏陵園內有座石牌坊

據傅家墳村支部書記傅東坤介紹,傅氏陵園是傅氏家族跨越了明清兩代至今仍在使用的墓地,近年來,傅家墳一直在推進陵園的恢復重建工作,傅家後人積極自發捐資參與重建。目前,一期和二期工程均已完工,恢復了石牌坊、石馬、石羊、翁仲、石虎、石獅、享堂等。恢復後的傅氏陵園已成為聊城一處必不可少的旅遊景點,每年可吸引近萬人次入園參觀。

▲ 傅家墳村舉辦第一屆祭祖大會

今年5月份,在現任村支部書記傅東坤的組織下,傅家墳舉辦了第一屆祭祖大會,反響非常強烈,近至河南,遠至臺灣,漂泊五湖四海的傅家子弟紛紛回到聊城參加祭祖大會。傅東坤表示,祭祖大會的舉辦力爭成為常態,這對弘揚和傳承傅家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目前,傅家墳正在打造一處黨建文化廣場,預計一個月即可完工。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傅氏家族列入山東文化世家 傅氏後人繪製「傅閣老」畫像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來源:聊城晚報傅氏文化傅式修(左)與傅尚範在傅閣老畫像前。□記者 張娜 攝山東有過哪些名門望族影響過齊魯文化,這些大家族又因何興衰?我國首個家族研究書系《山東文化世家研究書系》近期問世,書系記錄了孔家、牟家等28個大家族的發展史。我市清代聊城的傅氏家族、楊氏藏書世家入列其中。近日,記者採訪了傅氏後人、74歲的傅式修。
  • 祝賀山東聊城《東郡傅氏族譜》六修2019版出版
    隨著鼠年腳步的臨近,凝聚著山東聊城「閣老傅」家族眾多族人兩年半的辛勞和心血,經過印刷廠員工緊鑼密鼓的日夜趕工,我們盼望已久的《東郡傅氏族譜》終於即將印刷裝訂完畢,預計於臘月二十八日送到族人手中!這意味著鼠年春節,這套莊重典雅的精裝族譜可以供奉在供桌上告慰祖先了!
  • 聊城傅氏塋陵開園 籌建傅氏文化苑
    新揭幕的傅氏先塋。陳金路 攝傅氏祭祖大會。5月27日,來自濟南、汶上以及各縣(市、區)的700餘位傅氏家族代表、宗親以及社會各界人士,齊聚聊城城南傅家墳村文化廣場,見證了「傅氏先塋」「傅狀元塋」揭牌儀式暨祭祖大會。各地族人紛紛呼籲,應將客葬臺灣大學校園內的著名近現代教育家傅斯年的靈柩遷葬祖塋;同時,籌建傅氏文化苑。
  • 聊城:傅氏後人慾投資千萬重修傅墳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來源:聊城晚報傅氏文化已經恢復的石羊,位於傅墳墓道的兩側在清朝,傅氏家族是聊城望族。傅以漸的家在聊城古城北門裡,是「相府」,可惜的是已經被毀掉。傅以漸死後,埋在城南,那裡是傅氏祖塋,也被稱為「傅墳」。文革時期,傅墳的厄運來了,石馬、石羊、翁仲、石虎,石牌坊相繼被毀掉,傅墳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傅東坡,是一位傅氏後人,現在黑龍江經營煤礦生意。他決定,捐資一千萬元重修傅墳。
  • 山東臨沂湧泉《傅氏族譜》!距今已有302年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傅氏文化自:煙臺傅氏尚德堂山東臨沂蒼山莊塢鎮湧泉村傅氏家族大約是在元末明初遷徙到山東的,現存康熙四十五年祖碑一座,距今已有302年,還有族譜一本。傅升泉山東省沂州臨沂縣湧泉村《傅氏族譜》世系 名 備註1 彝,大明洪武二年先祖傅彝自山西省洪洞縣大喜鵲窩村大槐樹底下遷居山東省沂州臨沂縣湧泉村傍沂河而居。
  • 山東臨沂蒼山莊塢鎮湧泉村《傅氏族譜》!距今已有302年
    只要你姓傅(付):無論在哪裡: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傳播傅氏正能量!是每個傅氏子孫的歷史使命!功在千秋!自:煙臺傅氏尚德堂山東臨沂蒼山莊塢鎮湧泉村傅氏家族大約是在元末明初遷徙到山東的,現存康熙四十五年祖碑一座,距今已有302年,還有族譜一本。
