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金星合昴星團、精神分裂症、螺旋藻、噬菌體、新冠...

2021-01-16 騰訊網

1

金星合昴星團:「維納斯」攜手「七姐妹」漫步蒼穹

天文專家介紹,4月3日,一場觀賞效果絕佳的「金星合昴星團」天象將現身西方天空,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公眾藉助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將會欣賞到「維納斯」攜手「七姐妹」漫步蒼穹的美麗畫面。

「隨著天色漸黑,在淡藍色的天幕上,金星與昴星團相互輝映,爭相閃耀,構成天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過,感興趣的公眾,尤其是天文攝影愛好者要抓緊時間欣賞和拍照,因為在4月3日21時之後,它們就會緩緩落入地平線以下。」趙之珩提醒說。

——新華網

2

面向精神分裂症精準診療 科學家發現有效生物標記

▲基於多水平多組學的精神分裂症精準診療研究框架。 研究團隊 供圖 攝

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為突破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診斷和療效評價所面臨的巨大瓶頸,該所科學家領銜的研究團隊共同建立基於多水平多組學的精神疾病研究框架,首次發現並從多方面驗證紋狀體環路功能異常是精神分裂症精準診療的有效生物標記。

由中科院自動化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劉冰、蔣田仔研究員領銜並聯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等中外多單位的研究團隊,針對精神分裂症精準治療研究最新完成的重要成果論文,近日已獲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該研究提供出一個全新精神疾病研究框架,並可能將推動神經影像成為未來精神醫學領域的有效臨床工具。

——中國新聞網

3

螺旋藻「披上」磁性外衣 借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螺旋藻在外部磁場控制下,能夠定向移動至腫瘤。受訪者供圖

因具有靈活運動、藥物運輸等能力,微納機器人在疾病診斷治療、靶向遞送、無創手術等生物醫學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現階段針對微納機器人的有關研究大多聚焦在體外,在體內治療應用的更多預期功能仍然存在極大的挑戰。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周民研究員團隊研製出了一款微納機器人。他們以具有生物活性的螺旋藻作為活體支架,將其浸塗磁性塗層、「改裝」成微納米機器人後,再調節外部磁場、靶向輸送至腫瘤組織,成功改善了腫瘤乏氧微環境並有效實現磁共振/螢光/光聲三模態醫學影像導航下的腫瘤診斷與治療。這項研究被刊登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科技日報》

4

靠裂解酶這張「嘴」 噬菌體輕鬆「吃掉」超級細菌

在人或動物的腸道、口腔及生殖道內,普遍存在著一種「共生菌」——糞腸球菌。近年來研究發現,由於新型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進化速度,部分糞腸球菌耐藥性嚴重,逐漸演變成「超級細菌」。

俗話說「一物降一物」,「超級細菌」的天敵又會是誰呢?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方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歐陽松應教授認為,噬菌體或能做到。日前,他們課題組在國際病原學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上發表研究稱,一個結構類似「八爪魚」的裂解酶「LysIME-EF1」,能夠高效裂解多種糞腸球菌臨床株,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科技日報》

5

研究確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也有傳染性

德國研究人員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的論文顯示,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在感染初期,上呼吸道有大量病毒複製和脫落,具有傳染性。

這項研究由德國柏林沙裡泰大學醫院、聯邦國防軍微生物研究所和慕尼黑施瓦貝醫院共同完成。研究人員對9名成年輕症患者在治療期間進行病毒學分析,從患者咽喉、肺部採樣,並檢測了痰液、血液、尿液和糞便。

——新華網

6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造出「肝癌模型」

由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養了小鼠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的肝臟中,成功製作出肝癌模型,這在全球還是首次。

