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明明出身平民,為什麼卻成為了中國人餐桌上的高貴菜?

2020-12-05 鼎香美食

羊肉,明明出身平民,為什麼卻成為了中國餐桌上的高貴菜?

說起羊肉很難和高貴扯上關係。

人們心目中的「高貴」食材,一般都是鮑魚、燕窩之類,再不濟也是龍蝦、海參和深海魚種。

而羊肉,幾乎是親與平民,也近於平民,就如同土豆、白菜一樣近於平民,而出於平民,幾便是相隔草原千裡的朋友,應該對羊肉的味道並不陌生,多少也嘗過其滋味。

事實上羊肉,正兒八經是來自草原,出自平民,且大多是人工養殖而成,離高貴二字相差甚遠。

然而匯集了「草原」「牧場」「農家」等一系列廣告詞裡近於平民的羊肉,怎麼就成了高貴菜餚了呢?

目錄

01什麼食羊肉

綿羊、山羊、小尾寒羊、藏羊,西北四種羊肉

02┃羊肉為何如此高貴

羊肉,西北著名特色特產

03┃哪裡的羊肉最好吃?

羊肉好吃的秘訣,鮮香

04┃最最關鍵的,羊肉怎麼做才好吃

好吃的食材,不需要過於複雜的烹飪技巧

01什麼是羊肉?

在西北,豬肉、雞肉、牛肉、羊肉一起,被稱之為「四大主流」肉食,羊肉是僅次於豬肉的消費。

西北羊肉的主產地,分布在內蒙、青海、新疆、甘肅和寧夏,只要遠離城市,隨處都能看到其蹤影。

雖然各地的羊長相差別不大,但吃起來口感卻各不相同。

羊的種類也為頗多,最著名的有波爾山羊、小尾寒羊、高腿小尾寒羊、杜泊羊、薩能奶山羊、南江黃羊等等。

平時我們食用的就是綿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肉質鮮嫩,肥瘦均勻,以及喜歡陡壁尋食山羊了。

綿羊,也是我們俗稱為羊的一種,有粗毛羊、細毛羊、裘皮羊、羔皮羊和肉用羊,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但主要還集中在我國西北地區,因為西北地區的羊肉,是全國最好吃的。

根據史料記載,綿羊從野生綿羊馴化為家畜,是110000以前從中亞開始,逐步向世界各地蔓延。我國開始養殖綿羊是從8000年前開始,逐步進行品種,才得以有了我們今天餐桌之上的美味——羊肉。

02羊肉,為何如此高貴?

作為普通家庭的餐桌上普及特別高的肉類,羊肉無論是與紅燒肉、回鍋肉都不能為之同框,更不用說豬肉燉粉條和手抓飯了。

每逢遇到大場面和婚宴、節日宴、羊肉都會榮耀登場。

比如逢年過節,或是小家大宴之時,無論是手抓羊肉,還是羊肉蒸菜,至少要出現一樣,寓意「喜氣洋洋」。就是在吃年夜飯時,羊肉是少不了的硬菜。

這也或許就是羊肉的高貴之處,所到之處都會有它的縮影。

的確,自古以來,羊肉就是宴席之上的主打菜。

《說文解字》中說:美、甘也,從羊從大。意思是說羊肉味甘鮮美,則為肥大者肥美。

「魚」「羊」者為鮮,據傳:彭祖之子夕丁,從小喜捕魚,彭祖怕捕魚危險,就禁止二字去捕魚,有一天,夕子捕魚欲食,彭妻怕被兒子被責罰,就將捕回來的魚藏魚羊肉之中燉煮,沒想到煮出的羊肉特別美味,彭祖吃後大為歡喜,為了形容這種美味,取名「羊方藏魚」,「鮮」也由此而來。

這段故事表明了,羊肉生於荒野,則烹於高貴,而且還創造出了一個「鮮」字,實為高貴。

《隨園食單》載:羊肉切大塊,重五七斤者,鐵叉火上燒之。味果甘脆,宜惹宋仁宗夜半之思也。

大意為:羊肉切成重五到七斤的大塊,用鐵叉叉起來在火上烤熟。味道的確甘美酥 脆,甚至能使宋仁宗半夜三更想烤羊肉而睡不著覺。

可謂,羊肉在歷史上都以高貴自居。

03哪裡的羊肉最好吃?

