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梅雨遇上三伏,孕婦小心這5個「麻煩」找上門
今年梅雨季加強版「梅」完沒了,又碰上加長版「三伏天」,高溫高溼加壓,敏感的孕媽們,一不注意就招來身上各種「麻煩」。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多學科專家教孕媽們如何「享受一夏」。
胃腸道要多關心
由於梅雨季節空氣中溫度、溼度的增加,細菌極容易在食物上滋生,如果誤食黴變的食物導致胃腸道不適,甚至食物中毒。
中大醫院生殖醫學科中心主任梁元姣主任醫師提醒孕媽們選擇新鮮的水果、蔬菜及肉類,不要放置時間過久。同時孕媽們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清潔的食物,不要生吃各種海產品,不喝生水。梅雨季溼氣大,中醫上建議孕媽們可以多吃黃瓜、苦瓜、大白菜等來祛除溼氣。
「爆菊花」很痛苦
中大醫院肛腸科劉豔主治醫師介紹,夏季溼氣重,孕媽媽要小心腹瀉,還極易招來肛周疾病,特別是肛周膿腫。對於孕婦來說,可以先切開引流,待分娩後擇期行根治術。
另外,孕媽媽還容易得痔瘡,因此孕前就要控制不要讓症狀再進一步擴大。為了預防痔瘡,孕媽媽要多食清淡富含纖維的新鮮蔬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後或睡前注意局部清潔,經常做提肛運動。不要久坐沙發,並避免在電腦前久坐不起。醫生特別提醒,孕產婦不要自行濫用刺激性的藥物如麝香、冰片、益母貼、止血劑進行治療。如果症狀加重,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肛腸門診就醫。
皮膚病真是癢
夏季溼度增大加速了黴菌的滋生蔓延,若感染皮膚,將導致各種皮膚病,如腳癬、手癬、股癬、汗斑癬、頭癬等,導致孕媽們既癢又痛。
專家建議,出汗後及時擦拭、清洗,同時做到勤洗澡、洗手腳,勤換衣被、鞋襪,有太陽時衣被多晾曬。洗浴時的盆和毛巾要專人專用,嚴防相互間交叉感染。足癬等一般不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健康,孕媽媽們不要過分的擔憂。但在用藥方面要特別的小心,一般抗真菌藥物大多是激素類藥物,孕婦是禁用的。如果孕婦患有足癬,可用醋泡腳稍微緩解一下症狀。到分娩後,再到專業醫院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陰道炎找上門
專家介紹,女性陰道偏酸性,內部溫暖潮溼,造就了一個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在悶熱潮溼的梅雨季節,黴菌性陰道炎最容易發作。再加上孕媽們抵抗力下降,黴菌的滋生更容易導致黴菌性陰道炎。
專家建議孕媽媽最好每天更換內褲,單獨清洗後晾乾。另外,洗澡後不要太著急穿衣褲,應用柔軟的毛巾將私處擦乾,因為潮溼與摩擦也會讓陰道的pH值增加,成為感染的溫床。
下雨心理也陰天
由於雨天見不到陽光,無法室外活動等原因,總是讓人心情低落,容易產生悲觀失落的情緒,還會誘發出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尤其孕媽們正經歷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更容易產生焦慮等情緒。此時應該注意適當減輕工作壓力,儘量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證充足睡眠;適量室內運動,多和親戚朋友交流,轉移注意力。
另外,專家特別提醒,由於下雨地面潮溼、路滑,孕媽們一定要注意行走安全,減少雨天外出。如果孕媽要出門,應多穿件薄外套,防溼寒,鞋子應選擇防滑性能佳的雨鞋,隨時帶傘。居家生活中最好關上門窗,溼度較大時可用空調抽溼,讓室內溼度保持在60%左右。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少去室內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