這一系列研究成果顯示,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正常組織中,形成的腫瘤會表達肝癌特徵性標誌物並顯示肝癌的形態,可以製作肝癌病理模型,無需像以往那樣實施基因突變和插入缺失等操作,就可在器官中人為形成特定癌症(腫瘤)。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精神分裂症及焦慮障礙診療新進展 | 引「精」聚「點」 · 第 24 期
    精神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在臨床和基礎研究領域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見諸國內外期刊或會議。為使國內精神科醫生能夠了解到這些新進展,住友製藥醫學聯絡部特設「新·思界」論壇,圍繞這些新的研究展開精彩分享和討論。
  • 九大問題全面解析兒童精神分裂症「專家觀點」
    在本文中,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家Abhijit Ramanujam醫學博士討論了兒童精神分裂症的臨床相關問題。 1、精神分裂症在18歲以下兒童中有多普遍? 全世界範圍內的早發性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即18歲之前出現症狀的,估計約佔人口的0.5%,而兒童發病或非常早的精神分裂症始於13歲之前。
  •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是什麼?常見的治療方法又有哪些呢?
    精神分裂症屬於一種嚴重的精神科疾病,若是內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創傷、心理壓力過大、親人的離世都都會導致該病的發生,一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就會給生命帶來威脅,甚至導致患者走向輕生的道路,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講講。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是什麼?
  • 養貓可能導致精神分裂症?
    養貓可能導致精神疾病?聽起來是天方夜譚,但它確實是一項延續了幾十年的科學研究課題,而將貓與人類精神疾病相關聯的就是弓形蟲。斯坦利醫學研究機構發現,目前有超過100項研究將弓形蟲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相關聯。
  • 精神分裂症創新藥,於近期開展臨床試驗
    「奕診智能」完成1500萬美元A1輪融資8月19日,戊戌數據檢測到AI醫療科技公司奕診智能,近日完成1500萬美元的A1輪融資,由弘勵創投、個人投資者楊國安、明燁創投共同投資,木識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
  • 雲南發現中國鳥類新記錄種;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28天丨科技早...
    雲南發現中國鳥類新記錄種;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28天丨科技早新聞 2020-10-13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寧德中年男子走失,患精神分裂症,穿綠色長袖、藍色牛仔褲,平頭
    走失者姓名:柯寧 走失者性別:男 走失者年齡:42 走失者特徵:患精神分裂症,穿綠色長袖、藍色牛仔褲,平頭,高1米73,重約100公斤 走失時間:2020-11-15 走失地點
  • 科學家:智力越高的人越容易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什麼原因導致?
    文/玉濁清 科學家:智力越高的人越容易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什麼原因導致? 雖然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是人們的身體健康卻著實讓人擔憂,即便是生活水平漸漸上漲,但是卻有各種疾病影響著人們,而最令人感到崩潰的莫過於精神分裂症,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對於這個詞彙都不會陌生,據相關數據分析,精神分裂症影響至1%的人,也意味著10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曾經患有過精神分裂,這是一種腦部疾病,指的是腦網絡各個部分異常連接所導致各種信息處理異常
  • 今日科技話題:世斑鬣狗化石、熱帶大型哺乳動物、新冠病毒、巖石樣本、首張人類蛋白質組測序草圖、不同渴覺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實驗室副研究員張曉明與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教授董廣輝、中科院院士陳發虎,以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雷初朝合作——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3一種釋放劑可免核酸提取檢測新冠病毒10月20日從內蒙古科技廳獲悉,一種無需進行核酸提取的釋放劑檢測法在新冠病毒檢測工作中實現應用。
  • 新研究稱鼻子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合肥就禁養犬名錄徵求...
