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跳臺出發的科學訓練

2021-01-17 遊泳雜誌


通過科學指導,一小時內讓接受指導的專業選手成績平均提高0.4秒以上或更高。這一結果您相信嗎?


事實是可能的。只要依靠科學指導、創新訓練,就能取得這驚人的成果。


這個成績是從跳臺出發的改進得到的。


體育特別是競技體育是科學性最強的一個領域之一,涵蓋自然科學和人體微觀科學等多學科,是極為深奧的科學領域。


按照科學規律進行訓練,運動成績的提高是完全有規律可循、可複製的,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和管理能夠達到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頂尖人才並延長高水平運動壽命的目的。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起跳出發動作的科學訓練。


在百餘年的現代遊泳世上,跳臺出發動作均採用雙腳起跳出發動作。


傳統雙腳出發


單腳起跳出發動作得到世界頂級選手的認可是在2007年的世界遊泳錦標賽上,當時已有少數優秀選手應用此項出發技術;2008年奧運會上,菲爾普斯等世界著名優秀選手已開始採用單腳起跳的出發技術。




2011年世錦賽上,更是將跳臺增加了可調式蹬踏板裝置,為單腳起跳出發的選手提供更舒適的條件,以提高競賽成績。



2012年奧運會上,已有98%的參賽選手採用單腳起跳出發技術。遺憾的是,我國相當多的選手仍是傳統的雙腳起跳出發動作。



雙腳起跳出發動作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也是遊泳比賽最古老的出發動作。這種出發動作的優勢在於是易學、易懂,好掌握,對學習者的技術要求不高。


但隨著競賽水平的逐步提高,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這種出發動作暴露出一些明顯的弱點。


如反應時間長,人體重心移動時效長,發力時效短等難以克服的問題。



而更重要的是人體自身能效利用率偏低這一問題嚴重製約了運動員成績的進一步提高。


單腳起跳出發動作經歷了漫長的蛻變、提高和逐步完善的過程,技術的真正成熟也只有短短幾年左右的歷史,特別是以美國名將菲爾普斯為代表的著名選手的採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領、示範作用。

單腳出發動作的優勢在於反應時間短,發力持續時間長不需要人體重心移動時效等優點,而最重要的是能充分調動人體全身多組大肌肉群同時做功的效能,從而使運動員出發速度大大提高,跳越距離明顯增加,特別是短距離比賽的運動員成績提高最佳。

從重力加速度的角度分析,人體在空中躍升、滑翔的時間越長,需要人體躍升的高度越高、付出的體能越大,才能抵消重力加速度,延長人體空中滑翔的時間,從而達到更遠的跳躍距離。


但由於單腳出發動作的技術要領較為複雜,對學習者的技術求偏高,因此在比賽中形成了百人百態的局面,對比賽成績的提高也是參差不齊、良莠難分。


從單、雙腳起跳力學特點及速度對比上分析:


雖然雙腳起跳集中了雙腿的合力同時爆發,對人體產生瞬間作用力量大、加速度快,但由於雙腳起跳必須要先向前移動人體的重心位置後,雙腿才能發力,反應時效加長,人體上肢和身體其他肌肉群不能協同參與做功,且因雙腿發力的作用距離有限、時效很短,如同袖珍手槍,子彈出膛時便失去了加速的作用力,子彈積累的速度較慢;


單腳起跳時節省了先移動重心再發力的時間差,從腳、腿、腰腹到手臂等全身各大肌肉群均可同時、長時效的協調發力,雙腳形成的前後距離差(約0.5米左右),便是新增長的人體持續前移行程,因而成倍延長了人體出發的作用力和加速度作用時間,大大提高了人體出發時的速度積累。


雖然單腳起跳時,因單腿力量所限,初期加速度可能會受一定的影響,但同時增加了雙臂力量的參與,初期啟動瞬間的合力將會大於雙腳起跳的力量。



加之出發後期前腳(腿)在已具備較高速度時的持續的發力,就如同狙擊步槍,子彈在槍管中經過較長的持續加速,出膛時已積累了極高的飛行速度。




對國內外優秀遊泳運動員比賽出發錄像觀察發現,單腳起跳動作可謂千姿百態,能規範地掌握正確動作要領的運動員寥寥無幾,自然影響到該動作巨大潛力的發揮。


發揮出該動作優勢的關鍵在於正確技術要領的掌握,而該動作的核心技術在於充分調動全身各部位相關大肌肉群,在最短時間內的協同參與,這涉及到對生物力學、運動解剖學等多學科知識理解和認知。


