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了,要記得給家人吃五黃,給孩子驅五毒,一年健康又順利

2021-01-08 食味菜譜

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端午節是四大節日之一,在古代就比較被重視,端午也稱為端陽,除了龍舟和粽子以外,還有吃「五黃」的說法,寓意來年健康又順利,有些農村,至今仍保留著這個習俗,我們的祖先想像力豐富,用顏色寄託了特殊的意義,紅色代表喜慶,黃色代表富有,中國上下文明5000年,在古代時,黃色可是皇家專享,平民不可以亂用,端午節吃「五黃」,你知道「五黃」是哪些嗎?記得給家人吃哦。

黃魚

黃魚是沒有魚鱗的海魚,尾部有分叉,生活在深水中,油炸一下,肉質細膩,味道非常香,對人體的滋補很有作用,多種維生素、高蛋白,尤其是體質不好的老年人,作為食療搭配,效果非常顯著,可以煎、炸、烤、清蒸、燉,在端午節這段時間,黃魚的肉質最為細嫩,《本草綱目》中曾記載,黃魚通利五臟,健身美容,端午節這一天,吃幾條黃魚,寓意身體健康。

雄黃酒

屈原投江之後,鄉親們為了不讓蛟龍吞噬它的身體,紛紛投入粽子、蛋黃,一位老醫生將雄黃酒投入江中,將蛟龍藥暈,露出了水面,之後又抽離出龍筋,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再用雄黃酒塗抹七竅,以免受蛇蟲蚊蟻侵襲,至今很多地方都保留喝黃酒的習慣。

雄黃作為一種藥材,研磨成粉末,最後製成黃酒,雄黃可以驅蛇、蠍等百蟲,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發現了這個規律,古代還有撒雄黃粉的說法,所到之處,蛇蟲均不敢靠近,端午節過後,蛇開始大量活動,雄黃正是蛇的剋星,但一定要少量飲用,據科學證實,雄黃酒有輕微的毒素,可以腐蝕肝臟。

黃鱔

黃鱔同黃魚類似,每當端午節來臨,也是肉質最肥美的時期,有句俗話說得好「「五月黃鱔賽人參」,這個五月指的就是陰曆,也正是端午節這幾天,黃鱔的外表就像一條蛇,不少人對它有恐懼心理。

其實市場有很多黃鱔售賣,大部分是人工養殖,它肉嫩味鮮,營養價值高,每100克的黃鱔肉,蛋白質含量高達17.2-18.8克,是名副其實的好東西,它的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端午節前後,正是黃鱔的旺盛期,具有大補的效果。

黃瓜

吃了這麼葷菜,當然要來個素菜,刮刮油也挺不錯,黃瓜是夏天的應季蔬菜,露天生長,沒有了大棚的反季節,要說它的作用也不小,口感脆嫩,爽口開胃,清熱去火,很符合炎炎夏日的氣氛。

黃瓜所含營養豐富,最好的吃法,就是涼拌著生吃,先在鹽水中浸泡20分鐘,去掉農藥殘留,再拍一拍,放入調味品,現做現吃,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排毒防止便秘,讓皮膚水潤有光澤。

鹹蛋黃

蛋黃是在清明節醃製的,現在都已經冒油了,是時候拿出來享用了,它富含人體所需的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胺基酸等,一些重要的營養元素,在端午節的餐桌上,來一盤鹹蛋黃,軟軟糯糯,冒著噴香的油脂,真的是太香了。

