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神話消亡史:冒險、暴富與泡沫-虎嗅網

2020-11-25 虎嗅APP




再有十幾天,2018年就結束了,時間過得可真快。


這一年,不管您是從事哪行哪業,可能都聽說過一個詞兒,叫做比特幣。


最紅火的時候,這個圈子有兩個口號:「幣圈一天,人間一年」,「未來一年,連睡覺都是在浪費時間」。


各種行業都缺風的2018年,幣圈一度被認為是今年最大的風口。


直到7月份,「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被曝光一段錄音,稱「成功就是能忽悠傻逼」,大談幣圈如何收割韭菜,大家這才發現:操,原來又雙叒被騙了。


隨著監管部門掄下來的大棒,還沒挺到年底說一句明年會更好,幣圈就徹底消停了。


這事兒新鮮嗎?說新鮮也新鮮,畢竟是2018年的一大新聞。但回頭看看,也不新鮮。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有些事情卻兜兜轉轉,一次又一次重回原點。


其實,類似幣圈的「神話」早在世紀初就上演過了,只不過那時它有個更神氣的名字,叫做「東方神犬」,也就是藏獒。



1


1969年,美國探險隊員巴利畢索普從喜馬拉雅山麓帶回去一頭純黑色藏獒。


玩探險的圈子,大多是些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的硬核男子。馬可波羅筆下「體大如驢,奔馳如虎,吼聲如獅,儀表堂堂」的藏獒,他們以前只聽過沒見過,這回終於親眼看到了,紛紛為之怦然心動。




由於這一批人的推動,美國人民覺得藏獒這種狗可真是牛逼壞了,給起了個「來自世界屋脊的神犬」的名號。


但70年代美國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兩次石油危機重創經濟,並沒有餘糧拿出來投機炒作藏獒。


直到80年代,隨著經濟復甦,投機客們終於有錢把藏獒販賣進美國,各種協會和比賽也出現了藏獒的身影。


把藏獒從西藏搞到美國是件苦差事,也很費錢。加上藏獒來到美國後,自帶世界屋脊的神秘感,價格很快就被炒起來。


本來炒起來就炒起來,跟中國大陸沒什麼關係,可壞就壞在一名臺灣演員身上。


1983年,臺灣當紅小鮮肉,《昨夜星辰》男主角張佩華從美國買了一隻藏獒並帶回臺灣,這隻叫喬克的藏獒花了他120萬臺幣,相當於一部戲的片酬,能在臺灣買一幢樓房。







在藏獒一步步邁向巔峰的歷史進程裡,這是張姓小鮮肉個人的一小步,卻是藏獒「西學東漸」的一大步。


可以想像,假如吳亦凡抱著一條天價狗出現在媒體面前,這條狗還是大家從沒見過的品種,廣告效果會是如何的skr。


當紅明星做背書,加上驚人的價格,藏獒迅速在臺灣走紅。


一時間,凡是有藏獒出現的狗展,場場爆滿,臺灣中南部愛犬人士集體包車北上看藏獒。


由於藏獒當時還只能從美國引進,相當於有兩個中間商賺差價,到臺灣後就更貴更稀缺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80年代末臺灣一犬風行,一隻藏獒幼犬能賣到20萬到30萬臺幣,種犬的配種費也高達20萬臺幣。



20萬臺幣相當於一個什麼概念?縱使80年代末臺灣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也是一個高級白領不吃不喝一年的總收入;換算成人民幣,當時約為4.35萬元,而那會大陸的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還不到1300塊,農民年均收入只有600塊,34個城鎮職工或者73個農民一年不吃不喝,才能買起一隻品相一般的藏獒幼犬,哭了。


敏銳的投機客,很快就想到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大陸。而此時,大陸還對這條「致富彎道」一無所知。