  • 傅氏名門望族英才輩出: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傅氏文化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修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22年),距今有近500年歷史。傅氏宗祠南安豐州溪口物華天寶,英才輩出。其中明清兩代的傅氏家族曾官高位顯、門庭顯赫:明朝萬曆年間擔任南京戶部主事的傅慶貽、清代康熙年間的大慈善家傅奏功、雍正癸卯武進士傅奏啟……至今,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仍在向人們講述著那段輝煌。在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理事會會長傅卿哲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傅氏宗祠。宗祠由磚石砌牆,杉木屋架,東西房神龕門面吊仝精雕細刻,油漆鑲金。屋脊上堆剪著龍鳳龜麟,蔚為壯觀。
  • 版築家聲遠,鹽梅世澤長——臨沂傅氏家族記
    據統計,臨沂地區有傅姓十多萬,分布在三區九縣400多個村莊,如果加上與其同出一脈的蘇北皖北地區的傅氏,人數更是在20萬以上,人口基數大,人才比例高,成為享譽魯南蘇北的世家大族。那麼,進入臨沂市的傅氏從哪裡來?又是如何傳承這獨特家風的呢?本文將給您一一講述。【傅氏圖騰】傅,相也。傅是由「甫」「寸」和「人」組成,傅姓以社會職司為族稱。
  • 齊魯人才網就業大數據見證聊城發展新機遇
    3月22日,聊城人力資源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將在聊城阿爾卡迪亞國際酒店隆重開幕,以山東省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發展新戰略公開為議題,與各界同仁「共話創新、見證機遇」,加快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人力資源服務一體化發展,更好地發揮配置人才的「虹吸效應」和服務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溢出效應」,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服務
  • 大愛無疆 愛心永恆--傅氏家族代表看望患者傅豪紀實
    (著名書法家贈送傅紹眾書法一幅)2月27日年傅氏家族群代表部分代表傅耀松、傅志強、傅國卿、傅曉燕來到濟南省立醫院,將滿載著三百多位宗親濃濃厚愛的捐款,送到了病重幼兒傅豪的爸爸傅強的手中。山東電視臺記者傅秀金,蘭陵縣醫院康復科主任傅見軍請假友情隨行。濟南出版社張元立主任,在濟南的傅林家人陪同看望並熱情招待。(青年書法家傅國卿贈送作品一幅)自傅氏宗親傅強的幼子傅豪身患重病的消息傳出後,傅氏家族認為傅強家裡的事就是就是傅氏家族的事。面對傅強身患重病的幼兒和沒病醫治的現實,理事會號召廣大宗親積極為傅豪捐款。
  • 決定一個家族能走多遠的是家族傳承——傅氏家族忠孝滿門
    內蒙傅氏家族是一個大家族,我是內蒙傅氏家族的一員,我的家族有一個家族微信群。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群,提倡讀書,修身養性,倡導親情,是一個溫暖的親人集體。今天老叔讀了一篇好文章,就分享在群裡。這篇文章是《我下嫁的實用老公,拖著5個窮親戚》。還把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 最美宗祠,南康傅氏!