在我國,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羊群,但要說規模和好吃,還屬西北地區的羊肉最好吃。

新疆,是羊肉吃羊肉最好地方,不可否認,新疆的羊肉品種繁多,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優質羊肉,羊肉瘦肉率高,羶味較淡,做法簡單且吃法頗多。

內蒙古,我國最大的天然牧場,羊肉產出最多,是新疆的數倍,出產的羊肉肉質精瘦,口感緊實彈牙,雖肉質不及新疆,但也屬於純天然肉質,內蒙的羊肉是「涮羊肉」的不二之選。

西藏,牛羊成群是西藏的一個特寫,由於西藏氣候寒涼,羊的生長周期較長,再加上純屬放羊,出產出的羊肉肉質細膩,且羶味較小,喝雪水,吃的是各類藥材的莖葉的羊,在烹飪時幾乎不放任何調料,都能做出鮮美的羊肉。

寧夏,寧夏鹽池灘羊肉較為出名,羊肉色澤鮮紅,脂肪乳白且含脂量較低,表面有幹膜,肌肉密度清晰且不羶不膩,鹽池是無機鹽的出產地,上生長在鹽池境內的20多味中草藥,由於這些植物和水的的攝入,是鹽池的羊肉營養會加倍,所以寧夏鹽池羊肉做出來菜餚更為營養好吃。

甘肅,甘肅靖遠羊羔可是遠近聞名,靖遠北出荒漠,再加上靖遠礦產豐富,羊群所到之處都能喝到天然礦泉水,所以羊肉緊實細膩,實為好吃。

最最關鍵,羊肉怎麼做才好吃?

與所有肉類一樣,遇到新鮮的羊肉,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煮著吃,不管是做手抓羊肉,還是做手抓羊肉,都離不開燉煮,加食鹽、花椒粒、胡椒粒、大蔥燉煮至肉熟爛,口感細膩,肥而不膩,香氣四溢。

羊肉冷水下鍋,蔥段、白酒、花椒粒、胡椒粉輔之,小火燉至湯白肉熟時,食鹽入鍋,燉煮一會,湯鮮肉嫩,美味即成。

黃燜羊肉則稍有麻煩,甘肅人比較喜歡吃,與黃燜羊肉稍有相似的紅燜羊肉,則是河南人的最愛。大小均勻的羊肉塊,裹上濃厚的湯汁,鮮香而又好吃,著實美味。

到了夏天,羊肉串成了大街小巷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喝著啤酒,擼著川,是現代年輕人最流行的聚會。

北京人吃羊肉喜歡「涮鍋」,不分冬夏,一個「涮羊肉」的小視頻,瞬間發到朋友圈,就能瞬間炸開,可想,北京人是多麼的喜歡「涮羊肉」,無論是老北京,還是現代北京人對涮羊肉有著獨鐘的情意。