2


1985年,當福建商人拿著幾張藏獒的照片找上門時,河南農民王佔奎只覺得一頭霧水。


王佔奎並不知道,多年以後自己會成為「中國藏獒之父」。



王佔奎算是懂狗的內行。1983年,他開辦了國內第三家個體養狗場,因為養德國牧羊犬而小有名氣。


福建商人希望王佔奎能找到藏獒這種狗,再轉賣到臺灣去。


但王佔奎卻不認識這種狗,留了個聯繫地址就讓對方先回去了。


後來,當地供銷社主任告訴他:「鞏義有個勞改犯剛從西北回來,帶的那條狗也許是藏獒。」


王佔奎聞訊去找,看到一隻從未見過的大狗,正拖著個磨盤在院子裡瘋跑,力氣極大。


震驚之餘,他拍下照片寄到福建,對方回信:這就是藏獒。



1986年春,帶著跟福建人籤好的合同,王佔奎第一次進了藏區。


上世紀80年代交通不便,王佔奎走了整整兩天,當地海拔接近4000米,晚上幾個人頭疼得睡不著覺,當時連這是高原反應都不知道。


十幾年後,你隨便走進一家獒園,每個老闆都能給你說上一段去藏區找獒的艱苦過程和奇聞秘事。


很多真真假假的故事,正是從王佔奎這批先行者的敘述中衍生出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藏民非常淳樸,王佔奎來到當地才發現原來藏民不賣狗。


你要是去藏民家,說很喜歡他的狗,那很好,藏民很高興。但你要說買狗,就是倆字,不行。




因為藏民全員佛教徒,他們覺得花賣狗的錢,就跟吃老祖宗的肉一樣,缺了八輩子德。


沒辦法,王佔奎只好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一個以物易物的轍。


他在縣城買了收音機、電燈泡等,花了45天時間,跟牧民換來23隻藏獒。


23隻藏獒被拉回河南鞏義,王佔奎留下了3隻母狗、2隻公狗,這5隻狗成了王佔奎藏獒養殖場第一批種犬。


餘下18隻藏獒,交付給福建商人,它們被運到福建,再偷渡去了臺灣。


把那些收音機、電燈泡換算成人民幣,一隻藏獒付出的成本從50元到200元不等,轉手賣出去則高達7000元一隻。


這意味著,在萬元戶可以成為致富典型、可以上報紙的80年代,王佔奎成了十萬元戶。


第一次把藏獒帶到內地,王佔奎就製造了一個財富神話。


3


1994年,搖滾歌手、大帥逼鄭鈞發行了一張名為《赤裸裸》的專輯,其中有首歌叫做《回到拉薩》:


回到拉薩


回到了布達拉宮


在雅魯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顛把我的魂喚醒


爬過了唐古拉山遇見了雪蓮花


這首歌寫得不錯,也挺好聽,但此時鄭鈞卻從未去過拉薩,只憑對西藏生活的美好想像和嚮往寫出了這首歌。




這其實反映了當時的一種社會思潮,八九十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關於西藏的小說、詩歌。


究其原因,一個是因為當年前往西藏,遠不如現在這麼方便,使西藏的宗教和人文保有極強的神秘感,神秘感意味著有逼格;


另一個,是改革春風吹滿地,把一部分敏感脆弱的文藝青年率先吹頹了,面對商品經濟這個難以把握的大時代,他們感到迷茫,於是轉身從犄角旮旯裡挖掘出各種「感悟」,這些感悟更令西藏成為一個時髦話題。


而藏獒,非常符合這一流行文化趨勢。


1998年,王佔奎主動找到媒體,講述了以西藏、東方神犬、驚險坎坷的為關鍵詞的尋獒故事。


1998年9月4日,大河報發表《千裡尋藏獒,中原聽咆哮》,把王佔奎塑造成一名不畏艱險入高原,發掘推廣藏獒讓更多人認識的義士。


本來只是為了賺錢而走進西藏的王佔奎,就此搖身一變,成為中國搶救保護藏獒第一人。







中國人從來不缺講故事的能力,以及對各種神秘未知事物的誇大想像。


世界屋脊、臺灣富商、一隻藏獒能抵擋兩隻金錢豹、瀕臨滅絕的珍貴犬種……與藏獒相關的大量文章,充斥這些吸引眼球的關鍵詞。



最牛逼的,要數上面這張圖右上角小字,說藏獒的綜合價值不亞於國寶大熊貓。


更具煽動性的是,藏獒被冠以「中國獨有」這個稱號,有了民族主義這個超級大Buff,這些故事立刻散發出不可抵擋的魔力,文章很快被其他都市報轉載。


包括《西寧晚報》《拉薩晚報》《海峽都市報》《春城晚報》《北京青年報》等十幾家省級報刊,都刊登了王佔奎的故事。


藉助輿論攻勢,藏獒也從這年開始走向全國,實現了內陸價格攀升的1.0階段。


1999 年,一條2個月大的幼年藏獒,在國內價格最高達 5 萬元,成年藏獒最高已經可以賣到20萬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那一年北京天通苑的房價,1平米只要1000多塊錢。


