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河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2021-01-08 天文在線

這之間有很大的不同。黑洞不是星系必須的部分。這是偶然的。如果你移除黑洞,星系不會有反應。有些星系的中心就沒有黑洞。

至於它為什麼在那裡,這是一個許多天體物理學家想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還不知道。是在已經存在的黑洞周圍形成星系,還是在已經存在的星系中心形成黑洞?為什麼星系中央鼓起起部分的質量與中央黑洞的質量成線性關係?

這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但現在,你的問題無法回答。

為什麼科學回答不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超大質量黑洞是具有巨大引力的物體,擁有數百萬個太陽質量…問題是沒有證據顯示正被黑洞吞噬的恆星,更不用說數百萬顆正在被吞噬的恆星了。

簡單的回答是,星系產生超大質量黑洞,並不是像所有教科書所說的那樣給黑洞「餵食」恆星、塵埃或氣體。星系中的每個物體都會以負壓縮空間的形式產生重力。負壓逐漸積累並聚集到每個星系的中心。隨著重力的增加,這種向中心的向內壓力導致螺旋形的形成。這個螺旋只會導致一個稠密的漩渦型引力能量,在數十億年中不斷增加。漩渦中心高度壓縮的重力通過它在星系兩極的強大噴流排出。

所以是的,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而不是一個位居那裡的緻密物體。整個銀河系都在把它的引力推向中心,這使得超大質量黑洞的生長成為所有星系形成的一個必要過程。

