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學過《會搖尾巴的狼》這篇文章,當時老師告訴我們狼很狡黠,就像一些人一樣,很壞,很狡猾。初中時又學了寓言故事《東郭先生與狼》,又讓我們把狼視作了狡猾的代表。
但是自從真正認識狼開始,我們才發現,狼並不是書中講的那樣,相反,狼的智慧往往令人敬佩不已。
尤其在《狼圖騰》、《人與自然》中,真實的描繪了狼的生活習性,「狼道」才一點一點的將人類徵服。
小時候的白牙
《白牙》這部電影敘述的是一匹狼的故事,但是他並沒有講述狼的生活,而是圍繞名為「白牙」的狼來講一些很簡單的道理。
這些淺顯的道理我們一看便知,但是從電影故事中表達出來,又是另一番滋味,他很細膩,深刻,就像一把匕首一樣,一下就刺中你的心臟。
電影一開始是一片廣袤的森林,白雪皚皚,覆蓋著整個山川。然後電影的鏡頭一轉便出現在了一所木屋裡。
木屋裡,淘金的人們正在參與鬥犬賭博。那個名為白牙的狼被當做一種犬在於其他兇猛的犬在決鬥。他的韁繩被牽在一個醜陋的,個子矮小的人手中。
少年白牙
白牙被放進了鬥犬場中,面對的是兩隻大型的猛犬。以以往的戰績和戰鬥,白牙肯定能夠勝利,但是在當時,白牙已經厭倦了那種爭鬥的生活。
他抬頭看見了屋頂外純白的月亮,然後放棄了戰鬥。他輸了,遍體鱗傷。
正在這時槍聲響了,法警來了,他救了白牙,並準備抓走那個醜陋的聚眾賭博的小個子男人,可是想不到的是那個陰險的小人卻偷襲並打昏了法警。
電影到這裡鏡頭再次轉動,然後瞄向了白雪皚皚的森林。一個山洞裡,一頭母狼和小狼正在安睡。
白牙與法警
很顯然這部電影導演運用了插敘的手法,就像一個緩緩寫故事的作家一樣在娓娓道來。這樣的拍攝手法在大多數電影中都很常見,但是在不同的電影故事中,其表現的電影的張力也有所差別。
我看過很多電影,記憶最深刻的便是婁燁導演的《浮城謎事》,在那部電影中,婁燁導演剪碎了整個劇情,然後再拼接起來,但是給人的視聽卻比一下子吐露出來要強烈得很多。
而在白牙中,你也會有這種感覺。剛開始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但是看到後來你就會警醒,原來白牙在那個時候是那樣孤獨,難過,悲傷!
白牙與法警夫婦
以至於你也會跟著難過傷心,甚至心疼。
電影的劇情從白牙小時候一直到白牙成長為雪橇犬那一段,導演又敘述了另外一個似乎不同的故事,那也是整部電影的另一條線索——單親家庭成長記,一個頑皮的少年和母親之間的溫馨故事。
我想導演之所以放在這裡,主要有兩個意圖。其一便是說大實話,講述母愛和懵懂的對媽媽的愛;其二便是為了給後來白牙與母親離開,白牙總是望著月亮思念母親做鋪墊。
有意思的是,在前半段劇情中,導演還安排了一場法警和白牙小時候的一段小插曲。
白牙與法警夫婦的信任
這個小插曲在後半段劇情中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白牙認出了法警,並與他們生活在一起。
這種小插曲表達的思想很直白,往小說是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關係,往大說則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劇情中導演還加入了「淘金熱」這樣的劇情。
在電影的後半段,導演將人的思想情感和人間百態顯露的非常露骨。就像《皇帝的新裝》中那個揭露皇帝什麼都沒有穿的小男孩一樣。用最普通,最平實的視聽就赤裸裸的展露了出來。
白牙的媽媽
那是人性的貪婪,自私與自負。為了達到揭露的效果,導演還不惜刻畫了一個醜陋的,非人一般的、個子矮小的人物來表現。
相反的導演又用白牙這樣一個動物角色來諷刺這種人性。
白牙的真實和信任,得到了法警夫婦的喜歡,他們收留了他,並將他歸還大自然。
回到大自然的白牙才成為了真正的狼,一匹真正的狼嘯山林的狼。
狼嘯山林
當一部電影非常平常的講述一件事情的時候,也許他的意義與思想才是最偉大的,就像餘華的《活著》一樣,人真實而又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