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大家談》第4期
書法者書心
——記當代書法家張國瑞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
書法藝術作為最典型的東方藝術之美,強烈地反映出不同社會風貌下的時代精神。
一張柔和的宣紙,淡淡墨香,嫋嫋而來的是歷史的回聲。當書寫化繭成蝶,也便成就了書法藝術的璀璨華美,照耀中華五千年文化歷史的燦爛輝煌。群鴻戲海,舞鶴遊天。翻開歷史的長卷,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歷代書家名作或蒼勁古樸、或秀麗端莊、或松風鶴骨、或風流嫵媚,薪火相傳。
張國瑞,字宜弛,號原野愚夫、泰然齋主,祖籍河北河間。現任文化部老幹部書畫學會理事、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協會副主席、和諧中國書畫院副院長, 田英章第一屆書法高級研究班優秀學員。
國瑞先生自幼研習書法,擅長行、草、隸、篆,以楷書為最,匯眾家之長,筆法、墨法、章法均已臻大化之境。外形的長短、粗細、方圓、曲直;結體的橫豎、正斜、縱橫、轉折,或按或提,或行或止,硬直而剛,軟曲而柔,豐厚而腴,纖細而秀,圓潤而溫文。呈現給觀者的不僅僅是賞心悅目的線條藝術,黑白之間,素雅清淡、質樸率真、凝練沉澱、愈久彌香。品鑑國瑞先生的作品,可以感知他深厚的傳統筆墨造型功力,濃鬱的時代精神,鮮明的個人風格和良好的文化修養,是其靈動意識和氣質的完美結合。無論典藏經文、碑文詩詞、中堂條幅,還是門楣楹聯,行雲流水,令人如沐春風,如置身桃源美景,山生情,水含韻,是其物我兩忘。
毋庸置疑,當代書壇更加多元化,創新求變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和責任。然而,書法並非隨意塗鴉,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國瑞先生的書法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賦予作品以生動的氣韻和幽深曠遠的意象,由外在技術回歸內在的心性。一筆一划間,均是對美好生命的虔誠禮讚,筆法抑揚頓挫,自然和諧。自然萬物,天地至理的真實意境,皆在方寸之間。作品內容多警示世人、教人向善,或託物言志、淨化心靈。字裡行間,傳遞出書法藝術的生命力和核心價值。
一支筆,一杯淡茶,一副花鏡,幾十年筆耕不輟,伴著零碎的星星醒來,一方小小的硯池便成為國瑞先生一天之中所有情懷的寄託。水與墨交融悅動的音符,使這裡的時空沉醉、靜怡、祥和,每次身處其間,總能讓人心如止水。無聲的線條,無形之相,飽含著深邃的思想和生活的感悟。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於無聲處,書法者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