經長期學習、實踐和總結,分析規範的動作要領、順序如下:


1、準備。


單腳起跳出發動作是在進入準備後,依據運動員的個人習慣,左(右)腳各腳趾和雙手四指緊扣跳臺的前沿,左(右)腿膝關節微屈,左右位置約在跳臺的中線附近偏左(右)側一些。



右(左)腳腳掌緊蹬在跳板的後踏板上,位置應在跳臺後踏板的偏右(左)側,右(左)腿儘可能彎曲約小於90°如壓縮後的彈簧,人體重心應儘可能的後移。



2、啟動。


在發令槍響後立刻啟動全身大肌肉群協同發力,雙臂迅速、全力拉動跳臺前沿、後腳同時迅速、全力蹬踏跳臺的踏板,帶動人體重心以最快的加速度向前移動,前腿膝關節由微屈變為大幅度彎曲且小於90°,以進一步儲存能量,並隨著人體重心快速前移,雙臂率先完成發力動作。




3、跳躍。


當身體重心的垂線移動至跳臺前沿的垂線位置時,後腿已接近伸直狀態,完成全部發力動作,這時前腳須連貫、迅速並全力參與蹬踏、發力動作,人體重心也進一步加速前移(見上圖單腳起跳出發動作要領c);前腿繼續發力,為身體加速躍起提供能量,直到伸直、前腳離開跳臺前沿,身體進入空中滑翔狀態,(見上圖單腳起跳出發動作要領d)。此時,人體產生的前衝跳躍速度為最大值。


該動作技術按照人體骨骼結構、生物力學和運動解剖學原理分析是完全可行的,在經過半年多的摸索、實踐中得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2006年,先在某市遊泳體校隨意挑選4名從事遊泳訓練4年以上隊員中進行了嘗試性驗證,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理論講解和技術指導後,隊員開始按要求進行單腳起跳出發動作的練習,經過反覆模擬和十多次拭跳練習後,開始逐步掌握上述講解的單腳起跳出發動作要領,並以距跳臺池壁10米遠距離為限,隊員跳臺出發後直體水中滑行至10米處計時。分別對4名隊員進行了動作改進前、後的速度對比,4名隊員的起跳出發動作改進後平均提高0.5秒左右(詳見附表1)。


幾年來,也不定期的對一些運動員的起跳出發動作進行了個別指導,都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


2012年下半年,隨機在省隊4名專業運動員中也進行了單腳起跳出發動作的改進,效果也非常顯著。


這次測試是以運動員動作改進前、後的入水點距離長短做效果對比的。運動員經過不到一個小時的理論學習、模仿和練習後,起跳入水距離均增加了0.6米以上的距離。隨著新動作掌握的不斷成熟,第二天訓練時隊員們的入水距離進一步增長。原有一名雙腳起跳出發,改為單腳起跳出發動作後,入水點距離超過了3米,增加了1米以上(見附表2)。


綜上所述,依靠科學理論探索、研究出的單腳起跳出發技術明顯優於傳統的雙腳起跳技術。


通過跟蹤近幾年世錦賽、奧運會遊泳比賽的影像資料觀察對比,即便是優秀遊泳運動員,其出發跳躍距離(跳臺池壁至入水點)也極少能達到4米距離的水平。



但是,通過進一步優化人體各大肌肉群的發力布局,相信達到或超過4米的跳躍距離是可行的,也可以說該單腳起跳出發技術應是今後遊泳大賽上優秀運動員必須掌握的起跳技術。 



附表2:跳臺出發動作改進前後對比表

 

劉明罡:男,1962年生,河北體育總會幹部、河北師大體育學院研究生,自幼從事遊泳訓練,長期從事流體力學、結構力學和運動訓練學研究。

張紅軍:男,1969年生,石家莊市遊泳體校教練,曾指導多名學生獲得全國青少年、全省冠軍、入選國家青年隊。


推薦:

朱志根談遊泳運動員的專業訓練

成就世界冠軍系列之跳發 1——出發技術講解

出發、轉身和觸壁之蛙泳

出發、轉身和觸壁之仰泳

出發、轉身和觸壁之蝶泳

出發、轉身和觸壁之自由式

問與答 ∣ 怎樣練習出發?

