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徐士潔 長沙報導
11月4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專題論壇四:工業互聯與製造生態」在長沙舉辦,現場邀請了7位業界專家、企業代表,解讀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發展是如何為傳統企業賦能的,讓我們跟隨大咖們腳步,探尋智能製造發展新路徑。
李伯虎進行視頻演講。
李伯虎:新的「智能+」時代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應運而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高級顧問李伯虎進行了視頻演講,李伯虎指出,在正在到來的新的「智能+」時代,一種新型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應運而生。
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是一種在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引領下的「人、信息(賽博)空間與物理空間」深度融合的「新智能製造資源/能力/產品」智慧互聯協同服務的「工業網際網路系統」。
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將具備「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特徵、新內容,以及新目標」,服務於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對我國製造業主動適應新時代的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快實現中國製造業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李廣聚。
李廣聚:「新興技術」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支撐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政企客戶事業群常務副總裁李廣聚在主題為《5G+賦能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演講中提到,當前,工業網際網路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於5G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推進。
目前我國整個生產製造體系比較完整,但想要進一步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問題,如果想要在現有的水平上有跳躍式的進步,就必須要在產業數位化這一環節上有所突破。數位化轉型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而「新興技術」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堅實支撐。
張良傑。
張良傑:製造業企業可以從五個維度提高自身數字戰鬥力
金蝶國際軟體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金蝶研究院院長張良傑表示,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消費者對產品品質越來越高的追求,傳統製造業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製造業企業想要邁向智能製造,可以從戰略、運營、創新、服務和文化五個維度上提高自身的數字戰鬥力,提升自身的數位化水平,從而融入到整個社會的數字經濟的生態系統中。
戰略戰鬥力,強調的是企業戰略方向調整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能力;運營戰鬥力,強調的是敏銳、敏捷和高效,企業精細化的管理能力就是運營戰鬥力的體現;創新戰鬥力,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打造協同創新體系;服務戰鬥力,強調的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成功為目標的服務能力;文化戰鬥力,強調開放自驅成長,文化實際上是企業最重要、最寶貴的資產。
史揚。
史揚: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在華為工業智能首席專家、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總經理史揚看來,工業軟體是一個國家工業程度的重要標誌,現在的工業軟體其實是我國工業體系短板中的短板,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在於不能脫離目標,最終的目標就是提質、降本、增效。包括雲、AI、5G等在內的工業網際網路技術都是工具,真正能幫助企業實現這一目標的是人的知識,人所沉澱到工具裡面的工業知識。
當前,對於企業來說,需要把工業知識和AI深度融合,融合就需要工具,華為提供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FusionPlant,以實現兩者的融合,支撐行業數位化/智能化發展。總而言之,在這一過程中華為在做的事情就是提供基礎平臺,最終賦能合作夥伴,解決夥伴所面臨的挑戰,最終幫助工業企業提質、降本、增效。
牛昕宇。
牛昕宇:工業領域很大一部分生產工作可以通過工業自動化實現
鯤雲科技創始人兼CEO牛昕宇在演講中提到了工業機器視覺中的AI算力需求。他認為,當前,工業領域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在於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做各種各樣的工業生產工作,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生產工作可以通過工業自動化實現。
但是在工業視覺檢測領域,傳統的工業視覺檢測方法存在著很多缺陷,包括精度不高、泛化能力不強,學習定製化的成本高等。因此,需要在工業中引入新的人工智慧晶片,而這正是鯤雲科技在做的事情,提供算力足夠、高精度、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來達成工業AI落地的「最後一公裡」。
陳虎。
陳虎:工業網際網路在不斷助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在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CTO陳虎看來,快速發展的工業網際網路在不斷助力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他表示,人工智慧之所以在工業領域的落地效果不佳,主要有五個原因。工業機理屏障,人工智慧只是一門技術,真正與場景結合需要一定的行業經驗或業務經驗;領域知識屏障,預測股票或機械的故障,都需要專業的領域知識;數據匱乏,工業現場往往沒有那麼大的數據量,即使有也存在數據源是否正確,數據是否準確等問題;模型泛化,什麼場景用什麼算法,這是一個樸實且無法避免的問題,有經驗的專家會找到類似的場景用類似的算法來解決;企業認知與信任缺乏,很多企業不敢嘗試新技術,對技術缺乏信任。
為此,AI要想實現與工業場景的深度融合,企業需要從方法論的學習和實際場景實踐兩個方面推進,不斷加速AI與工業的融合,促進傳統工業智能化發展。
董凱。
董凱:核心自主研發能力是機器視覺企業盈利的重要保障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賽迪(上海)先進位造業研究院執行董事董凱從行業發展環境分析、技術發展趨勢、產業及市場分析、應用場景分析、投資價值分析五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工業機器視覺產業發展趨勢展望。
在談及工業機器視覺企業市場競爭力時,董凱表示,核心自主研發能力是機器視覺企業盈利的重要保障,不管是在硬體端還是軟體端,具備核心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將會脫穎而出;傳統市場與新興應用市場綜合布局有利於持續盈利,除了消費電子、汽車製造、半導體前景廣闊的領域,傳統行業也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只要有商業模式出現,就有賽道;擁有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企業在競爭中擁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