同年,美國犬舍俱樂部的存欄服務中列入了藏獒,被投資者認為是個重大利好消息。


一貫開在中國快車道的上海,在九十年代末有句流行語:買棟房子、找個老婆、生個兒子、買輛車子、養條藏獒。


這話正代表了這一時期,人人想從藏獒身上撈筆金的財富夢想。


4


上世紀末投機者大發藏獒財,靠的還只是信息差來牟取暴利。


直到2003年,事情開始起變化。


2003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悲喜交加的一年。這年,第四代領導人正式交接,之後非典疫情爆發,此外還有一件會被載入歷史的大事,就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神舟五號」成功升空。


然而,對於那些奔波於大時代中掙命的小人物來說,面對這些大事時,除了看看新聞,為之歡欣或者為之揪心之外,能決定的東西少之又少。能直接改變他們命運的,是另外一些事情。


比如在藏獒投機者們眼裡,這一年最好的消息就跟上面毫無關係,而是「金牌教練」馬俊仁做了中國藏獒俱樂部主席。




雖然,這個俱樂部不過是個民間組織。


選舉藏獒俱樂部主席那天,王佔奎當時也在現場:「當時開會的有20多人,大家想著老馬是名人,他能把藏獒的熱度炒上去。」


後來的事情證明,老馬不僅能把熱度炒上去,還能把自家一隻藏獒,喊到連他們自己都想不到的4000萬天價。


馬俊仁是中國田徑隊的前主教練,靠著明補王八湯、暗扎興奮劑的雙面手,在那個夢幻時代帶出了一支長著喉結的女子田徑夢之隊,屢獲金牌,掙足了「面子」。



現在分析馬俊仁,這個人能在特殊年代「大放異彩」,其實主要靠兩點,一是利用民族主義,二是鼓吹個人英雄主義。


而且,只要讓馬俊仁找到靠這兩點支撐起來的項目,這人還真他媽是個運營奇才。


馬俊仁跨進藏獒圈之後,第一步就是給藏獒引入了民族主義的概念,經常掛在嘴邊的幾句話:


我養藏獒,不是因為缺錢,是因為世界犬業中中國沒地位,而藏獒數來數去該是最好的犬。


只要下功夫弄,咱們一定能拿世界冠軍。我們國家方方面面都不能讓人看不起。


我這些藏獒,以後要出去參加世界比賽,論個頭兒,論品相,論顏色,論方方面面犬性,肯定都非常突出——拿金牌奪銀牌。


以後出口藏獒,我還要為國家賺外匯。


馬俊仁生生把養藏獒也說成了為國爭光。


而事實是,藏獒並不是中國獨有,印度和尼泊爾也有。1958年,尼泊爾就給美國總統艾森豪送過2隻。




第二步,就是鼓吹「純種」,間接吹自家獒園的藏獒最好:


全國純種藏獒剩下不超過100隻,幾乎有一半都在我手上。


在老馬面前,「狗」是需要屏蔽的敏感詞。一聽到「狗」字,他會大怒:「我馬俊仁培育的是藏獒!不是藏犬、藏狗!」


當然,馬俊仁突然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搶佔業內製高點的這些話,也激起了其他養犬人不滿。北京一位從90年代就養藏獒的資深獒友,就告訴記者:


「馬老師在田徑界是大腕,但是在獒圈連小學生也算不上!」


但不管怎麼說,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馬俊仁確實把藏獒價格給炒起來了。


2005年,中國首屆藏獒展覽會在河北廊坊開幕,馬俊仁一口氣帶去30隻藏獒,其中有一隻叫「小王子」,並給它喊出了4000萬天價,妥妥的頭條大新聞!