北京人吃涮羊肉,應該是從元人入京,就已經流傳至今了,所以說北京人涮羊肉,是不分老北京,還是現代北京人,他們是骨子裡就愛涮羊肉。

羊肉偶爾也會被做成餃子餡,有人對羊肉做餡料時的配菜不知所然,按我的看法蘿蔔、韭菜鮮美。

其實,吃羊肉吃的豪爽,吃的是自由自在,吃的是忘記了矜持,滿嘴流油的吃像,才是在真正吃「羊肉」。

相關焦點

  • 帶魚,明明出身深海,為什麼卻成了中國最平民的海鮮?
    而帶魚,它實在是太過於平民了,就如同蘿蔔、土豆、大白菜一樣,即便是離海邊最遠的中國人,大概也嘗過帶魚的滋味。事實上,帶魚是正兒八經的深海魚,而且,我們現在吃到的帶魚,至今也無法實現養殖。然而,匯集了「深海」「野生」「天然」……廣告裡一切高大上詞彙的帶魚,怎麼就成了最平民的海鮮?目錄01 | 什麼是帶魚?
  • 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肉食清單
    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肉食清單 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A Bite of China)裡,中國美食更多地是以輕鬆快捷的敘述節奏和精巧細膩的畫面,向觀眾尤其是海外觀眾,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流變
  • 金光華李亞鶴:盆菜,憑什麼成為中國人過年餐桌上的頂流?
    據金光華李亞鶴了解,也就是在這幾年,憑藉著《舌尖》系列的熱播,及自身所帶的好意頭和震撼的視覺效果,盆菜終於引發了全民的關注,逐漸在全國各地嶄露頭角,成為許多家庭過年餐桌上的必備菜。故而,金光華李亞鶴認為,盆菜就是中國人過年餐桌上的頂流配置!  其實盆菜在誕生的百年歷史中,一直是一道不為人知的「農村菜」,只有粵港地區的村民才會享用。說起盆菜的起源,眾說紛紜。
  • 為什麼中國人愛吃豬肉,而不是牛肉?原因沒那麼簡單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肉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如今人們常常食用的肉有豬肉,牛肉,羊肉等等。中國人尤其鍾愛豬肉,每逢過年過節農村總要殺一頭豬,很多地方現在依然沿用。 日常餐桌上的吃得最多的也是豬肉:燉排骨、小炒肉、紅燒肉等等。
  • 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筷子不能插飯上?而把筷子擺碗上就代表吃完了
    飲食是一種文化,而這種文化,也會隨著我們所處的環境,以及傳統習慣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而對於中國人來說,餐桌禮儀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程,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吃飯不能敲碗,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咕嚕嚕的聲音,並且筷子不能插在飯上,那麼這些講究都是為什麼呢?今天說的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吃飯,筷子不能插飯上?
  • 中國人主要的肉食來源為什麼是二師兄?豬肉什麼時候成為主角的?
    中國有個字「家」,這個字上寶蓋頭,下豕。寶蓋頭是門也是宅,豕是豬。有房子有豬便有了家。可見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豬佔據了何等重要地位。中國是藍星上生豬飼養第一大國,也是吃豬肉第一大國,每年世界上生產的大部分豬肉都被我們吃了。那麼,為什麼不是牛,不是羊,偏偏是豬成為了我們的主要肉食?
  • 羊肉,怎樣塑造了我們的文明和歷史
    哈薩克俗語裡有一句話「羊肉是牧民的飯」——對於遊牧為主的地區來說,羊肉是像糧食一樣司空見慣的食材,雖值得歌頌,但並不包含太多奇貨可居的驚喜。而到了英美國家,羊肉絕少見於餐桌。養羊的意義,被更多聚焦在羊皮、羊毛等副產品上。究竟是怎樣的地理格局與歷史文化源流,形成了今天的羊肉世界觀?在全球飲食文化裡,羊肉又擁有怎樣的地位?
  • 適合過年餐桌上的2道菜譜一定要學會~
    第一道菜:筍乾燜腿肉豬肉軟糯香口,肥而不膩,爽口筍乾結合豬肉肉香後更加鮮味十足,一點點的辣味更增加了味道的層次感,會是年夜飯上非常受歡迎的一道菜。第二道菜:甘蔗馬蹄羊肉煲羊肉具有溫補的作用,冬季是吃羊肉的最佳的季節,過年大家團聚在一起,這道菜絕對可以佔C位,帶著馬蹄竹蔗的清甜湯汁還可以用來煮蘿蔔青菜,能讓所有人都吃回味無窮。
  • 種種原因讓中國人放棄了將它們搬上餐桌的想法
    為什麼偉大的中國廚師們沒有將金魚搬上我們的餐桌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吃掉金魚的想法,反正我曾經想過嘗試一下,被我媽以種種理由勸服了,都是類似於有毒、不吉利、不好吃等等,那麼究竟是為啥沒人吃金魚?種種原因讓中國人放棄了將它們搬上餐桌的想法提起金魚,不得不說一下金魚的祖先——鯽魚,而且全世界金魚的娘家都在中國,在我們國家歷史中,從晉朝開始就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唐宋時期開始池養金魚,明代更是開始盆養金魚,對金魚的養殖和繁育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 中國人不吃燕子,為什麼數量越來越少,會成為滅絕動物嗎?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對食物的熱愛是無人能比較的,我們也經常聽到一些話,說中國人什麼都吃,國外泛濫成災的生物,到了中國就被端上了餐桌;甚至還有膽大人士專門去吃野生生物。
