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查閱過各種關於癌症的資料或文章,會發現這樣一句話:致病因素尚不明確!
癌症本身是一種「基因病」,它起源於人體變異細胞。而從健康細胞到變異,又受到了多重因素影響和聯合作用。
所以,目前臨床對大部分器官癌變出現的原因,都沒有完全明確。
有一種癌症卻是例外,它是所有實體惡性腫瘤中,唯一明確病因的存在!
在臨床看來,它也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癌,而它就是近些天頻頻登上熱搜的:宮頸癌!
宮頸癌,究竟因何而起?
根據臨床多年的研究來看,宮頸癌的病發主要和一種病毒感染有關,也就是「人乳頭瘤病毒」。
這種病毒在臨床上簡稱為hpv,屬於一種球型DNA病毒,但是它的亞型非常多,目前就已經發現了將近200種,臨床根據它們對身體危害程度不同,主要分為高危和低危兩大類!
持續低危hpv感染與尋常疣、尖銳溼疣等疾病有關。而高危hpv病毒感染,卻和宮頸癌病發有密切關聯。
在我國所有宮頸癌患者中,有近90%都感染了高危hpv,其中以16型、18型最為多見。因為持續感染高危hpv,會對宮頸細胞造成損傷,並逐漸發展為癌前病變!
感染並不能和癌變劃上絕對等式,這需建立在「持續」的基礎上
有近80%的女性,在一生中都可能會感染這類病毒,大部分都在幾個月-2年內,就由自身免疫系統將病毒清除了,平均感染期僅僅是8個月左右。
而如果免疫系統並沒有將病毒清除,反而任由其在體內發展,隨之而來的就可能會是癌變。
據臨床數據調查顯示,30歲以上的女性持續感染高危hpv8-24個月,就可能會發展為癌前病變,而平均感染超過8-12年,就會發展到浸潤癌階段!
如果近期突然有以下三個症狀到來,當心就是宮頸癌敲響的信號:
1、月經異常
自女性進入青春期「月經初潮」之後,每個月生理期都會如約而至,只有在育齡期懷孕後,大姨媽才會短暫停止,而直到進入絕經期、度過絕經階段後,大姨媽就會徹底消失。
但如果自己明明沒有處於經期,又或者是已經度過了絕經期一年以上,私處突然又再次排出了血液,又或者是咖啡色的分泌物,這就可能和宮頸癌變有關。
2、接觸出血
要知道癌腫之所以能長大,就是因為在腫瘤中有血管分布,能給癌細胞提供充足的營養。
但癌腫表面沒有包膜覆蓋,腫瘤表面的血管非常脆弱。在患者進行性生活、劇烈運動、用力大便時,都可能會造成癌腫表面血管破裂,從而出現私處鮮血、白帶混合鮮血排出等症狀表現,臨床也將這種症狀稱為「接觸性出血」。
3、白帶有異常
白帶其實就是女性私處的分泌物,它會隨著生理期的到來和結束而發生改變。只要是白帶正常、沒有異味,就說明女性生殖系統仍然保持在健康狀態。
而相反的,如果近期白帶突然出現了異常改變,比如排出了米泔樣白帶、白帶量增多經常打溼內褲、血性白帶,且白帶總是泛著濃烈的臭味,這也可能與宮頸癌變有關。
以上三個症狀到來,很可能是宮頸發生癌變的信號,女性應當提高警惕,並及時進行宮頸健康篩查,這包括了hpv檢查、tct篩查、陰道鏡篩查、病理活檢等。
一旦確診為宮頸癌,無論是處於哪一階段,都需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避免疾病再一次發展。