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之際,跨年寒潮持續發力,冷空氣不斷侵襲福建省德化九仙山氣象站,觀測場內白茫茫一片,觀測設備都穿上了厚厚的「冰凍外套」。但是,在被雨霧凇裹挾的高風塔上的「風向風速傳感器」卻沒有被凍結,設備運行良好,數據傳輸準確穩定。
圖:風向風速傳感器保溫防凍裝置
據泉州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得益於德化九仙山氣象站自主研發投入使用的「風向風速傳感器」保溫防凍結裝置。該裝置由站內職工賴輝煌自主研發,是在現有的「風向風速傳感器」下方加設加熱器等設施,當達到設定條件,設備就會自動加熱,有效保證了低溫環境下「風向風速傳感器」的正常工作。
圖:風向風速儀輔助系統
風向、風速是氣象觀測的基本要素,風場的變化直接影響預報員對天氣趨勢的分析判斷。就風向風速儀而言,它需要安裝在10米高的風塔上,一旦氣溫跌至零攝氏度以下,設備零件將被凍結「封印」,導致無法正常工作。為了保證風向風速監測數據正常,通常氣象觀測員不得不在冰天雪地裡冒著嚴寒攀爬上容易打滑的風塔,用小錘子一點點敲擊冰層,以勉強支撐儀器短暫的工作。
由於德化九仙山海拔高、溫度低、溼度大,長期以來,該站飽受「風向風速傳感器」凍結的困擾。傳感器凍結導致風向風速觀測數據缺測,造成臺站地面觀測業務質量一度位列全省倒數。為改變這一現狀,九仙山氣象人深入踐行「高山精神」,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不斷刻苦鑽研。經過大量研究和測試,2018年賴輝煌完成了全自動氣象站風向風速傳感器防凍結裝置研發,並投入業務運行,風速觀測數據實現零缺失,地面觀測業務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圖:風向風速傳感器保溫防凍裝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20年7月,該項發明獲得福建省總工會組織的全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優秀成果二等獎,10月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據悉,2020年12月30日凌晨4時14分開始,德化九仙山氣溫降到了零度以下;31日凌晨2時08分,最低氣溫下降到-10.6℃,電線積冰厚度達到48mm;2021年1月9日,最低氣溫為-9.4℃。在此期間,這套風向風速傳感器保溫防凍結裝置運行穩定良好,再次成功通過跨年寒潮的「強勢考驗」,充分展現了它在高海拔地區的應用推廣和實用價值。(圖文:莊金泉 杜娟)
責編: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