與此同時,好消息再次傳來,藏獒正式在美國犬舍俱樂部比賽中亮相。


於是,大量資本受虛假繁榮吸引,盲目跟進市場,藏獒迎來了第二波價格攀升。


這一年,一般成年藏獒均價已經突破10萬元大關,之後迅速邁入大躍進時代。


2009年,杭州新精品中國藏獒展會上,最貴的藏獒標價3000萬元。


2011年12月,北京一場獒展,某青島藏獒號稱身價3000萬元。


2012年2月,石家莊第二屆北方藏獒精品博覽會上,某藏獒號稱育種一次就要 120萬元,曾有人出價3000萬元買,但被主人婉拒。


在其他五花八門的藏獒展上,基本都有開價五六百萬元的「純種」藏獒撐場面。


5


2009年9月9日,30輛清一色的黑色奔馳車,列隊駛入西安鹹陽機場停車場,引起路人駐足觀看。



製造這一幕盛景的,不是哪位土豪老闆兒子娶媳婦,只是為了迎接一隻名為「長江二號」的藏獒,而這隻藏獒身價達到400萬。



而這,不過是當年藏獒炒作的冰山一角。



各個藏獒養殖場,通過互相倒手,對外號稱成交價格幾百萬元、上千萬元,媒體「老老實實」地按開價報導,而養殖場私下可能連個轉帳都沒有,空手套白狼,白借媒體之嘴,塑造起市場繁榮的景象。


還有一些炒作手法和今年幣圈如出一轍,比如名人站臺這招。今年李笑來敢給「空氣幣」站臺,當年王佔奎也跑到西安給這隻「長江二號」站了臺。


馬俊仁就更厲害了,比如,你辦個獒展把馬俊仁請來,他說句:老鄉,你這隻狗低於500萬可不能賣啊。


那你這隻狗就值500萬了。簡單,粗暴。


真掏錢買狗的都是些外行,聽說什麼藏獒俱樂部主席、藏獒之父都看好這條狗,能不信嗎?


不僅群眾信了,就連見多識廣的名嘴老梁都信了。


2011年,梁宏達專門講過一期藏獒,標題叫做《藏獒,炒不出來的傳說》,歌頌了藏獒忠誠、勇敢的美德,還肯定了馬俊仁這些名人對養藏獒行業的推動。



2013年,藏獒市場頹了,大家都知道是泡沫以後,老梁幡然醒悟,又做了一期《藏獒沒那麼神》。在節目裡一頓闢謠,從智商來說,藏獒IQ很低根本算不上好狗;從戰鬥力來說,甭跟什麼狼啊、豹啊比,就連牛頭梗也打不過;說藏獒能打過狼的那都是炒作。



這說明啥,當局者迷啊。泡沫破之前,老梁都沒看出那是泡沫,何況是買狗群眾。


除此之外,炒作還衍生出一些特別殘忍、殘酷的事情,比如2005、2006年頻頻出現給藏獒灌食的事件。


那些看起來有成長潛力的幼犬,會被戴上嬰兒的圍嘴兒,直接用漏鬥灌流質的奶渣,成年後體重能直接從100多斤灌成200多斤,看起來更高大威猛。


很多藏獒從小就是這麼被灌食養大,自己都不怎麼會吃飯。為了多吃,有些還要上跑步機鍛鍊。




為了看起來粗壯,一些獒園直接在藏獒的腿上、臉上打矽膠,注水。或者給狗餵安眠藥,整日痴睡,方便長肥。


還有給藏獒餵激素,強迫肌肉與皮分離。然後做手術,把額頭上的皮拉到鼻子上,做成「起毛點靠前」的樣子。


發現沒,藏獒圈才是搞網紅臉的「鼻祖」。


可以說,與被定義為狗的藏獒相比,這群獒園老闆才更像是一群活畜生。


6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支撐起藏獒市場的真正消費者都是些有錢人,那麼問題來了,誰有錢?


