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武漢美食,大家好像不約而同地想到的都是「熱乾麵」。殊不知,武漢喜提了「鴨都」的稱號!連王一博都因為它被叫做「王鴨脖」了!最近,王一博在天天向上與德雲社周九良、孟鶴堂兩位相聲演員同臺天天向上,表演了一段相聲。期間,王一博叫自己「王鴨脖」,引得臺下觀眾大笑連連。那麼王一博為什麼要稱自己為「王鴨脖」呢?真的只是相聲中的隨意稱呼嗎?讓「鴨都」武漢來為大家揭秘吧!
在武漢揭秘之前,窮鬼先來給大家說一說王一博與「鴨」的淵源。相信大家都看過《陳情令》吧,王一博在其中飾演含光君藍忘機,與飾演魏無羨的肖戰搭檔,收穫了大波好評。很多人也是在這部劇中認識王一博的。在《陳情令》花絮中,肖戰調侃王一博,問,忘機忘機,為什麼是忘「雞」?王一博接過梗,答,可以是忘「鴨」。
過了一陣子,天天向上舉辦了一場南京武漢北京,三大城市「鴨都」爭霸賽,王一博受邀參加,與楊迪一起被選為武漢助鴨團。所謂助鴨團,就相當於代言人。助鴨表演的時候,楊迪解說,王一博配肢體動作。說到武漢鴨脖,王一博當場上演了一場「鴨脖」舞,把「王鴨脖」的稱號坐得實實的。最後因為王一博出神入的表演,贏得臺上臺下「鑑鴨團」的一致認可,武漢喜提「鴨都」稱號!所以以後提到武漢,大家不要只知道熱乾麵,還有武漢鴨脖!
雖然這是一次不那麼「正規」的評比活動,但是武漢「鴨都」的稱號卻是實至名歸的。相比南京鹽水鴨、北京烤鴨、四川甜皮鴨、臺灣薑母鴨等主食型的鴨美食,武漢鴨脖也許沒有它們那樣源遠流長的歷史,但卻有著它們無可比擬的優勢。鴨脖精小而好吃,長時間留味,可熱可冷,方便攜帶,可以充當飯後小零食,也可以在飢餓的時候填填肚子。特別是像王一博這類經常外出拍戲,三餐顛倒的藝人來說,武漢鴨脖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啊!
武漢最出名的鴨脖,首推精武鴨脖和久久鴨脖。在以前,鴨身上最重要的是鴨肉,人們都不愛吃鴨頭、鴨脖和鴨內臟。在菜市場,這些都是廉價品,有些甚至賣不出去被丟掉。精武鴨脖的創始人湯臘九,覺得丟了可惜,便突發奇想的想要「變廢為寶」。於是他運用早年在成都學習的滷料手法,將鴨脖鴨腸等鴨部位進行加工,創造了這一美食。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後精武鴨脖在武漢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人們都爭相購買。
現在的武漢鴨脖就是從湯臘九那裡發源而來的,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不過現在流傳下來的鴨脖,還有久久鴨脖。取意「長長久久」之意,也跟湯臘九名字中的「九」有關。而王一博叫「王鴨脖」的梗追根溯源還是因為武漢鴨脖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止是相聲裡面隨意稱呼那麼簡單。看了窮鬼這篇文章,大家以後去武漢,不要只吃熱乾麵了,還要把鴨脖安排上哦!另外,大家也要多多支持「王鴨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