    【今日封面】當地時間4月24日,歐洲航天局發布的一照片顯示眾多湍流在恆星孵化場中,場面壯觀。據報導,這是哈勃望遠鏡升空30年以來觀測到的眾多恆星孵化場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之一。26日日落後不久,金星懸掛在西北方天空,在金星下方不遠處,有一顆橙紅色的星星,這是恆星畢宿五。晚8時左右,一彎蛾眉月將停在金星和畢宿五之間,形成「雙星抱月」的奇特天文現象。圖片來源:中國網● 4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電子商務促進消費和助力經濟提質升級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 吸貓會吸出精神分裂症?罪魁禍首還是和感染弓形蟲有關
    加上最近新出來的養貓會得精神分裂症的報導,把弓形蟲又放到了風口浪尖的位置。獸醫小明下面就給大家再來闢個謠:吸貓會吸出精神分裂症這個聳人聽聞的標題不是真的!雖然養貓和精神分裂症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這是因為感染了弓形蟲的人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比常人更高。
  • 女子幻想自己是混血兒,醫生定向手術「重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
    1個月前,28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小周接受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II科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1個月後的1月7日複診時,小周基本恢復正常生活,成功走出了「精神迷宮」。8年前,小周就讀於武漢一所985名校,成績優異,一家人都在憧憬她的美好未來。
  • 精神分裂症病情穩定可以停藥嗎?這個誤區大部分人吃過虧
    紅網時刻11月25日訊(通訊員 劉志英 李新純)29歲的小李近段時間又時不時地自言自語,無故發笑,還老說自己被人控制被人監視了,家屬沒辦法管理了,無奈之下,小李爸媽將小李帶到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成人精神科男病房就診,經主任醫師李新純診治詢問後得知,小李是精神分裂症病情復發了。
  • 帶「藍帽」的鉛超標螺旋藻
    「北京科爾天使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某表示,「為順利獲批,申報材料當然和實際生產所用的不一定符合。」    這種「偷梁換柱」的申報手法在「北京康維安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也得到驗證。記者帶去的樣品經該中介的市場經理黃某分析,主要含有四種成分,其中的「二甲基亞碸(一種化學溶劑)」屬違禁成分,不得添加。「在申報時可不寫這種違禁成分。」黃某「點撥」說。
  • 最新研究:從小養狗可能不易得精神分裂症,但貓不行
    小時候養狗,可降低患精神分裂症風險,但貓不行12月18日,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在《PLOS ONE》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從小就跟狗一起長大,可以降低成年後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研究人員調查了1371名18-65歲男女(其中396名精神分裂症,381名雙相情感障礙),並分析他們在12歲之前接觸寵物貓/狗,是否與之後被診斷為精神障礙存在關聯。
  • 今日科技話題:跨徑拱橋、直流工程、喙鯨、「一二三」、「幽靈粒子...
    今日科技話題:跨徑拱橋、直流工程、喙鯨、「一二三」、「幽靈粒子」、新型望遠鏡 2020-12-30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科技話題:「華龍一號」、多糖疫苗、SLE、糖尿病、催化劑、60...
    今日科技話題:「華龍一號」、多糖疫苗、SLE、糖尿病、催化劑、60條染色體 2021-01-12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狗叫聲引發一起血案 犯罪嫌疑人患偏精神分裂症
    殺害老夫婦的嫌犯患精神分裂症,昨被六安檢方批捕  6月2日,新安晚報以《古稀老太擋刀救孫被刺身亡》為題,報導了六安城東一對老夫婦在家中被殺害一事。記者獲悉,犯罪嫌疑人蔣某昨日下午被六安市金安區檢察院批准逮捕,這起惡性殺人案的案情也逐步明朗。
  • 新氧科技CEO金星:醫美線上化加速,僥倖心理是黑醫美猖獗原因之一
    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 2020年是醫美行業蟄伏的一年。據Frost&Sullivan5月發布的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對此,金星認為,醫美行業多年激烈競爭和優勝劣汰下,相當機構已經有非常強的抗壓能力,與此同時,醫美消費者在加速線上化,並向頭部平臺聚攏。 在行業「月之暗面」的「黑醫美」問題上,金星向觀察者網表示,「黑醫美」猖獗還有消費者存僥倖心理的原因。
  • 阿爾茨海默病是由噬菌體引起的嗎?(上)
    這與一種叫做噬菌體(Bacteriophages)的病毒有關。也就是說,神經退行性疾病可能是由噬菌體引起的。這些病毒能在細菌中感染和複製。這項研究是在此背景下對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噬菌體DJ:對於一般讀者,您如何定義噬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