首先就是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各種老闆和企業家們。


在藏獒造神的過程中,有兩個特點使得他們非常願意買單。


一是藏獒「一生只認一個主人」,非常勇猛,特別忠誠。


那些在弄潮時被大浪拍疼過的大哥們,一方面把藏獒的勇猛頑強作為自身象徵;另一方面在成功後,特別渴望在江湖中再也難以得到的東西——忠誠。


二是「純種」的概念。


這個非常簡單,先富起來後,他們急於把手中的新錢捂成老錢,提升自己的身份,以便跨入更高級的圈子,擁有一條「純種」藏獒,最能彰顯他「優越」的身份。


除了老闆和企業家之外,還有哪些消費者?我們可以從一則新聞裡管中窺豹。


2009年,湖南一位貪官被抓,新聞標題非常新鮮:《老總栽在狗身上》。



這位叫陳欣的「愛狗人士」,屢次利用權力向求他辦事的人索賄名犬,其中的好狗就有藏獒,這也戳破了藏獒行業的一層窗戶紙:


往上面送錢,名貴的禮品往往被拒絕,可是藏獒就可以;搞工程 ,走關係,送藏獒 ,往往一路綠燈......


New Money們的消費觀念和審美取向,一向看齊於Old Money,所以,微妙的變化開始於2012年。


這年,中央掄下名為「八項規定」的共和國之錘,大家最先發現的是茅臺不行了,高檔菸酒和餐飲業開始步入蕭條。


被稱為「活著的奢侈品」的藏獒,也開始悄無聲息步入寒冬。




因為當藏獒失去送禮功能後, 所有購買者都無法讓藏獒創造出太多價值,除了一小撮真正愛狗的有錢人,藏獒註定只是資金遊戲中的一個代名詞。 


最先感受到寒冷的是資本,因為藏獒賣不出去,而且不是一家兩家獒園賣不出去,是都賣不出去。


就好比你是個投資者,判斷接下來比特幣會漲到10萬一個,於是在5萬一個的時候,你屯了100萬塊錢的幣,準備高位拋出去,但是比特幣卻連跌了三個月,你會怎麼辦?


穩妥的投資者大多會選擇在徹底觸底之前先拋出去,及時止損。


於是,市場上逐漸出現了便宜藏獒。


2013年,很多人在市場上看到了一兩萬塊錢甚至幾千塊錢的藏獒。


可以想像,很多被藏獒神話「教育」過的,但一直買不起藏獒的人,現在終於有機會躋身「貴族」、「巨富」的行列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群人接住了藏獒行業的最後一絲泡沫,但區別在於,有錢人養藏獒是在別墅、狗舍,這些人直接就在小區開養了。



但藏獒這種脾氣大的兇猛狗,特別不適合在小區養,於是2013年集中爆發了一批藏獒咬人的新聞。




2015年,一條「百萬身價藏獒成火鍋食材」的扎眼新聞,刺破了藏獒神話的最後一絲泡沫。



在這一年,王佔奎的獒園,從春節到6月份一共只賣出去過3隻幼犬,總價還不足4萬塊錢。


而與王佔奎相比,其他沒名氣的散戶就更慘了,原價百萬的「純種」藏獒,現在1萬塊都賣不出去了。


有些投資人為了及早脫手,幼犬幾百塊甚至免費送的情況比比皆是。


還有一些品相差的藏獒,直接就被4塊5一斤拉到火鍋店吃狗肉去了。


潮水退去,都在裸泳。


人們這才發現,一切的套路都如此眼熟。


跟歷年的蘭花、普洱茶、玉石,甚至30年前的君子蘭熱一模一樣……


青海省藏獒協會秘書長周藝說,僅自己所知,投資上千萬血本無歸的商人,就有近百位。


一場資本市場擊鼓傳花的遊戲就此結束,但對藏獒來說,悲慘的故事卻仍在繼續。


7


2017年,北京青年報發表《藏獒經濟崩盤,高原上萬流浪狗「成災」》一文。一個人口只有17萬的青海果洛州,卻有1.4萬多條流浪狗,大部分都是藏獒。



曾經的天之驕子「東方神犬」,現如今淪落到連飯都吃不上。


被資本拋棄,無家可歸的藏狗遊蕩在寺廟、街道和村莊。它們襲擊路人,傳染疫病,獵殺家畜,與雪豹搶食,甚至上演狗吃狗的慘劇。


曾經以忠勇著稱的藏狗,已然成為高原災害。


當地曾想過將流浪狗殺掉或賣至外地,卻遭到當地信奉不殺生的群眾反對。


最終,只好寺廟和政府出面,一起出錢,為這些流浪狗建了收容所。



在青海省囊謙縣毛莊鄉流浪狗收容所中,記者拍下了這樣一幕:一位藏民,站在臺上,用手裡的鐵鍁敲出聲響。臺下,數百隻藏狗四面蜂擁而來,爭先恐後地湧向場內的7條食槽。幾分鐘後,食槽再無食物流出,眾犬開始直勾勾地望著藏民。半晌,仍無一離去。



