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在線理財在中國的發展潛力
銀監會於2011年10月9日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私人銀行客戶是指金融淨資產達到6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商業銀行客戶。我國各內資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具體門檻見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個人理財市場傳統理財機構的投資門檻基本處於600萬元人民幣以上,而個人可投資額在此區間之下的大量人群的理財需求仍處於被忽略的狀態。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逐年增長,這部分人群可投資總額的飛速增長,他們對個人理財的需求不容忽視。由此,個人可投資資產在10萬美元至100萬美元之間的大眾富裕階層應是以PersonalCapital為代表的在線理財行業主要標的客戶。
大眾富裕階層個人可投資資產的迅速增長
根據國際著名財經媒體《福布斯》與宜信財富於2013年3月28日聯合發布的《2013中國大眾富裕階層白皮書》研究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大眾富裕群體人數(個人可投資資產在10萬美元至100萬美元之間)達794萬人,經過兩年的迅速增長,人均可投資資產在133萬元左右,則潛在投資總資產可達到13.6萬億。
圖7 中國迅速擴大的大眾富裕階層(數據來源:福布斯中文版私人財富分布模型)
2012年末我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額約83.1萬億元,較2008年已經實現翻番。從增速上來看,2008年至201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8%,2010-2012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雖有所下降但也達到了年均14%的增長。而從可投資資產具體投向來看,大部分的資產以現金或銀行存款的方式保有,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由此可見,面向我國大眾富裕階層的個人理財市場有極大的挖掘潛力。
圖8 中國2008~2013年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
(數據來源:貝恩公司高淨值人群收入-財富分布模型)
大眾富裕階層強烈的理財需求
圖9我國大眾富裕階層投資理財打理情況
根據《2013中國大眾富裕階層白皮書》顯示,在我國大中富裕階層中,對於資產的投資與管理,69.7%的投資者選擇親力親為,由自己或家人獨立打理;僅30.3%的投資者委託理財機構代為打理。這可能是由於:大多數大眾富裕階層人士感到他們現階段的財富規模並未達到需要理財機構來打理的程度;理財服務是有成本和門檻的;大眾富裕階層還沒有與專業理財機構建立起足夠信任感;繁多且複雜的理財產品讓他們感到困惑。
數據共享障礙阻滯在線理財平臺在中國的發展
在線理財增在進入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階段,但相對於美國而言,我國現實國情仍然存在著不利於其發展的地方,導致了PersonalCapital的模式短期內難以在中國迅速鋪開。
在線個人理財是一種全新的理財方式,不僅涉及金融知識,還涉及網際網路技術、信息系統及信息處理技術、行動支付方面的知識,是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個人理財的方案。在技術層面上,中國的制約存在於對於數據分享的壁壘,數據共享之難點又在於利益與問責,金融機構有保護客戶信息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可以利用客戶數據進行分析的權利,當數據可以與第三方外部接入時,潛在利益,客戶信息保護的問責等的劃分是否可以協商解決,以及在客戶授權的情況下第三方是否有資格進行數據的查詢處理交易等,法律上也未置可否。
一個合理的解決路徑是首先建立金融產品的網上超市(正如阿里的夢想),藉由第三方支付實現用戶所有投資數據的匯總和積累,在此基礎之上逐步驗證和優化相應的規劃模型,為後續的更多用戶服務。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