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戰 張愛民
圖/來自網絡
漫步在動物園的草食動物區,常看到一群非常奇特的鹿,走近它們,你會發現這群鹿的與眾不同之處,尾似馬非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頸似駝非駝,人們都叫它「四不像」,動物分類學家給它起了個「麋鹿」的學名。
麋鹿是我國特產的大型鹿科動物,本世紀初,野生種已滅絕。化石考古發現,麋鹿曾廣泛分布在我國各地,南至錢塘江,北至遼東半島,西至山西,東抵東海。後來,由於棲息地的退縮,野生的麋鹿急劇減少,以致滅絕。到1865年,法國神甫大衛發現了皇家獵苑中的麋鹿群後,費盡心機地把數十隻麋鹿偷運到歐洲,經鑑定為新屬新種。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將所剩麋鹿洗劫一空。英國的貝德福公爵弄到一群養在他的烏邦寺別墅裡,南海子獵苑的麋鹿消失後,烏邦寺的就是當時世上僅存的惟一麋鹿群。這群麋鹿不斷繁衍壯大,一個時期已超過千隻。下一代的貝德福公爵還把麋鹿送到其他動物園飼養以防絕種。截止1979年1月全世界已有801隻麋鹿分別養在94家動物園和野生公園中。1956年,由英國動物學會派人護送兩對麋鹿到北京動物園飼養;1973年,英國前首相希思又送回兩對;1985年,英國烏邦寺主人送22隻到北京南苑落戶,其中兩對送到上海動物園飼養;1986年,來自英國七家動物園的39頭麋鹿返回故鄉江蘇大豐;1995年以來,我國又分批從國外引回80多隻,飼養於北京南苑和江蘇大豐縣。現在,中國境內的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護區內,即江蘇大豐麋鹿國家自然保護區、北京大興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麋鹿體長一米七至兩米多不等,體重二百多至三百多斤,雄鹿有角且體型比雌鹿大。雄鹿有時一年長兩次角,第一副在10月、11月間脫換,隨後開始長第二副,這副角在1月份骨化變硬,並隨後脫落。從麋鹿寬大的蹄子來看,原先可能棲居在沼澤地帶,它們主要吃草和水生植物。人工飼養條件下的麋鹿很喜歡水且善於遊泳,這正是它們曾生活在沼澤地區延續下來的本能。
1995年,濟南動物園從北京引入兩對麋鹿,次年即繁殖生仔,至1999年已繁殖幼鹿10餘只,之後不斷繁衍添丁,現在已形成一個40餘只的大群。它們非馬非鹿的相貌很有點特立獨行,悠閒的神態也賺足了遊人的眼球,就連圍著食槽貪婪地吃草而把一溜兒肥臀朝向遊人的場景也頗為壯觀,每次駐足麋鹿展區旁,都能看到人們驚奇欣喜的神情。
寫於1999年6月
修改於2020年5月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