曾經喊著搶救保護藏獒第一人的王佔奎們,藏獒俱樂部的主席馬俊仁們,此時已悄然離場。


有泡沫並不可怕,怕的是泡沫破滅之後,只能留下一地雞毛。


當然了,誰又曾真的關心過藏獒呢?


從在青藏高原為牧民守護羊群,到被30輛奔馳車接駕入駐豪門,藏獒什麼都沒做。


從被金牌教練高喊4000萬都不賣,再到淪落為遭人嫌棄的流浪狗,藏獒其實也什麼都沒做。


「東方神犬」的故事講完了,看到這您可能恍然大悟,這其實並不是藏獒的事兒,而是關於人的事兒。


就像今年的比特幣也不是比特幣的事,是人的事兒一樣。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只要人類對於暴富的欲望還存在一天,馬俊仁和李笑來的故事就仍會繼續。


當下一個故事開始時,身為普通人的你,還相信自己能成為那根聰明的韭菜嗎?


伯南克在總結2008年金融危機教訓時曾引用了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


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會押著同樣的韻腳。


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


                                                                       

相關焦點

  • 青島天價藏獒神話破滅 身價百萬藏獒論斤賣(圖)
    養藏獒為一夜暴富  「即墨有幾個老闆,就是靠著藏獒發的財,有的現在已經成了幾千萬身家。很大一部分人養藏獒,原因就是它可能會讓人一夜暴富。或者可以說,更多人投資藏獒是在投機,他們幻想著一夜暴富。」獒友老李告訴記者,他的一個朋友開始時就購買了一隻藏獒,花了十幾萬,後來沒想到被外地一老闆看好了,出了百萬元買走了。
  • 十年前一條狗賣4千萬天價,10年後成泡沫,這些天價藏獒現狀如何?
    藏獒(英語:Tibetan Mastiff),又名西藏獒犬,屬獒犬類,一種體型較大性格兇猛的犬,毛色多為鐵包金、黃色、黑色(黑色並不是純黑,而是在胸部、四肢略有白毛)等,原產於青藏高原。它氣質剛強,尊貴而高傲,力量強大,動作敏捷矯健,耐力較差,幼犬在成年以前記憶力較差(藏獒的智商不太高)。
  • 藏獒經濟神話破滅:還不如土狗 送都沒有人要
    在一套近乎殘酷的遊戲規則中,當神話破滅,那一身的皮毛和狗肉便是它的底價。  藏獒神話破滅:還不如一條土狗,送都沒有人要  「你是打算隨便養著玩還是打算投資?」今年8月初,在鹹陽某大型獒園內,負責人陳總向華商報記者推薦了幾「款」幼獒,價格從2萬至70萬不等。
  • 藏獒神話破滅:不如土狗 送都沒人要
    作為商品的藏獒一旦進入流通環節,其命運便不再是人能左右的。利潤的高低買通了它們的生死。在一套近乎殘酷的遊戲規則中,當神話破滅,那一身的皮毛和狗肉便是它的底價。藏獒神話破滅:還不如一條土狗,送都沒有人要「你是打算隨便養著玩還是打算投資?」
  • 在路邊狗肉館裡,你可能吃過價值千萬的藏獒
