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張為)累計參加志願服務時數5896小時後,今年7月20日下午,劉勇華接到一個電話,又帶著5個夥伴千裡迢迢趕往了安徽。之後,他們在水裡泡了3天,轉移了150餘名在洪水中受災的當地群眾。
劉勇華的電話,只有11個數字,但連著的可能是周邊數百公裡範圍內的每一條生命。因為他的名字是藍天救援隊隊長,他的工作是救助所有需要救援的受困群眾。
電話就是生命線,數次救起遇險人員
2018年7月17日上午9點,劉勇華接到一個救援電話,來電人急切的說,家中有一位58歲老人於前一日白天進入大山一直未歸,失去聯絡。家人與當地政府及村民四處搜尋無果,只得請求藍天救援隊支援。
電話就是命令,劉勇華當即招募4名隊員,攜帶救援裝備及藥品趕赴事發地點平江縣南江鎮湯鋪村。到達地點後,劉勇華與隊友一道馬上進山。他們冒著30多度的高溫,在樹木密集和懸崖陡峭的山林裡仔細搜尋,終於在3個小時後找到了失聯老人。此時老人已經走失近30小時。
考慮到老人身體十分虛弱,現場又多是坡度60多度的懸崖峭壁、地形非常複雜,劉勇華當即決定使用繩索下降,然後再擔架轉移;他們邊走邊開路,終於趕在天黑前將老人平安送到家中。
同年7月20日深夜,劉勇華又接到汨羅市桃林鎮磊石村村民的求助電話,同樣是一位老人在山上失聯經全村民搜索未果。電話剛掛斷,劉勇華立即換下睡衣,召集隊友趕赴事發現場。
在昏暗的手電筒照明下,他冒著酷暑和蚊蟲叮咬,不放過任何一個樹叢和土堆。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搜尋,成功在凌晨1點找到昏迷多時的老人,並將老人用擔架送回家中。
公益就是生命意義,汨羅志願者的標杆
一個真正投身公益的人,總是能「奇蹟般」地把自身利益拋之腦後,把幫助他人放在選擇的首位。劉勇華就是這麼一個讓正常人無法理解的人。
2008年,劉勇華作為汨羅民間志願者代表前往汶川地震災區參加了應急救援;在那裡他深刻感悟到了生命的珍貴,自此他投身公益的腳步從未停歇。12來年,他每年堅持無償獻血,獻血量近6000毫升。2017、2018年劉勇華連續兩年被評為嶽陽地區最美獻血者。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微弱的,劉勇華一心想著幫助更多的人。2016年,他拉起志同道合的一群朋友,發起成立了汨羅市藍天救援隊。自此,他帶領汨羅的「藍色勇士」長期奔忙在救助受困群眾、抗洪搶險救災、山地救援、失蹤人員搜尋的公益路上……
劉勇華的付出被人們看在了眼裡。2018年,他被推選為汨羅市最美志願者,他帶領的團隊「藍天救援隊」被評為汨羅市最佳服務組織、最佳服務項目。2019年他個人被評為優秀青年代表。
2020年初,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全面打響。劉勇華召集汨羅市藍天救援隊全隊25名隊員和全市70餘名志願者無畏逆行。常態化開展義務救災減災、志願救援服務,連續20多天不間斷對汨羅火車東站、客運總站等公共場所以及單位、社區進行地毯式消殺,「藍色勇士」們始終戰鬥在抗疫消殺第一線,為汨羅抗擊疫情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是我一個錚錚男子應該做的,不值得宣揚。」勇者無畏,不懼生死,無謂功名。在劉勇華看來,公益就是生命意義,他將發揮自己更大的價值,賦予生命更多積極的意義。
作者:張為
責編:柳勤進
來源:汨羅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