跟冠軍學遊泳∣德雷塞爾的出發

提高出發和蹬壁距離的陸上練習

視頻 | 蹲踞式出發

仰泳出發踢球練習


歡迎訂閱遊泳雜誌 👇

歡迎來稿!稿件請發《遊泳》雜誌編輯部郵箱:youyongzazhi@126.com

相關焦點

  • 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一期項目竣工
    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一期項目現場。黃豔豔攝「HS106、HS140跳臺已具備運動員訓練條件」「水平風洞風倉調試完畢,具備室內模擬訓練條件」「蓄水池已蓄水2.3萬方,滿足兩個跳臺造雪的用水量,正在造雪」「纜車系統驗收合格」……11月22日以來,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項目現場喜訊頻傳。項目負責人張擁法告訴記者,這標誌著該項目一期工程順利竣工。目前,跳臺滑雪和北歐兩項國家集訓隊已經進駐,即將在此開展備戰訓練。
  • 跳臺運動員出發可遠眺長城遺蹟...
    工人日報客戶端訊 從北京出發,坐高鐵只需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區域。位於這裡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以及串起它們的空中廊道「冰玉環」,共同組成了2022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
  • 世界最大跳臺滑雪群——河北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
    跳臺主體開挖施工3月2日,在中鐵十六局集團承建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三大國家級冰雪運動訓練基地之一——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一期項目的施工現場,機械轟鳴,20餘臺大型設備正緊張有序進行施工。今年10月底項目交付後,將成為國家跳臺滑雪隊備戰北京冬奧會的專業訓練基地。
  • 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 山區小縣城,搭起大跳臺(走向...
    啟動,滑行,下蹲,加速,起跳……國家跳臺滑雪集訓隊隊員趙川從大跳臺上一躍而下,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跳臺滑雪是冬奧會的明星項目,過去由於缺乏場館,運動員只能定期到國外訓練。
  • 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在淶源啟用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日電(記者白明山)下滑,加速,起跳,在落差143米的山地飛翔……2日,隨著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運動員趙川的精彩一跳,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正式投入使用,22名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運動員和12名北歐兩項國家集訓隊運動員在此駐訓,展開2022年冬奧會備戰訓練
  • 中國跳臺滑雪隊大練內功
    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向他們發去賀信,「這是北京冬奧會周期跳臺滑雪項目相信科學、依靠科學,通過『插上科技的翅膀』,實現訓練新變化、成績新提高、科技新進步的集中體現。」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於去年11月23日從吉林北大湖轉場來到河北淶源。領隊許高航表示:「淶源基地集跳臺訓練、風洞訓練和體能訓練於一體,特別是風洞訓練,對我們的提高作用很大。
  • 泳池跳臺出發、翻滾轉身,專業運動員才掌握的技術來了!
    關於遊泳,我們是最專業的平臺,有遊泳高手、訓練計劃……跳臺出發
  • 男子做不同高度跳臺 訓練自家肉食豬跳水
    男子做不同高度跳臺 訓練自家肉食豬跳水 (1/3) "← →"翻頁
  • 總局領導調研檢查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建設情況
    總局領導調研檢查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建設情況 發布時間:2020-08-14 來源:冬季運動管理中心 字體: 大 中 小
  • 體育總局冬運中心向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致賀信