    藏獒神話消亡史:炒作抬價、散戶接盤藏獒的「經濟神話」,或許還得從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當紅小鮮肉張佩華說起。現在王一博能撬動「摩託車賽車」這一小眾運動,當年張佩華也帶火了藏獒這一大型犬。藏獒又被冠以「中國獨有」的稱號,地位直逼國寶大熊貓。後來,藏獒又被賦予新的屬性:世界屋脊、臺灣富商高價購買、一輩子只認一個主人、一獒戰三虎、瀕臨滅絕的珍貴犬種....種種吸引眼球的字眼,層出不窮。通過這些神話,藏獒界吸引了一批想要投機發財的人。這些投機者作為「藏獒商」互相轉手倒賣,迅速哄抬價格。
  • 上百萬元藏獒身價大跌 4.5元/斤賣狗販子
    養藏獒為一夜暴富  「即墨有幾個老闆,就是靠著藏獒發的財,有的現在已經成了幾千萬身家。很大一部分人養藏獒,原因就是它可能會讓人一夜暴富。或者可以說,更多人投資藏獒是在投機,他們幻想著一夜暴富。」獒友老李告訴記者,他的一個朋友開始時就購買了一隻藏獒,花了十幾萬,後來沒想到被外地一老闆看好了,出了百萬元買走了。
  • 藏獒經濟為什麼崩盤藏獒多少錢一隻
    藏獒一直是人們的人士中比較大隻也比較昂貴的一種犬,但是如今藏獒經濟崩盤,數萬的流浪犬已成災,這藏獒經濟為什麼崩盤,藏獒創造暴富的神話不在了嗎?現在藏獒多少錢一隻呢?藏獒經濟崩盤藏獒,又名西藏獒、獒犬、番狗、龍狗。原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是一種高大、兇猛、垂耳的猛犬。
  • 被吹捧的藏獒經濟終成泡沫
    而且有的人還將一些品種的狗價格炒作得十分嚇人,有的甚至炒到上千萬還競相追捧,造就行業神話也憑藉藏獒的交易往來獲得不菲利益,更是將自己打造成「藏獒保護者」、「搶救保護藏獒第一人」,還成立了公司為的其實就是從中牟利而已。還有馬俊仁也是打著可以把狗培育成世界冠軍」理念,生生的將藏獒吹捧成身份的象徵,導致藏獒價格持續走高引來不少人的覬覦。
  • 兇猛野獸藏獒是怎樣來到我們身邊的
    【近期,兇猛藏獒咬死咬傷兒童、成人的事件一再發生,卻咬不碎藏獒的神話泡沫。包括央視在內的評論依然陷於強調執法管理、尊重寵物文明之類的陳舊話語套路,並沒有意識到藏獒傷人背後的深層次問題。觀察者網特邀留澳生物科學研究者從科學、文化和經濟的角度,撰文剖析藏獒神話在中國的泛濫歷程。
  • 從「神犬」成為流浪狗:藏獒神話為何破滅了?
    花幾十萬,買了個定時炸彈在家裡供著藏獒熱的破滅,離不開所有泡沫的宿命:泡沫太大,故事講不下去了,沒人接盤,就只有崩盤了。藏獒熱那幾年,幾乎每戶藏民都會養幾頭藏獒。那些大中型藏獒養殖場,更是通過配種、宣傳,人為地製造「名牌」藏獒。泡沫的一大屬性,是稀缺。多了,自然也就形成了泡沫。另一方面,需求陡然下降。2012年底,政策風向突變,高檔菸酒和餐飲業開始蕭條,並蔓延到藏獒行業。而且,一些地方實權人物通過收禮品藏獒,以此斂財、炫富等事件開始被嚴打。
  • 岑少宇:兇猛野獸藏獒是怎樣來到我們身邊的
    【近期,兇猛藏獒咬死咬傷兒童、成人的事件一再發生,卻咬不碎藏獒的神話泡沫。包括央視在內的評論依然陷於強調執法管理、尊重寵物文明之類的陳舊話語套路,並沒有意識到藏獒傷人背後的深層次問題。觀察者網特邀留澳生物科學研究者從科學、文化和經濟的角度,撰文剖析藏獒神話在中國的泛濫歷程。
  • 國內藏獒市場泡沫破裂 廉價賣屠宰場當肉狗
    五大因素堆起藏獒經濟泡沫因素 1 物種稀少令身價倍增由於品種稀有,數量稀少,市場上的純種藏獒更是少之又少。馬俊仁與藏獒的故事成就一種名人效應,使得藏獒的身價一日千裡因素 3 市場炒作助推個體價格奔馳轎車接藏獒、天價藏獒相親會等新聞不時出現,炒作成為了「天價藏獒」市場的潛規則因素 4 比賽拿證書加重砝碼大大小小的藏獒展示比賽層出不窮,證書無疑是拉高價格的最佳利器
