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傅
氏
文
化
說起傅家墳,聊城人都知道,這是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的桑梓。明清時期,聊城有五大名門望族,分別是任、鄧、朱、傅、耿。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傅氏家族,傅家墳便為傅氏家族文化的發源地。據了解,傅家墳原名「大興村」,因村內有一座傅家陵園,村民習慣上喊「傅家墳」。於是,「大興村」約定俗成更名為「傅家墳」。
傅家墳位居城南,地處湖南路與聊陽路交叉位置,是一個擁有五千餘人口的大村,傅姓佔據半數以上。從外觀上看,傅家墳與普通村落相比,並無與眾不同之處。但翻閱歷史,你會發現,傅家墳文化底蘊豐厚,因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成長於此,後世家族子弟多有當朝為官者,使得傅家墳村由古至今都散發著內在的貴族氣質。
據《東郡傅氏族譜》記載,傅家始祖傅回於明成化年間由江西吉安永豐縣至山東東昌府冠縣任知縣,七世祖傅以漸是清朝開國狀元,康熙皇帝的老師,尤受順治皇帝器重,歷任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等官職。在聊城古城北門裡路東相府街有傅以漸的府邸——相府,因此傅以漸家族還被稱為「北門裡傅」或「閣老傅」。
史料記載,明萬曆三十七年,傅以漸生於山東聊城,幼時聰明過人,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他少時雖家庭貧窮,但勤學不輟,終成大器。清順治三年,清廷舉行開國後第一次殿試,傅以漸中進士,奪清代首科殿試狀元。又有史料載,順治帝破格提拔傅以漸為兵部尚書,眾皆贊同,一致認為,選擇得當,用人適時,宮廷和睦,天下太平。
傅氏家族非常重視文化教育,讀書重文的優良家風世代傳承。同時,傅氏家族善於修身,為官者勤政愛民,兩袖清風。從傅以漸、傅繩勳、傅繼勳到傅斯年,都是當時著名的清官,傅氏家族無一貪官汙吏。安貧樂道,輕財好義,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傅氏家族具備的所有優良品質在近代著名學者傅斯年身上體現得更為充分。
▲ 傅家享堂
據介紹,「閣老傅」家族共考取進士6人,舉人10人,其中一名為武舉人,有姓名可考的秀才有119人,其中武秀才12人。正七品以上官員有23人,包括正一品官一人、正二品官一人、從二品官1人等。從明清時期延續到近現代,傅氏家族真可謂名人輩出。2014年,聊城傅氏家族被評為山東省「齊魯文化世家」。
▲ 傅氏陵園
來到傅家墳,傅氏陵園值得一去。置身其中,你可以看到林立的碑石和各異的石獸,甚為壯觀。塋地南北長三百六十米,東西寬一百二十米,佔地約八十畝,塋牆外四周有護塋地四十畝,總計號稱一百二十畝。塋門有二,東西並列,間隔五十至六十米,北向而立,均為單簷歇山頂,高約一丈五尺,一洞,北向砌石,南面敷磚。西門鐫石門額為「傅氏先塋」,東門鐫石門額為「傅狀元塋」。
▲ 傅氏陵園內有座石牌坊
據傅家墳村支部書記傅東坤介紹,傅氏陵園是傅氏家族跨越了明清兩代至今仍在使用的墓地,近年來,傅家墳一直在推進陵園的恢復重建工作,傅家後人積極自發捐資參與重建。目前,一期和二期工程均已完工,恢復了石牌坊、石馬、石羊、翁仲、石虎、石獅、享堂等。恢復後的傅氏陵園已成為聊城一處必不可少的旅遊景點,每年可吸引近萬人次入園參觀。
▲ 傅家墳村舉辦第一屆祭祖大會
今年5月份,在現任村支部書記傅東坤的組織下,傅家墳舉辦了第一屆祭祖大會,反響非常強烈,近至河南,遠至臺灣,漂泊五湖四海的傅家子弟紛紛回到聊城參加祭祖大會。傅東坤表示,祭祖大會的舉辦力爭成為常態,這對弘揚和傳承傅家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目前,傅家墳正在打造一處黨建文化廣場,預計一個月即可完工。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