相關焦點

  • 黑洞的探究
    所以,黑洞的形成,很可能還有別的形式,比如宇宙中每一個星系(如銀河系)的中心目前天文屆公認是一個巨大無比的黑洞,那這個黑洞的形成就不是一顆恆星爆炸所能演變的,而極有可能是宇宙早期,星系未形成之前由於宇宙爆炸產生的超強能量對撞,使得早期飄散在宇宙空間的物質遭受巨大擠壓,直接連夸克級別後再被無休止的壓縮下去,形成一個密度超級高的物體或者黑洞,(其實,一個超高密度的天體,其表現出來的特徵和黑洞幾乎是相同的
  • 一個黑洞比一個星系還重!比超大質量黑洞還大的黑洞,真的存在嗎
    這種黑洞幾乎在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有存在,質量普遍在太陽的100萬倍以上,其中以TON 618為最。這樣的質量,已經超出很多人的想像了,但科學家指出:宇宙中還可能隱藏著更加驚人、更加巨大的黑洞,大得令人拍案驚奇。  黑洞的分類  我們知道,目前科學家觀測到的黑洞可以分為兩類,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超大質量黑洞之外,還有一種是恆星級黑洞。
  • 為什麼說黑洞是宇宙最可怕的天體?人進入黑洞後會發生什麼?
    黑洞在宇宙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存在,據說在銀河系中就有數十萬個黑洞,而且銀河系的中心也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質量約為是太陽的400萬倍,科學家是通過耀斑行為來確定這個黑洞的存在的。    暴力黑洞  一般來說,一個星系的範圍越大,那麼這個星系的中心黑洞也會非常大。
  • 宇宙中原始黑洞真的是巨大的重力嗎?
    國外天文學家不了解宇宙中最大黑洞的起源。這些黑洞在宇宙學記錄中出現得如此之早,我們可能不得不調用新的物理學來解釋它們的外觀。 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想法:第一個黑洞不是來自恆星,而是來自一團超級的粒子,假設粒子,被稱為重力,設法生存在大爆炸的第一個混亂的時期。
  • 讓我們跟上霍金的腳步,一起探索黑洞的成長之旅
    而在整個宇宙中,同樣的事實也隨機的發生在其他星系:越來越多的黑洞脫胎於那些大而美麗的恆星之中。但在星系的中心,有著更為可怕的東西:特大質量黑洞。而在我們的銀河系的中心同樣有著一個特大質量黑洞,我們將它叫做人馬座A*。它已經有相當於大約400萬的太陽質量。就像我所說的,特大質量。這些野獸們非常容易就可以達到比他們的表兄——恆星質量黑洞的質量的一千多倍。
  • 美麗的銀河和它背後的秘密
    Duro/ESO美麗的銀河天穹銀河系在阿塔卡馬毫米波/亞毫米波望遠鏡陣列的天線上方形成一個弧形,仿佛天空中的銀毯。這種弧形圖像是由於全景構圖所造成的。圖片來源: ESO/B.Tafreshi 拉西亞天文臺與銀河圖為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設在拉西亞山上的宏偉的望遠鏡與銀河系的中心區域-最明亮的區域和被遮住的銀心-完美地排列在一起。
  • 為什麼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東西?
    黑洞-引力如此之強以至於無法逃脫的太空區域-成為當今新聞中的熱門話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 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他的數學工作表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引力理論不可避免的結果。安德裡亞 蓋茲(Andrea Ghez)和萊因哈德 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分享了另一半,證明 了一個巨大的黑洞位於我們星系的中心。
  • 黑洞獵手,在璀璨星光中凝視黑暗丨直擊諾獎
    愛因斯坦死後10年,羅傑·彭羅斯提出俘獲面概念,證明不完美的物質坍縮也能形成黑洞,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萊因哈特·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花了數十年時間,追蹤銀河系中心一些明亮恆星的運行軌跡;他們的實測數據表明,銀河系中心潛藏著一個質量巨大的不可見天體,大約相當於太陽400萬倍的物質,被擠壓在一個跟太陽系大小類似的區域之內
  • 黑暗之心:銀河系中心黑洞即將爆發
    (文/Nigel Henbest)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極端之地。「在銀河系中,那裡的恆星密度最高,恆星運動速度最快,氣體儲量最集中,磁場也最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文學家馬克·莫裡斯(Mark Morris)說。而潛伏在銀河系正中心的,則是宇宙中最難以理解的天體——我們銀河系自己的超大質量黑洞。
  • 黑洞與太陽相遇,竟然這麼嚴重
    介紹:黑洞將如何進入太陽系?只有一個兆分可以被黑洞吞噬掉。影響我們的是星際黑洞,它距離太陽系大約1光年,將引起太陽系內外行星軌道的變化,直接穿過太陽系將使情況惡化。由於地心引力大,像木星這樣的巨星也不免被吞噬。小貼士:地底不理想…所進入的黑洞只能被從行星上吸收物質所發出的光所看見。黑洞進入太陽系的可能性有多大?可能性必須加以定義。
  • 黑洞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要研究黑洞?
    據科學家們統計黑洞總共佔據了宇宙總質量的90%,可以說黑洞在宇宙中是非常普遍的存在,不過我們人類用肉眼卻根本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的存在,只能通過現有的天文物理學手段側面計算和監測。按理說任何東西吸收其他物質都應該會壯大自身的體積,但是根據科學家們的觀察,黑洞就不是這樣的,再加上我們對黑洞的了解少之又少,於是黑洞就成了一個神秘的存在。
  • 大黑洞和相對論最詳細研究出爐—新聞—科學網
  • 在黑洞外面,看不到黑洞裡面,那如果在黑洞裡面呢?
    黑洞雖然是宇宙中極為常見的天體,但它與其它天體有著明顯的區別,簡單來講,就是既強大又神秘。黑洞的強大源於其無可匹敵的引力,而它的神秘也是源出於此。和宇宙中其它的天體一樣,黑洞也有大有小,一個星系級的黑洞往往可以主導一整個星系的運行,幾乎所有的星系中心都存在著這樣一個星系級的黑洞。就拿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來說吧,中心就存在著一個星系級黑洞,人馬座a*。
  • 天文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發生罕見碰撞
    當星系與星系發生碰撞時,星系中央的黑洞也會發生碰撞。美國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三個星系與其中央的黑洞正在發生罕見的碰撞。他們相信,這樣的碰撞將會導致一個超級黑洞的形成。美國科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正在發生碰撞,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 如何尋找外星生命適居帶:黑洞孕育新宇宙
    麥克卡伊說:「當你在木衛二和土衛二地表下發現液態水,並把它與我們對陸地極端微生物的理解結合在一起時,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適居帶』的定義必須發生改變了。」銀河適居帶天體生物學家開始留意我們周圍的星系後,尋找適居帶的範圍開始變得更廣。銀河包含大約2000億顆恆星。現在我們只知道一小部分恆星擁有行星,這一小部分可能就包含無數個世界。
  • 黑洞中心的奇異性如何消除?量子引力可能顛覆認知
    當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時候,正處於戰場的史瓦西得到了這個消息,他非常興奮,利用在醫院治療的時間得到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解,這個解被稱為「史瓦西度規」。不過,史瓦西度規也引起了幾個麻煩,它在黑洞中心和事件視界處出現了奇異性。後來的研究表明,事件視界處的奇異性是因為坐標選擇不當造成的,通過適當的坐標變化可以消除此奇異性。
  • 黑洞吸積盤的形狀應該是如何的?
    黑洞吸積盤的形狀應該是如何的?黑洞就是一個特殊天體,是一個質量較大的天體,天體自然會有天體的各種表現,比如構成以自己為中心的天體系統。最小的黑洞是3.2倍太陽質量,其引力自然是比較壯觀的,可以輕鬆構成一個類似太陽系這樣的天體系統。
  • 黑洞裡的秘密【揭秘黑洞中的景象】
    好吧,如果這些還無法讓你就此卻步的話,起碼可以先探討一下,如果我們造訪一個黑洞,都可能會看到些什麼。當一顆大質量恆星(質量大概需要達到我們太陽的25倍以上)耗盡它的燃料時,就會因自身的引力坍縮,從而形成一個黑洞。在銀河系的恆星中,大約每1000顆裡就有1顆能大到足以製造一個黑洞。
  • 截至目前科學家發現最大的10個黑洞
    據推測,鳳凰座星系團的中心有一個非常巨大的黑洞,其質量達到了太陽的200億倍。NO.8 NGC 4889又叫做科德韋爾35,是一個超巨橢圓星系,距離我們3.36億光年,以每秒7000公裡的速度退行。它的中心是一個21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在形成初期,這個黑洞的恐怖引力吞噬大量的物質,形成了一個類星體。隨著周圍物質被吞噬殆盡,類星體熄滅,留下了黑洞本體。
  • 視界面望遠鏡:為黑洞拍首張照片
    既然想一睹黑洞「芳容」,我們對這個遙遠天體的認識就得再多些。黑洞的幾乎所有質量都集中在最中心的「奇點」處,「奇點」在其周圍形成一個強大的引力場,在一定範圍之內,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半徑被稱為「視界面」——顧名思義就是視線所能到達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