除此之外,蛋黃還會被包進粽子中,也別有一番風味,小朋友最愛吃了。

端午節前後,除了吃「五黃」以外,有些地方,還會為孩童穿上「五毒」的肚兜,肚兜上印有蛇、蠍子、蛤蟆、蜈蚣、壁虎,端午節前後,孩子穿著「五毒」肚兜,寓意能克制住五毒,一整年不受它們的侵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一定要記得給家人吃五黃,也就是黃瓜、黃鱔、黃魚、蛋黃、喝雄黃酒,中國博大精深,優良的傳統,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延續保留下來,也祝願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繁榮昌盛。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吃五黃是什麼 五毒是哪五毒養生與內涵習俗介紹
    端午節吃什麼好?在江南人的傳統中,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雄黃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黃酒代替雄黃酒)。另外,也有其他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1、【黃瓜】:五月正是黃瓜上市的季節,加之此時潮溼悶熱,而黃瓜性屬寒涼且富含汁水,端午時節吃點涼拌黃瓜生津解渴又消暑開胃。
  • 端午節,「五毒」醒!民俗錢上驅「五毒」
    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端午節的風俗從避惡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比較普遍的活動有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張貼鍾馗像等。在我國眾多錢幣品種中,有一類民俗錢,它是一種有關民間習俗的藝術產品,圍繞著民俗文化信仰產生。民俗錢的出現、發展與廣泛使用,體現了中國廣大民眾普遍的文化信仰、習俗與心理需求。
  • 2018關於端午節的資料大全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吃什麼 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闢邪避暑了。
  • 「五毒月」端午節:祛邪除溼,關注家人健康!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作為我國傳統民俗節日,在我國各地區習俗保存較完善,在端午節要喝雄黃酒、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佩戴香囊是華夏民族的古老習俗。農曆五月俗稱毒月,除去傳統習俗的「毒」,我們更應該關注空氣中的「毒」。
  • 明天春分,記得給家人吃這6種「春菜」,寓意一年健康平安又順利
    導讀:明天春分,記得給家人吃這6種「春菜」,寓意一年健康平安又順利。記得宋代徐鉉寫的《七絕·甦醒》,其中有一句是: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意思是春分時節,春雨輕輕飄落,只聽得到微弱的聲音,而此時萬物復甦,楊柳岸傾斜的微風不斷吹拂,帶著遠方的客人回到故鄉。
  • 端午節是怎樣驅除五毒的?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古老文化的延續。這一天,人們除了吃粽子、插艾草、掛菖蒲、戴荷包、系長命鎖和飲雄黃酒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除五毒。五毒指的是蛇、蠍子、蜈蚣、壁虎和蟾蜍。我國古人認為,這五種毒蟲是邪惡的化身,會給人類帶來瘟疫等災禍。
  • 端午節吃什麼傳統食品 13種端午節特色食物水果海鮮
    4、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闢邪避暑了。
  • 古錢幣上的「端午節」——「五毒」醒,驅「五毒」!
    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端午節的風俗從避惡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比較普遍的活動有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張貼鍾馗像等。在我國眾多錢幣品種中,有一類民俗錢,它是一種有關民間習俗的藝術產品,圍繞著民俗文化信仰產生。民俗錢的出現、發展與廣泛使用,體現了中國廣大民眾普遍的文化信仰、習俗與心理需求。
  • 端午節各地飲食習俗盤點 13種傳統食物(圖)
    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 江蘇的端午習俗—魯冰花小鎮帶你吃五紅、驅五毒、系五彩繩
    江蘇的端午習俗除了划龍舟外,節日飲食主要有粽子、雄黃酒、五黃宴,節日裝飾則的五毒圖、菖蒲與艾葉、掛鍾馗像、纏臂的彩線,掛絲線粽、穿五毒衣、虎頭鞋、戴香包等。為什麼端午要吃「五紅」?在南京,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紅燒黃鱔」,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闢邪避暑了。「五紅」傳說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
  • 端午五毒
  • 戴香囊驅「五毒」,但這些細節要注意
    長江網6月25日訊端午節到,不少市民仿照古人傳統做法,在家裡懸掛香囊,或是把香囊系在身上,以起到驅蚊蟲的效果。香囊裡面有什麼材料?真能有驅蚊蟲的效果嗎?長江網記者就此請教了武漢市中醫醫院綜合藥學部主任藥師徐惠芳。香囊「高齡」幾千歲了!
  • 端午節戴玉指南:念屈原,避五毒,「五毒」在玉雕中的寓意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這不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由來最為主流的傳聞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所以端午節這一天不僅要吃粽子
  • 端午節為什麼會被稱作「五毒月」?五毒具體指哪些?受益匪淺
    端午節因為實在農曆五月初五這日,五月又是「五毒月」,因此民間將端午節常常叫做「五毒月」,古代的先祖們為何有這個說法呢?端午節期間正值初夏,溫熱多雨,細菌繁殖很快,蟲害又什麼猖獗,人們只要稍不注意,便很容易招來各種疾病,正如民謠所唱的那樣:「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這裡說道的「五毒」,指的就是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動物。
  • 掛葫蘆、系五彩繩、遊百病 端午節驅邪避兇保安寧
    世界華人周易協會秘書長董易奇表示,由於正值一年中陽氣最盛之時,端午是驅邪避兇的大好時機,除了吃粽子、賽龍船外,大家不妨通過掛葫蘆、系五彩繩、喝雄黃酒、戴香包等方法為家人去病消災,開運助運。  由於端午節正值「陽氣將極,陰氣將生」之時,因此,在端午節到來之前,應及時打掃、布置家居,讓家居環境保持生機盎然的樣子。
  •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2015-06-17 15:18:14來源:羊城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端午節「五毒圖」  □古傲狂生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數年前,蘇軾被貶惠州、觸景生情,便寫下端午感慨:「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在這首詩中,包含了「沐浴、午葉符、纏五彩線、懸掛菖蒲、」等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極深的節日講究。
  • 端午節做好這些,讓你的夏天「五毒不侵」
    說起端午節,你會想起來什麼?粽子!這大概是很多人在腦海裡出現的第一個答案。有人說,端午節還不如叫「粽子節」,各種各樣的甜粽、肉粽,在端午這天成為人們餐桌上必有的一到「綠色風景線」。即使是再不喜歡過節的人,也要在端午節吃個粽子,也算是過了端午。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