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普遍地把德國牧羊犬分為三種血統。分別為SV西德,DDR東德和CZECH捷克
DDR東德牧羊犬
DDR以前是democracy Deutschland republic的縮寫,也就是民主德國的意思。在東德的血統級德牧,在它們的證書上都蓋著印有DDR的字樣的圖章。後來東西德合併後,大家都習慣把東德牧羊犬用DDR來稱呼。
DDR特徵:
性格:公母特徵分明。公犬頭大性格好鬥,母犬精緻。擁有像巖石一樣堅硬的神經系統,興奮度高但能很好的控制情緒,自信勇敢,具有領地意識
毛色:黑貝、狼青、黑色、太極以及深棕色
歷史沿革:1989年後很多好的ddr被賣走,現在純種ddr開始越來越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是不分東跟西的。但二戰後幾乎全部的DDR(東德)牧羊犬要比SV(西德)牧羊犬的更能勝任工作以及健康。關鍵是DDR的狼狗繁殖跟控制制度不同!當時在東德,所有的狼狗控制和繁殖權全部由民間轉手到政府手裡。也就是說DDR的一切有政府擁有。而政府要這些狗的主要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工作。所有的狼狗(全部血統)都來自與德國,只是它們去了不同的地方,生活在不同的飼養控制制度裡。當東德和西德合併為一後,自然東德的狼狗制度取消了,因為DDR是不允許參加展示比賽的,所以SV留下了。當然,德國並沒有淘汰掉工作系德牧,實際上每年WUSV都有世界性的工作犬比賽。
簡然言之:DDR側重於犬的工作能力,對犬的神經類型要求高,對骨架結構,沒有統一的標準。
SV西德
東德牧羊犬DDR出自民主德國,加入的是以前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而西德牧羊犬出自西德,屬「北約」範疇,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大對立的軍事陣營,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下,東德牧羊犬的繁育更加傾向於工作性能的提升,西德牧羊犬的繁育則傾向於形體展示,並不考慮犬只的勇氣和工作、運動本能的遺傳,其後代的兇猛性遺傳並不是很穩定。
SV特徵:
老版西德的特徵一般為:骨骼緊湊,胸身不同於現代德牧,偏於最早期的德國牧羊犬,動作輕靈,尾長適中,而純正的東德牧羊犬骨骼粗大(俗稱「雙脊背」),尾短。
國內軍警德牧:最先從蘇聯和民主德國引入,直至改革開放後的西德工作系德國牧羊犬,繁育的標準是以保持、增強工作能力為前提,最大程度繼承了原始德國牧羊犬的優良基因,儘管以黑背黃腹為主,中國軍警德國牧羊犬普遍毛色(色素沉澱)比展示德牧淺。
德牧是如何作為軍警來到中國的?
德國人御駕青島時,建有一個犬場「BEAUNE」,這是「BEAUNE」犬場的犬,當時的德國牧羊犬也作為警犬服役。德國SV的檔案記載,在德國佔領膠州半島時,德國人在青島成立了地方協會--OG,也就是SV的最基層組織。
這是中國被殖民的一段恥辱歷史,但德國牧羊犬也隨著殖民者帶到了中國。不管怎樣,中國人馬上喜歡上了德國牧羊犬,1927年在上海成立了類似協會的組織——德國牧羊犬俱樂部,這可以看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德國牧羊犬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