    南康傅氏淵源 傅氏宗祠莊嚴肅穆,飽含豐富的傅姓文化 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 魅力傅氏宗祠
  • 因政權之爭,北地傅氏家族面臨著遷徙浪潮,依託地北地郡民戶驟減
    以上情況說明,作為傅氏家族郡望所系的北地郡,其實土所指是有變化的;同時還反映出,傅氏家族依託於一個郡境遷移、人民流散的鄉裡社會,這對其家族勢力的成長是相當不利的。有一點十分有意思的是,傅鹹去世後既沒有葬在洛陽,也沒有葬在北地郡。而是選擇葬在河間,但其子孫所徙之地卻是清河,由此衍生了「清河傅氏」。西晉時清河國在南,河間國在北,中間尚隔著安平國和勃海郡。
  • 雲南傅氏:中華傅氏通譜-雲南卷-昭通、鎮雄、鹽源、傅家寨合譜
    青銅文獻的文字載體比甲骨文信息更完整,真實地再現了傅說是比老子與孔子還早七百多年的聖人,亦為中華傅氏家族的始祖。以文字形式流傳下來的《說命》三篇,是傅說文化思想的集成,從殷商武丁王治國安邦開始,一直被確立為後世帝王修身立德治國方略之寶典並沿用至今。《說命》三篇集中地反映出武丁王虛懷納諫和對傅說道德品質的信任與賞識。「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就是《說命》三篇中眾多經典語訓中的一句。
  • 聊城將推動市圖書館新館籌建,進一步完善文化設施
    聊城市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以來,廣大網友紛紛通過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AAP情報站、齊魯今日聊城微信平臺、齊魯晚報今日聊城官方微博積極建言獻策。有網友提出,建議政府加快聊城市圖書館的建設。我比較關注聊城市圖書館的建設,記得2015年就看到咱們聊城的新聞說: 「市圖書館計劃要設計並建設。」
  • 「文化同根、一脈相承」2020聊城非遺展在臺北開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謝曉麗 通訊員 王信穎 郭瑛琳12月29日,「文化同根、一脈相承」2020聊城非遺展在臺北、聊城同時開幕。此次活動由聊城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由中華兩岸文教交流協會、聊城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承辦。採取「聊城講,臺北看」的方式,讓聊城非遺走近臺北,貼近生活,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弘揚。市臺辦主任李保忠向臺灣朋友介紹了聊城的文化和英雄事跡,他在致辭中指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是維繫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
  • 傅氏家族史——謹以此文向先祖致敬
    傅氏家族史——謹以此文向先祖致敬承蒙天地厚澤,我傅氏家族世代旺盛,繁衍生息,心連心,根連根,根深葉茂,人才輩出,衣冠爭榮。觸摸著長長的歷史痕跡,跟隨時光車輪前行,走進傅氏家族史的門扉,聽聽老一輩講講家族的過往。先遷移祖傅榮、傅貴兄弟二人,在清嘉慶年間,一副挑筐,兩副腳板,跟隨闖關東的人流大潮,踏上了遷徙的漫漫徵途。
  • 千裡尋親記——尋根問祖,逐本溯源,內蒙傅氏家族回鄉祭祖
    我們請了攝像師一路跟隨拍攝,我們要把我們傅氏家族這個最重要的歷時時刻記錄下來。攝像車在前方引導,我們一路前行,我四姑傅彩梅拿著相機不停的拍,並且同時把我們一路的行程及時發送到我們的家族群裡。信息的及時傳送,有點現場直播的味道。讓內蒙沒有來參加儀式的家人,也和我們一起共享這一盛舉。村頭佇立的大石頭上,刻著兩個大字「良章」,這就是我們祖上生活過的地方。
  • 傅氏史料:遷至500多年!河北邯鄲前西佐村
    傅氏大家族只要你姓傅(付),無論你在哪裡,關注傅氏大家族,知識共享,攜手同行,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傳播傅氏正能量。投稿宗親:傅文強明朝弘治年間 ,約公元1500年左右,先祖傅易輔舉家再遷現住地,取名傅家街,生息繁衍。
  • 中華文化研究中心在齊魯理工學院授牌
    研究會會長、青島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範躍進教授,研究會專家指導諮詢委員會主任、山東省教育廳原巡視員宋承祥教授,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原一級巡視員韓延明教授,研究會秘書長宋惠國研究員,山東省教育廳新聞中心主任、二級調研員宋全政,齊魯師範學院文學院原院長李雁教授,齊魯理工學院董事長、校長常翠鳴教授,齊魯理工學院齊魯文化研究院院長、曲阜師範大學原校長傅永聚教授,齊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宣兆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