  • 從一隻換北京兩套房到成為流浪狗,藏獒泡沫是怎麼破滅的
    02花幾十萬,買了個定時炸彈在家裡供著藏獒熱的破滅,離不開所有泡沫的宿命:泡沫太大,故事講不下去了,沒人接盤,就只有崩盤了。藏獒熱那幾年,幾乎每戶藏民都會養幾頭藏獒。那些大中型藏獒養殖場,更是通過配種、宣傳,人為地製造「名牌」藏獒。泡沫的一大屬性,是稀缺。多了,自然也就形成了泡沫。另一方面,需求陡然下降。
  • 藏獒從一條換北京兩套房,到成為流浪狗:泡沫是怎麼破滅的?
    02花幾十萬,買了個定時炸彈在家裡供著藏獒熱的破滅,離不開所有泡沫的宿命:泡沫太大,故事講不下去了,沒人接盤,就只有崩盤了。藏獒熱那幾年,幾乎每戶藏民都會養幾頭藏獒。那些大中型藏獒養殖場,更是通過配種、宣傳,人為地製造「名牌」藏獒。泡沫的一大屬性,是稀缺。
  • 為了迎接藏獒的「第二春」,小夥子建起了收容所,收養了上千隻
    字數|673,閱讀約2分鐘世界上有很多種狗,然而,沒有一種狗像藏獒那樣炒作。短短幾年間,藏獒更是被吹捧到了天上。當時,隨著藏獒熱潮的興起,很多人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一些高大威武的藏獒甚至炒作到上千萬元。為什麼藏獒在當時如此受歡迎?
  • 藏獒從一條換北京兩套房,到成為流浪狗:泡沫是怎麼破滅的
    ,離不開所有泡沫的宿命:泡沫太大,故事講不下去了,沒人接盤,就只有崩盤了。泡沫的一大屬性,是稀缺。多了,自然也就形成了泡沫。,也給這場泡沫來了重重一擊。原本在藏獒熱之外的旁觀者,反倒成了這場泡沫的買單者。
  • 從炫富名寵到四處流浪:藏獒泡沫,終成一地狗毛
    02 花幾十萬,買了個定時炸彈在家裡供著 藏獒熱的破滅,離不開所有泡沫的宿命:泡沫太大,故事講不下去了,沒人接盤,就只有崩盤了。 藏獒熱那幾年,幾乎每戶藏民都會養幾頭藏獒。
  • 藏獒從一條換北京兩套房,到成為流浪狗:泡沫是怎麼破滅的?
    02花幾十萬,買了個定時炸彈在家裡供著藏獒熱的破滅,離不開所有泡沫的宿命:泡沫太大,也給這場泡沫來了重重一擊。而泡沫破裂後,藏獒則陷入了另一種絕境。或是被當成肉狗,或是被拋棄。原本在藏獒熱之外的旁觀者,反倒成了這場泡沫的買單者。首先,大量流浪藏獒的出現,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人獒衝突,關於藏獒咬人的報導層出不窮。
  • 藏獒的精髓依舊在,不見當年追夢人!對於如今的藏獒有什麼體會?
    藏獒的精神依舊在,不見當年追夢人....藏獒神話徹底破滅...過時的土豪才養藏獒!「現在誰還養藏獒呀,瞎咧,不值錢咧,都改養別的狗了。」這應該是現在最常聽見的一句話了!牽一隻土肥的藏獒那是要被鄙視的,這也是現在養藏獒的人一種體會!曾經的藏獒,絕對是猛犬屆,一座註定難以超越的豐碑,藏獒火爆的時候,誰都知道藏獒的兇猛,甚至傳出了老虎獅子都打不過藏獒的神話,還有一生只認一個主人的傳說,使得藏獒成為當年身份地位的象徵。
  • 曾價比上海兩套房,現成流浪狗,藏獒泡沫是如何一步一步破滅的?
    最瘋狂的時候一條藏獒的售價就高達兩三千萬,十多年前這個價格在上海買兩套房毫無壓力。可十幾年過去了,房價一漲再漲,藏獒卻從萬千寵兒淪為了流浪狗,甚至成了火鍋食材,藏獒的泡沫是如何在短短十年時間一步步走向破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