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是宋代最著名的抗金名將。他自北宋年末投軍起帶領著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無數次的戰鬥,在金軍南下江南之時更是堅持扛起抗金大旗收復建康。後來率師北伐之時,更是攻下多個州郡,引起了各地起義軍的響應。
在嶽飛抗金的時代裡,金人中流傳著一句話: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可見嶽飛與嶽家軍對敵人的威懾力之強。然而,嶽飛最後並沒有能夠戰死在沙場,而是被統治階級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最終死在了南宋朝廷的大理寺監獄之中,堪稱千古奇冤,比竇娥還要冤。
眾所周知,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軍事實力十分的弱。金滅北宋後,南宋朝廷更是陷入了憂患之中。然而,在危急存亡的時刻宋高宗趙構採取的政策卻是以義和為主。他重用秦檜,不惜委屈自己與金議和。當金輕蔑的把南宋稱為江南,把議和叫做詔諭之時,宋高祖更是派秦檜代表自己跪在金國使者的腳下答應向金稱臣並每年納貢。而當時反對議和的主戰派人物都紛紛因忠言逆耳而被貶職或罷官。嶽飛也因上書表明自己不趨附和議而令高宗十分不悅。
紹興十年,完顏兀朮掌權金國,他一上位就撕毀了宋金和議的文書,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南宋。沒有防備的南宋軍隊節節敗退,順昌告急後,宋高宗趙構終於下詔命嶽飛發兵救援。然而嶽飛還未到順昌,順昌之圍已解,宋太祖就又命嶽飛班師回朝。
這一次嶽飛沒有聽從詔令,他主動北伐收復了穎昌等地,並聯合北方民間抗金勢力收復了曹,懷,衛,孟等州。在嶽飛的組織之下,各地抗金勢力對完顏兀朮所在的東京形成了六面包圍。然而朝廷不但不派以援兵支援嶽飛等人,反而下詔撤出了張俊劉錡等人所統帥的兵力。為此,嶽家軍所在的郾城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完顏兀朮很快就派出騎兵圍攻郾城。嶽家軍並不是等閒之輩,最終郾城之戰以金軍落敗而告終。之後完顏兀朮退守開封,嶽家軍全線進擊將其包圍。最終嶽家軍在朱仙鎮大破金軍,將其打的全軍潰散。完顏兀朮不得不放棄開封,向北逃遁。
就在金軍退出開封,嶽家軍挺近朱仙鎮之時,嶽飛卻收到了來自朝廷的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嶽飛瞬間崩潰了,他從未像此刻這般難受,頓時有一種被命運捉弄的失落。百姓得知這個消息後也紛紛趕來攔於嶽飛馬下,求他不要離開。可是皇命不可為,嶽飛還是不得不率領著嶽家軍回到朝廷。
紹興十一年,金軍自知無力攻滅南宋,就決定再次議和。議和前,完顏兀朮在給秦檜的書信中強烈表明要想成事必須殺死嶽飛。收到密信之後,秦檜對嶽飛就起了殺心。加上宋高宗趙構也怕嶽飛功高震主,嶽飛之死就成了必然。
在秦檜的迫害下,嶽飛被投入大理寺。面對嚴苛的審訊,嶽飛義正言辭的堅持自己清白,並且袒露出自己後背的精忠報國刺字給他們看。可是有一天,一個獄卒和嶽飛說了一番話卻改變了他的堅持。獄卒說:「嶽將軍您一生精忠報國世人皆知,可是君王現在並不相信你了,他認為你會謀反,認為你會不忠,並且不會聽你辯解,只想要你死。你這樣自我堅持還有什麼用呢?一切都沒有意義了。」嶽飛聽完之後,突然就明白了。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這樣吧。一聲也罷之後,嶽飛無奈畫押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