  • 野兔野狗尚未解決,又一物種在澳洲泛濫成災,中國人餐桌上很常見
    澳大利亞雖是發達國家,氣候環境對人類卻並不宜居,而動植物卻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瘋狂繁衍生息,外來物種更是能輕而易舉發展成大家族,諸如野兔野狗這類入侵生物,讓澳洲人頭疼不已。兔子和狗在我們中國人眼裡是很可愛的動物,也有一些中國人喜歡吃它們,但是就拿野兔來說,百年間澳洲野兔數量一度高達百億隻,澳大利亞投入大量成本,才讓野兔數量減少至上億隻,可惜問題依然得不到徹底解決。
  • 大小s餐桌上開飯說日語,汪小菲的一個做法,讓網友瘋狂點讚
    但是在這裡面有一幕就是大小s餐桌上開飯說日語,汪小菲的一個做法,讓網友瘋狂點讚,這樣網友有一點點接受不了,明明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說日語吃飯的時候。然後三個人都坐到了桌子上,準備開飯了,這時候突然大s和小s一起用日語說的聚一起開動吧,真的讓觀眾特別驚訝,明明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在餐桌上用日語說開動吧,而且都知道這期節目中的福原愛是一個日本人,但是她知道自己嫁了一個中國人,她就努力學習中文,而且現在的中文水平和中國人沒什麼區別
  • 備受寵愛的貓主子,在這個國家成為了餐桌上一道美食
    備受寵愛的貓主子,在這個國家成為了餐桌上一道美食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家養一隻貓作為寵物。對待寵物貓可以說是極盡寵愛,貓糧要吃好的,還要各種玩具準備好,貓窩和貓廁所還要準備很舒適的。難怪現在很多人都說自己的貓是主子,自己只是個鏟屎官了。
  • 為什麼牛肉叫beef而不是cowmeat?| 柴知道
    豬肉和羊肉也同樣如此。作家林行止曾解釋說,這是因為西洋人的飲食文明:「因為不忍食有感覺的動物,另起一名,便大快朵頤」。真的是這樣嗎?茉莉花原產於印度,隨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取其音之後,中國人給它們加上了草字頭,看起來就像是土生土長的中國文字。英語也是如此。
  • 小龍蝦pk掉大龍蝦,真不是因為中國人窮
    不少海外網友,在微博上哭著說自己這回撿漏,去年底大龍蝦200澳元左右一公斤,而今年可以吃到一公斤60澳元的大龍蝦,終於實現了大龍蝦自由。 △百年難遇的大龍蝦自由/微博截圖也就短短時間內,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反差?
  • 中國人吃遍豬牛羊肉,為何不吃馬肉?
    而且我們都知道,對於外國一些泛濫成災的食物,經過中國人的處理和加工之後,會讓味道食物變得非常的鮮美中國人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豬肉,羊肉,牛肉,還有外國人不吃的動物內臟,不過吃遍牛羊的中國人卻唯獨不吃馬肉,這是為什麼呢?如果看完的話你可能也不會吃。馬賽人的心目中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 你是什麼家庭出身?中國人曾有45個家庭出身代碼
    對年輕人居多的活躍網友們來說,「本人成分」、「家庭出身」等名詞,一方面,它們清晰地出現在歷史文本,父輩之口以及各類「登記表」上;另一方面,其涵義是模糊的。而填表時,「家庭出身」比「個人成分」更難下筆,因為「家庭出身」涉及上一代人——這些距今久遠並屢經變化。現在突然得知,它們與作為全國範圍內的統一技術要求——國家標準——聯繫在一起,便紛紛轉帖,並調侃著互問:大家看看,你是什麼「家庭出身」?
  • 韓媒說「中華料理2.0」時代來了,代表是火鍋、羊肉串、麻辣燙
    但其實這些食物在韓國經過種種改良,早已成為更接近於韓國人口味的飲食。而飲食文化原本隨著人口的遷移而移動。韓中建交後,越來越多中國人來到韓國,中國當地的飲食文化也被逐漸為韓國大眾所接受,可以說「中華料理2.0」時代已正式開啟。韓國《亞洲日報》1月30日的文章就為大家介紹了幾位稱得上是「中華料理2.0」的代表性成員。
  • 史上最失敗的入侵物種——小龍蝦,明明想入侵,卻被端上餐桌
    說起入侵物種,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水葫蘆,短短一夜之間就能夠布滿整條河流或者是一大片海域,被譽為十大惡性入侵雜草之一,也有可能會想到美國白蛾,一種引發人蟲大戰,甚至是動用飛機圍剿的小蟲子,這種小蟲子繁殖力特強,年平均繁殖三千萬隻,甚至能夠達到億隻以上,並且對於樹林有著極大的毀滅性,這些實例都讓我們對於入侵物種心生恐懼,但是有一種入侵物種,明明是想入侵
  • 為什麼中國人幾乎什麼魚都吃,唯獨不吃金魚?說出來你都可能不信
    魚類是人類餐桌上經常出現的一道菜餚,特別是在中餐的餐桌上,對於魚的做法可謂是千奇百怪,比較常見的就有紅燒、清蒸,不僅做法很多,就是選用的魚食材也很多,草魚、鯽魚等等許多不同品種的魚幾乎都可以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但是有一種魚是不會出現的,那就是家裡養的金魚,那麼為什麼中國人幾乎什麼魚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