    據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官方消息,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2日向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致賀信,對周瀟洋、宋祺武、李雪堯、邵畢潤、王椋瑤等多名運動員順利完成HS140跳臺首跳表示祝賀。當日,在中國自主設計建設的國內首個HS140跳臺訓練場地,在中國自主設計建設的跳臺滑雪風洞實驗室的科技保障支撐下,多名運動員成功完成HS140大跳臺首跳。其中宋祺武跳過HS區達到141.5米,成為中國首個跳過140米的運動員。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在賀信中稱,這分展現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中國冰雪健兒自力更生、不懼挑戰、頑強拼搏的良好精神風貌。
  • 跳臺滑雪女隊外教庫丁:北京冬奧爭取奪牌
    原標題:跳臺滑雪女隊外教庫丁:北京冬奧爭取奪牌   新華社德國克林根塔爾12月14日電(記者劉暘)中國跳臺滑雪女隊外籍教練海茵茨·庫丁在德國克林根塔爾世界盃賽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女隊現在有一些優秀和有潛力的選手,通過科學系統訓練和比賽,爭取在北京冬奧會站上領獎臺。
  • 抓緊備戰新周期新賽季,「一刻也不能停」——自由式滑雪大跳臺和坡...
    中 小        2018年11月10日,剛剛於10月份組建的自由式滑雪大跳臺和坡面障礙技巧國家集訓隊跨界跨項組從長春出發,前往長白山和平全季地形公園進行雪上專項訓練。
  • 淶源「大跳臺」完成首秀!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日電(記者白明山)下滑,加速,起跳,在落差143米的山地飛翔……2日,隨著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運動員趙川的精彩一跳,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正式投入使用,22名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運動員和12名北歐兩項國家集訓隊運動員在此駐訓,展開2022年冬奧會備戰訓練。
  • 單板滑雪大跳臺和坡面障礙技巧國家集訓隊赴美國進行雪上訓練
    單板滑雪大跳臺和坡面障礙技巧國家集訓隊赴美國進行雪上訓練 發布時間:2018-07-03 來源:冬季運動管理中心 字體: 大 中 小
  • 我們有夢 仍在前行——專訪中國跳臺滑雪女隊教練海茵茨·庫丁
    新華社法國萊魯斯1月19日電 我們有夢 仍在前行——專訪中國跳臺滑雪女隊教練海茵茨·庫丁新華社記者楊帆 蘇斌19日的法國萊度夫冰雪運動中心,光芒屬於逆轉摘得2020洛桑冬青奧會跳臺滑雪比賽個人賽金牌的俄羅斯姑娘安娜·斯潘涅娃。
  • 首鋼滑雪大跳臺交付使用迎「沸雪」!
    作為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首個建成的新建比賽場館,首鋼滑雪大跳臺即將迎來首項賽事檢驗——2019沸雪北京國際雪聯單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臺世界盃
  • 世界最大跳臺滑雪場館群建設進入衝刺階段
    跳臺助滑道初見雛形 「往下一點、往左一點,好!落!」日前,由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六局路橋公司建設的保定市淶源國家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項目水平風洞實驗室洞體鋼結構全部安裝完畢,比既定工期節點快了10天,為今年10月底整體完工交付奠定堅實基礎。
  • 記者探秘冬奧張家口賽區 總規劃師詳解「雪如意」跳臺設計理念
    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影「雪如意」在跳臺中首設頂層空間在眾多場館中,造型別致、體現中國元素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最為搶眼。國家跳臺滑雪中心的跳臺頂部有一處直徑約80米、總高約15米的「飛碟」形空間,遠遠看去像一朵美麗的祥雲,連接著的跳臺剖面呈現S形曲線,底部則是一個體育場。區別於以往的國內外跳臺設計,「雪如意」首次設立了位於運動員出發區上部的頂峰空間。
  • 首座跳臺滑雪中心在什麼地方 創新的設計也加大了施工難度
    :原標題:首座跳臺滑雪中心在什麼地方 創新的設計也加大了施工難度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是我國首座跳臺滑雪場地,它也是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場館群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
  • 首鋼滑雪大跳臺建成 基本具備比賽條件
    冬奧會後還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臺場館,成為專業體育比賽和訓練場地,並面向公眾開放用於大眾休閒健身活動。首鋼滑雪大跳臺由賽道、裁判塔和看臺區域三部分組成,賽道長164米,賽道最寬處34米,最高點60米。比賽形式為,單板選手從高處疾速下滑,通過大跳臺起跳,進行高空空翻、迴轉等技術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