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他在位的13年中光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他「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為美名。史學家昭槤認為:「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餘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暘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遊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本來,「雍正帝繼承了父親康熙地的遺風,為政寬鬆,可是,康熙執政末期受儲立之爭所擾,且出現典型長壽帝王的統治能力退化現象,雍正即位之初,滿清其實已經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底層百姓生活水平惡化的危機。康熙帝相信雍親王皇四子胤禛,認為他人品貴重,深肖朕躬。」便對他委以重任,託與江山,不過,當上皇帝後的雍正帝,為了鞏固掌權,對待自己的親兄弟也是很有手段的。
雍正繼位時,康熙皇帝年滿20歲的皇子有15個人,他們分別是允禔、允礽、允祉、胤禛、允祺、允佑、允禩、允禟、允我、允祹,允祥、允禵、允偶、允祿和允禮。除了允祚夭折,其中,皇四子就是雍正皇帝。這樣看來,雍正皇帝繼位後,共有3個哥哥和11個弟弟已經長大成年。除了被過繼出去的皇十六子,以及和自己關係密切的皇十三子允祥和皇十七子雍禮受重用外,其他的兄弟們無一善終。
可以說,在冷入骨髓的皇宮,你死我活是政治鬥爭的一種常態,皇宮歷來就是個利益場,哪有什麼親情可言,即便同胞所生,血濃於水,到最後還是個你死我活,而且,在長期的儲位爭鬥中,雍正帝不得不心狠手辣,採用各種措施鞏固皇位,捍衛江山,最後落得個「對誰都不相信」的毛病。
《甄嬛傳》裡面的甄嬛能鬥贏華妃,鬥贏皇后,最後連皇帝都鬥趴下了,除了她出色的智商以外,還有就是她會識人用人,比如崔槿汐,就是甄嬛上位不可或缺的功臣之一。崔槿汐和蘇培盛對甄嬛的助力非同一般,若不是二位協力,恐怕甄嬛早已命喪黃泉,絕沒有機會登上太后之位的機會。
崔槿汐是何方人士?她忠誠貼心聰慧有眼光有手腕有人脈,對甄嬛不離不棄,幾個外掛之中,她可以說是最強大的那個。但在她效忠甄嬛的道路上有很多秘密沒有解開。如果把片中埋藏的這許多暗線串聯起來,根據劇情的推測,她是太后的眼線,是深受後宮信任的。
當初甄嬛得知皇帝喜歡自己不過因為自己是純元皇后的影子替身,清高自傲的甄嬛一氣之下舍下了剛剛出生的朧月去了甘露寺做尼姑,萬念俱灰的甄嬛一心只是向佛,沒有其他心思雜念,而這個時候的果郡王正非常思念她,想盡一切辦法走近她,幫助她。而此時的甄嬛也正需要果郡王的幫助,一個想見自己的女兒,一個想見深陷獄中的父親。而這兩件事,只要果郡王才能辦到,如果念在他真心的份上,他會相想方設法為自己服務的,這也是甄嬛考驗他的關鍵時刻。
此刻的果郡王,滿懷愛的希望,為她多方奔走,終於激活甄嬛內心的一潭止水。兩人在果郡王生活的凌雲峰,過了一段時間恩恩愛愛的同居生活,並懷孕一雙龍鳳胎。正因為皇帝跟果郡王關係很好,後派他去執行任務,也就是這個關鍵時期,又經過一系列事情,迫不得已甄嬛要回宮復寵。
當然,這一切都在槿汐的苦心安排,雖然皇帝跟前的紅人蘇培盛喜歡了槿汐多年,但槿汐因為他是太監,一直沒有答應,但為了能讓主子甄嬛再次回宮,槿汐只好委曲求全,答應了蘇培盛,之後甄嬛便搖身一變成了寵妃——熹貴妃。
觀眾都知道甄嬛是懷著果郡王的孩子進宮的,就是後來的雙生子,不過甄嬛在回宮後僅僅7個多月就誕下了兩個孩子,當時宮中就有人盛傳這兩個孩子並非龍嗣,疑心重重的皇帝雖然嘴上不信,但心裡一直都有點繞不過這個灣。
真正打消皇帝疑慮的卻是槿汐的一番話。槿汐抓住熹貴妃早產時,趁機順著皇帝的高興心情說這兩個孩子的到來是龍鳳呈祥,寓意大清天下一片祥和安泰,一句話說的雍正也覺得是上天眷顧自己,給她送來了龍鳳胎,如此就不再懷疑什麼孩子的身世了。
後來的結果是熹妃晉升貴妃,宮裡伺候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封賞,所以說關鍵時刻一個會說話的得力助手是多麼重要。可是,一向精明的皇上臨死前,還是對龍鳳胎耿耿於懷,原話是這樣的:
皇上:朕一向喜歡你坦誠,朕想問你一件事。
甄嬛:臣妾必定知無不言。
皇上:弘曕到底是不是朕的兒子?
甄嬛:當然,天下萬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
皇上:答得好,答得好啊!沒錯,這天下都是朕的,不過很快就是你的了。
甄嬛:臣妾要這天下來做什麼,臣妾要的始終都沒有得到。
皇上: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朕與嬛嬛與純元,那時候,回不去了,為了老十七你恨毒了朕了吧!
甄嬛:皇上聖明,不過皇上放心,臣妾再恨毒了您,也會好好撫養靜和公主,眉姐姐若知道她和溫實初的孩子得皇上多年疼惜,九泉之下應該也會高興吧!
皇上:你這個毒婦,朕要殺了你。
甄嬛:比起皇上殘殺手足之毒,臣妾甘拜下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臣妾覺得還不及皇上十中之一呢?
皇上:放肆,放肆,你果然對允禮有私情,竟敢,你竟然謀逆背叛朕。
甄嬛:不妨告訴皇上回宮後在你身邊每一刻,每一次與你接觸都讓我覺得無比噁心,寧嬪也是如此。
皇上:來人、來人、來人……
甄嬛:來人?門口侍衛都被臣妾遣走了,臣妾就在這兒,皇上吩咐便是,皇上剛服下參湯,動怒無益於龍體安泰,只會讓皇上五內鬱結心火難消,皇上息怒吧!
話還沒說完,皇帝氣得眼冒金花,就瞪著雙眼,駕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